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农学   1篇
  7篇
综合类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河南省土壤系统分类中典型土系简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土壤通报》2015,(1):4-13
土系是我国土壤系统分类的最基层分类单元;而尽快建立健全覆盖我国各区域的典型土系是我国土壤系统分类的一项急迫工作。重点介绍河南省的土系建立情况,在222个典型单个土体的野外调查和实验测定数据基础上,依据《中国土壤系统分类检索(第三版)》和《中国土壤系统分类土族和土系划分标准》,共划分了5个土纲,11个亚纲,22个土类和39个亚类,建立了187个土系,并以农业耕作区的21个典型土系为例,介绍了河南省土系建立情况。  相似文献   
2.
不同移栽方式对K326生长发育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K326品种在重庆地区不同海拔区域适宜的种植移栽方式,于2011年在不同海拔高度地区进行膜上、膜下移栽方式对比,分析了膜上和膜下两种移栽方式对K326植物学性状、烟叶品质和经济学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膜下移栽方式有利于提高K326的整体感官质量,在中海拔膜上烟的种植方式有利于K326的整体感官质量,K326的产量产值、中上等烟比例、均价表现为膜下移栽方式大于膜上移栽方式。  相似文献   
3.
河南省典型土系的特定土层特征与分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鞠兵  吴克宁  李玲  陈杰 《土壤学报》2016,53(1):48-57
根据土壤发生学理论,在土壤景观相似的土壤中(如相同母质、相似气候、相同地形以及相似的植物类型和动物活动),土壤的属性具有相似性;然而由于地理环境中复杂的成土因素的影响,土壤绝无完全相同的土壤个体。在划分土壤地理发生分类基层单元土种和系统分类基层单元土系时,特定土层被用于反映土体构型差异。但特定土层类型多样,目前尚处于模糊状态,随着土系划分研究的深入,有必要对其进行分门别类与归纳整理。本文以河南省典型土系为例,梳理和总结了土系划分时涉及的主要特定土层,从特定土层形成根源上将其分为现代成土环境下土壤发生过程形成的、地质成因或地质时期土壤环境下发育形成的和人类活动产生的三个类型,并提出了基于土系概念的特定土层分类与检索体系,旨在使特定土层的概念更为系统、全面、开放,以便于使用。  相似文献   
4.
在恒温和恒定转速培养条件下,模拟生物泥浆反应器法,选择从石油污染土壤中分离出来的青霉菌、黑曲霉、白腐真菌等3种真菌,在添加不同浓度菲和邻苯二甲酸作为共存底物情况下,研究其对水稻土中苯并[a]芘(B[a]P)的共代谢降解。结果表明,未灭菌土壤对B[a]P有降解能力。当土壤中添加菲时,提高了B[a]P在土壤中的降解率,100 mg kg-1浓度菲处理的降解率显著高于200 mg kg-1浓度菲处理,邻苯二甲酸对B[a]P降解影响不大。灭菌土壤中的B[a]P几乎没有降解。添加菲及邻苯二甲酸均促进了青霉菌对B[a]P的降解,其中菲浓度为100 mg kg-1处理效果最显著。与灭菌土壤相比,接种黑曲霉提高了B[a]P的降解率,但添加菲与邻苯二甲酸却均抑制了黑曲霉菌对B[a]P的降解。白腐真菌能有效地降解B[a]P,但高浓度菲抑制了白腐真菌对B[a]P的降解,同时邻苯二甲酸对促进白腐真菌降解B[a]P的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应用Multi-Langmuir模型评价土壤的表面电荷特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用返滴定技术测定土壤的可变电荷量(Qv),应用Muti-Langmuir模型评价土壤的表面电荷特性。结果表明,黄壤和黄棕壤可变电荷量的变化范围在0~45cmolkg-1,红壤为0~21cmolkg-1,砖红壤和赤红壤为0~14cmolkg-1。可变电荷量(Qv)依赖土壤悬液的pH,3点位模型能很好地描述6种土壤的可变电荷量随pH的变化关系;黄壤、黄棕壤、湖南红壤、江西红壤、赤红壤和砖红壤的pK1分别为4.45、4.46、4.76、4.62、4.66和4.74,可变电荷量Qv1分别为11.7、9.64、9.31、7.14、4.86和5.95cmolkg-1。黄壤和黄棕壤pK1较红壤、砖红壤和赤红壤约低0.3。pK1与ZPC呈现极显著的线性关系,可变电荷量(Qv(i))与有机质含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选取河南省10个典型含有人工制品的土壤剖面和3个自然土壤剖面作为研究对象,基于剖面形态和理化性质的分析,根据世界土壤资源参比基础(WRB)、美国土壤系统分类(ST)、中国土壤系统分类(CST),对供试土壤进行分类研究。结果表明,WRB中关于人工扰动的前缀修饰词或后缀修饰词不能完全适宜于中国地区的含有人工制品的土壤,而在ST中,含有人工制品的土壤类型出现在各个土纲及其包含的亚类单元,CST中缺乏明确的诊断依据来描述、解释含有人工制品的土壤特征。参照WRB和ST中关于人工制品类别相关标准,提出CST中含有人工制品的土壤定义,新增"技术扰动层"诊断特性,制定CST人工制品类别标准,并将这一标准体现在CST土族命名中,该分类方案能有效体现不同人为活动对土壤的影响结果,一定程度上填补我国对这类土壤分类研究的空白。  相似文献   
7.
对河南省正阳县典型土壤进行了分析与检索,确定其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中的位置.结果表明,供试土壤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中分别归属为淋溶土、变性土和雏形土3个土纲;湿润淋溶土、湿润变性土、湿润雏形土3个亚纲;简育湿润淋溶土、简育湿润变性土、简育湿润雏形土3个土类;斑纹简育湿润淋溶土、普通简育湿润变性土、斑纹简育湿润雏形土、漂白简育湿润雏形土4个亚类;兰青系、张庄系、祁庄系、郭楼系、智庄系5个土系.  相似文献   
8.
郑州市郊土壤重金属的分布变异及来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分析了郑州市郊区土壤的Cd、Hg、As、Pb、Cr含量,利用地统计学、多元分析和GIS作图等方法分析了郑州市郊区土壤重金属的分布变异和来源。结果表明:郑州市土壤重金属含量10余年来略有上升。土壤Hg、Cd含量分别在6300m和5500 m变程上有不同程度的空间相关性,但土壤Pb、Cr和As的空间变异则呈现较大的随机性。多元分析表明土壤Cd的空间分布主要体现了其自然背景值特征。土壤Cr变异受外源投入的影响较大,但一定程度上也受土壤自然背景因素控制。土壤Pb、As、Hg空间变异都主要受人类活动影响,其中土壤Hg空间变异受土地利用方式影响最明显。  相似文献   
9.
垄体走向对打顶期烤烟不同部位微生态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垄体走向对打顶期烤烟不同部位微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烟株群体内温度和CO2浓度均以东南西北垄处理最高;相对湿度以东南西北垄最低;风速表现为南北垄>东南西北垄>东西垄;光照、垄沟和垄上5 cm和20 cm土层温度在3个垄体走向处理间差异不大;不同垄体走向下温度随烟株高度的增加而降低,相对湿度、CO2浓度、风速和光照各部位表现不一致;垄沟和垄上5 cm和20 cm土层温度峰值出现时间各异。  相似文献   
10.
2013年10月-2014年6月在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布置田间小区试验,研究施用控释BB肥对冬小麦产量及其构成要素、植株各部位对氮素吸收与累积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控释BB肥在所有处理中效果最佳,较农民习惯施肥在穗粒数、理论产量、实际产量、生物产量及收获指数等指标上分别增加20.61%、27.08%、8.41%、5.87%、4.44%;在籽粒氮质量分数、氮素累积量上分别增加24.81%、28.47%;在氮肥利用效率、氮肥贡献率上较农民习惯施肥分别增加89.56%、15.24%。施用控释BB肥在减氮20%的条件下,较农民习惯施肥和普通BB肥在冬小麦产量上没有显著的影响,但提高植株各部位对氮素的吸收及累积作用,同时明显提高氮肥的利用效率。说明,施用控释BB肥可以明显提高冬小麦产量及其构成要素,增加植株对氮素的吸收及累积量,提高氮肥利用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