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44篇
林业   2篇
农学   2篇
  9篇
综合类   90篇
农作物   5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10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Myostatin基因即肌肉生长抑制素,是一种肌肉生长的负调控因子。应运PCR-SSCP和测序的方法对中国秦川牛、南阳牛以及国外引入品种皮埃蒙特牛双肌基因的第三外显子进行了多态性分析。结果表明:第三外显子938处G→A的单核苷酸的突变造成了南阳牛、皮埃蒙特牛第三外显子扩增片段多态性,秦川牛则不然。  相似文献   
2.
 以乳白期‘春星’草莓(Fragaria ananassa Duch.‘Chunxing’)果实为试材,研究了经钙调素(CaM)拮抗剂三氟拉嗪(TFP)、氯丙嗪(CPZ)各100 µmol·L-1 和钙通道阻塞剂异博定(Verapamil)100 µmol·L-1 预处理后再用乙烯(50 µL·L-1 )处理的草莓果实中微粒体“Ca2+-ATP酶活性、O2 产生速率和MDA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外源乙烯对微粒体膜O2 产生速率无显著影响,处理早期提高微粒体膜Ca2+- ATPase总活性,对MDA含量影响不大;后期加速微粒体膜Ca2+- ATPase总活性下降,但仍保持较高的MDA含量和线粒体膜Ca2+-ATPase活性。CPZ、TFP和Verapamil预处理降低了上述乙烯处理下Ca2+- ATPase活性和MDA含量,但对微粒体膜O 产生速率亦无显著影响,这说明细胞内Ca2+-和CaM 可能参与了乙烯诱导的膜Ca2+-ATP酶活性与膜脂过氧化水平的调节。  相似文献   
3.
利用筛绢吊篓、烧杯、水浴锅等,于实验室内模拟水产养殖生产条件,分别测定了20℃和30℃水温下豆粕、鱼粉入水后的干物质溶失率、粗蛋白溶失量以及水质化学耗氧量、氨氮含量,对这两种蛋白饲料原料的环保特性进行了比较和评估,进而以设备条件、测定方法、测定指标等为主要内容,初步构建了水产饲料环保特性的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4.
对12年生杜仲进行人工供水处理,研究土壤水分对皮叶两用杜仲林萌条生长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水平的供水对新枝生长均有促进作用,6~9月份,Ⅰ、Ⅱ、Ⅲ、Ⅳ级供水处理的新枝枝长生长量分别较对照增加30.2%、37.1%、77.9%、56.2%,新枝直径生长量分别较对照增加22.4%、53.7%、117.9%、83.6%;Ⅲ级供水最有利于萌条的生长,二次分枝数最多(43个/株),平均枝条长度最长(27.3 cm),单株叶片数和叶干质量分别为162个.株-1和16.5 g.株-1;杜仲供水多时,水分并不能被根部全部吸收,水分利用效率降低;5~9月份,秦岭南坡杜仲适宜的灌水量为1 050 m3.hm-2.  相似文献   
5.
优先流是水分和溶质在土壤中非均质性运移的普遍现象,但对其形成的优先流区和基质流区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研究还较少。为了阐明土壤团聚体破碎机制的差异,研究以汾河流域下游农田、撂荒地和果园3种土地利用方式为对象,采用野外染色示踪法与Le Bissonnais(LB)法分析了土壤染色区分下优先流区与基质流区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特征。结果表明:土壤染色率主要分布在0—30 cm土层,在10—30 cm土层果园显著高于撂荒地。LB处理的>0.25 mm团聚体含量和平均重量直径(MWD)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表现为果园>农田>撂荒地,相对消散指数(RSI)和相对机械破碎指数(RMI)则有相反的趋势。优先流区在10—20 cm土层比基质流区具有更强的团聚体稳定性以及抵抗消散作用和机械破坏能力。土壤染色率与快速湿润的MWD呈显著负相关,与RSI呈显著正相关。研究表明果园比农田和撂荒地具有更好的优先流特征和团聚体稳定性,并且优先流区抗团聚破碎能力比基质流区更强,这将有利于维持优先流途径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采用树脂包埋块半薄/超薄切片技术,通过光镜(LM)、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方法,研究了轻度、中度和严重干旱胁迫对楸子(Malus prunifolia)、新疆野苹果(M. sieversii)和平邑甜茶(M. hupehensis)叶片组织解剖结构、表皮微形态特征(气孔密度、大小及角质层厚度)及叶绿体超微结构的影响。光镜观察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干旱胁迫条件下3种苹果属植物叶片厚度、栅栏组织厚度及叶肉组织结构紧密度(CTR)都显著减小(P<0.05),而海绵组织厚度与叶肉组织结构疏松度(SR)均显著增加(P<0.05)。扫描电镜观察结果显示,3种苹果属植物幼叶气孔密度在干旱胁迫下显著增大(P<0.05),而气孔宽度、开张比及其开张度明显下降。透射电镜观察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下,楸子和新疆野苹果上下角质层厚度逐渐增加,而平邑甜茶的随干旱胁迫程度增加呈先增后减的变化;在轻度和中度水分胁迫下,叶绿体膨胀变形,淀粉粒变小消失,基粒片层排列松散减少,类囊体腔扩大;在严重胁迫条件下,叶绿体膨胀近圆形,叶绿体膜破裂,类囊体严重泡化开始解体。与平邑甜茶相比,严重水分胁迫下楸子和新疆野苹果叶绿体超微结构损伤较小,能较好地保持细胞结构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在发情期奶山羊下丘脑中的表达特点,采用超敏的免疫组化链霉素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法研究GnRH免疫反应神经元在发情期山羊下丘脑中的分布。结果显示,GnRH免疫反应阳性细胞主要分布在视上核、视前内侧核、视前外侧核、交叉上核、丘脑外侧区、室旁核后部、弓状核、腹外侧核、结节乳头体核、乳头体内侧核、乳头体外侧核等核团。阳性细胞的形态有圆形、三角形、卵圆形、梭形、多角形、不规则形,有些阳性细胞还具有明显的突起。圆形和三角形细胞直径的大小为5~35μm,卵圆形和梭形细胞短轴和长轴大小分别为5~27μm、15~58μm。免疫反应阳性产物还分布于部分纤维束中,如视束、正中中隆起等。根据细胞中阳性反应的强弱可分为强阳性,如交叉上核;中等阳性,如乳头体内侧核;弱阳性,如前穹窿周核。上述研究结果表明,GnRH在成年奶山羊下丘脑广泛存在。  相似文献   
8.
高效液相色谱法已成为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测定植物内源激素的方法,然而,植物体内其他内含物的存在常常干扰和影响检测结果,因而对植物材料预处理方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试验以小麦和玉米叶片为材料,对目前几种常用的预处理方法进行比较。从高效液相色谱的测定结果来看,不同的预处理方法显著影响小麦叶子中IAA、GA和6-BA以及玉米叶子中IAA、GA、ZT、6-BA和ABA的检测质量分数。其中,仅用甲醇提取就进行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得到激素质量分数不高;用甲醇提取、石油醚脱色后,加入PVP或PVPP去除杂质,经乙酸乙酯萃取,最后检测的激素质量分数也较低;而将样品用甲醇提取、经石油醚脱色和乙酸乙酯萃取、再过C18小柱的预处理过程,得到的各种激素质量分数最高。主效应分析结果表明,植物材料和处理方法对5种内源激素质量分数的影响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且植物材料的影响效应大于处理方法。因此,检测不同植物中的不同种类内源激素需要不同的方法;对小麦和玉米叶片,最后一种预处理过程是一种较为适宜的方法,其测定结果可能会更为准确地反映内源激素的质量分数。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盆栽的1年生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幼苗进行为期8周的适宜水分、中度和重度干旱3个土壤水分梯度(分别为田间持水量的(70±5)%、(50±5)%和(35±5)%)处理,研究不同土壤含水量对刺槐叶片光合能力及碳水化合物在不同器官中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土壤含水量减少,刺槐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及光合能力逐渐降低;2)叶、茎干和细根的生物量显著减少,粗根的生物量也表现出降低的趋势,但根苗比增大;3)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保持不变,但淀粉含量显著减少,同时,茎干、粗根和细根中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均升高;4)可溶性糖和淀粉的总量在叶片和茎干中显著减少,在粗根和细根中也表现出下降的趋势。说明在干旱条件下,刺槐光合能力降低,有限的碳水化合物优先分配给非光合器官,特别是根系,引起根苗比的增大。  相似文献   
10.
一株青霉菌的分离鉴定及抑菌活性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瑞香狼毒根际这一独特的生态环境中采用平板稀释涂布法分离出一株高抑菌活性的真菌,经形态学特征、ITS序列分析及与马尔尼菲青霉菌的比较分析表明,该菌为疣孢青霉菌YL-52(Penicillium verrucu-losum YL-52),其Genbank注册序列号为EU914140.抑菌活性试验显示,其发酵液粗提物具抑菌广谱性,对细菌和植物病原真菌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对苹果干腐、苹果腐烂、番茄早疫病菌的抑制率达到80%以上.乙酸乙酯相TLC法系统预试结果表明,其主要成分为挥发油、黄酮、萜类、甾体及其苷类、酚性成分、内酯及香豆素和有机酸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