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3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27篇
农学   32篇
基础科学   3篇
  14篇
综合类   175篇
农作物   41篇
畜牧兽医   4篇
植物保护   1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53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2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基于Web of Science的小麦QTL定位研究英文文献计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全球小麦QTL定位研究的现状,以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为数据源,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2008-2017年小麦QTL定位研究论文的刊文数量走势,刊文数量前十的国家、机构、期刊,被引用频次前十的国家、期刊、个人,挖掘研究热点,查找国家间合作关系,分析主要作图群体、分子标记、统计模型和分析软件。结果表明,目前小麦QTL研究热点集中在逆境抗性和产量性状方面。在小麦QTL定位研究中,STS、SSCP、RFLP、SNP是近三年使用频率最高的几种分子标记类型;为提高研究准确性,遗传模型、分子标记和分析软件常被配套使用。近十年全球小麦QTL定位研究论文的刊发数量呈上升趋势,科研合作与交流密切的国家或研究单位发表论文的数量与质量一般较高,其中美国农业部农业研究局和中国农业科学院在刊文数量和被引用次数方面领先于其他机构。中国在小麦QTL定位研究领域刊文数量占据优势,但缺乏高质量、高影响力的权威性论文,与世界顶尖水平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因此,我国在小麦QTL定位领域的研究需要进一步加大与其他国家的交流与合作,国内各学科之间也需要加强交叉与交流  相似文献   
62.
研究不同播期[常规播期:6月15日(CK);提前播期:5月20日(M1);推迟播期:7月10日(M2)]和不同水稻品种对稻-虾模式光温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影响,为建立资源高效利用的稻-虾模式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随播期的推迟,水稻产量呈逐渐下降趋势,介于7.4~13.0 t/hm~2,3个播期处理间差异显著,总体上品种间差异也显著;光能生产效率、温度生产效率也呈降低趋势;而经济效益呈增长趋势。与M2处理相比,M1处理的光能生产效率、温度生产效率、水分利用率分别提高26.7%、18.2%、18.8%。在经济效益上,M2处理最高,较M1、CK分别提高41.5%、10.7%。甬优4949、盛泰优018和中嘉早17的稻谷产量、温度生产效率、光能生产效率、水分利用率、经济效益均高于同播期下其他水稻品种。综上,推迟播期的稻-虾模式所搭配的短生育期水稻品种光、温、水资源利用效率最低,但经济效益最高,可见稻-虾模式可以适当延长收虾时间至7月初,同时在保证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宜选育更高产且资源利用效率更高的水稻品种。  相似文献   
63.
作物富硒生产是获得富硒农产品的一个重要途径。为了给不同土壤硒背景值与有效性区域的作物富硒生产提供理论与实践指导,总结了不同地域硒分布、土壤硒含量与作物硒含量关系、植物对硒的吸收差异、作物富硒策略与技术。  相似文献   
64.
拔节期杂交中稻对淹水胁迫的响应及指示性指标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季强降水频发,杂交中稻在拔节期易受涝害影响。为定量揭示淹水胁迫对水稻的影响和科学评估灾损,提供形态学、生理特性和产量结构的数据基础,同时筛选拔节期水稻淹水胁迫后受涝及减产程度的指示性指标,在丰两优香1号拔节期设计了不同淹深(1/4PH、1/2PH、3/4PH和全淹)及不同淹水持续时间(3 d、6d和9 d)交互试验。结果表明,拔节期杂交中稻受淹后,株高、节间显著伸长,且第2节间伸长速度快于第1节,植株黄叶数显著增多,最长叶片长度显著增长,且株高增长量(Y_(PH))、节间长度(Y_(IL))、黄叶数(Y_(YL))、最长叶片长度(Y_(LL))均与淹涝天数(D)和淹深(H)呈显著的二元一次关系;同一淹水持续时间处理,随着淹水深度的增加,水稻叶片中叶绿素a、叶绿素b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逐渐降低,而可溶性糖含量呈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剑叶中MDA含量均随淹水历时和淹水深度的增加而升高,在根系中,当淹水持续时间为3 d和6 d时,其MDA含量随淹水深度的增加而升高,但在淹水持续时间为9 d时,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其拐点在1/2 PH淹水深度;同时,在同一淹水持续时间下,随着淹水深度的增加,叶片和根系中SOD活性先升高后降低,而剑叶中POD活性持续升高,且水稻受淹越深,其增加幅度愈大,但在根系中的变化趋势是先升高后降低,拐点出现在淹水第6 d的1/2 PH淹深;拔节期水稻受到不同程度涝害后,结实率和千粒重显著下降,当淹水深度达到株高的1/4且持续6 d,其结实率降低20%以上,产量减少19%以上。灰色关联度和聚类分析表明,叶绿素b、可溶性蛋白和叶绿素a可作为拔节期水稻受涝后的关键性生理指标,用于指示、监测水稻受涝及减产程度。  相似文献   
65.
为探明影响再生稻稻米品质的主要气象因子,以甬优4949、新两优223和丰两优香1号为试验材料,于2016-2017年在湖北省洪湖市沙口镇展开大田试验,对比分析2年3个再生稻品种的品质差异及其与头季、再生季各气象因子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再生稻稻米品质差异显著。供试品种中,甬优4949的加工、外观及蒸煮品质表现最佳,其整精米率2016年为68.5%,2017年为66.2%,显著高于新两优223和丰两优香1号;其垩白粒率、垩白度和直链淀粉含量最低,2016年分别为2.5%、1.4%和17.4%,2017年分别为2.9%、1.6%和16.5%。丰两优香1号营养品质最佳,其清蛋白、球蛋白、谷蛋白和总蛋白含量最高,并显著高于甬优4949,2年丰两优香1号总蛋白含量分别达9.23g/100g(2016年)和9.16g/100g(2017年)。再生稻稻米品质与气象条件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再生稻加工品质与头季灌浆期日最低温度(Tmin)、日均温度(Tmean)和有效积温(effective accumulated temperature,EAT),及再生季始穗前和灌浆期EAT呈显著正相关。外观、蒸煮食味与营养品质均与头季营养生长期间Tmean和EAT呈显著负相关,与再生季始穗前Tmin,灌浆期间Tmin、日最高温度及Tmean呈显著正相关。再生稻头季营养生长阶段与再生季灌浆期气象条件均能显著影响再生稻稻米品质,温度因子是影响再生稻稻米品质的主要气象因素。  相似文献   
66.
长农1A是以隆801B/华37B的杂交后代作父本,以金23A为母本进行测交和连续多代择优回交选育而成的野败型早籼三系不育系。具有花粉败育彻底、不育性稳定、异交结实率高、抗稻瘟病、综合性状优良等特点,2016年8月分别通过安徽省和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组织的技术鉴定,2017年4月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67.
从现有商业品种中筛选耐高温水稻品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68.
喷施外源6-BA对小麦孕穗期渍害的调控效应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为深入研究外源6-BA(6-苄氨基腺嘌呤)对江汉平原冬小麦孕穗期渍害的调控效应,以江汉平原主栽品种郑麦9023为试验材料,在孕穗期设置渍水、喷6-BA+渍水2种处理,并以不渍水不喷6-BA处理为对照(CK),研究在小麦孕穗期遭遇渍害时外源6-BA对小麦生理生化指标的调控效应以及对子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孕穗期渍水显著降低旗叶净光合速率、干物质积累量及穗粒数,对子粒产量也造成显著影响;渍害还会加速植株衰老,增加旗叶和倒三叶中丙二醛(MDA)含量。渍水前喷施外源6-BA有助于孕穗期渍水后旗叶净光合速率和干物质积累量的恢复,且显著降低旗叶和倒三叶MDA含量,对穗粒数和产量也有很好的恢复效果。总之,孕穗期遭遇渍害会改变整个植株生理生化代谢,喷施6-BA有助于增强小麦的抗渍性及协调产量构成因素间的关系,从而达到产量恢复的效果。  相似文献   
69.
郧单21是用自交系WD03作母本、自交系N75作父本组配的普通玉米杂交种.2020年通过湖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审定编号鄂审玉20200008.在2018—2019年湖北省区域试验中,2年平均产量9680.1 kg/hm2,比对照(宜单629)增产4.89%.介绍了郧单21的选育进程、综合特性、栽培技术、制种技术等.  相似文献   
70.
基于土壤植被水文模型的县域夏收作物渍害风险评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熊勤学 《农业工程学报》2015,31(21):177-183
为开展县级渍害风险评估与区划,该文利用分布式土壤植被水文模型(distributed hydrology soil vegetation model, DHSVM),以天为步长模拟1970年至2014年每年夏收作物生长期(3月、4月)的土壤表层水分的空间分布,结合夏收作物渍害水分指标,分析监利县各区域受渍害情况,进一步得到监利县夏收作物受渍害情况的空间分布,其中无渍害区、轻度渍害区、中度渍害区和重度渍害区分别占监利县农田面积的2.7%、55.7%、26.5%和15.1%。该研究结果为监利县渍害精准治理、农作物产业结构调整与规划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