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9篇
畜牧兽医   9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研究冬半年覆盖植被对再生稻(Oryza sativa L.)栽培模式下土壤CH_4和N_2O排放的影响,采用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观测了再生稻-冬闲(CK)、再生稻-油菜(FR)和再生稻-紫云英(MR)等处理下CH_4和N_2O的排放通量。结果表明,所有处理的CH_4和N_2O排放通量在冬半年覆盖植被生长期间较小,在水稻生长季较大。头季稻生长期间土壤CH_4累积排放量占全年的85.89%~97.48%,其中MR处理的土壤CH_4累积排放量显著低于CK和FR处理;再生季稻生长期间各处理间土壤CH_4累积排放量差异不显著,占全年的2.02%~14.11%。头季稻生长期间土壤N_2O累积排放量是再生季稻生长期间的1.74~2.43倍,其中头季稻生长期间MR处理土壤N_2O累积排放量显著低于CK,再生季稻生长期间各处理差异不显著。各处理CH_4和N_2O年全球增温潜势(GWP)从大到小依次为FR、CK、MR,且水稻生长季排放的CH_4和N_2O的GWP远高于冬半年作物期。同时,水稻生长季CH_4排放对GWP的贡献远高于N_2O,是N_2O的1.64~3.87倍。综上,再生稻栽培模式下,头季稻生长期间是控制温室气体CH_4和N_2O排放的关键时期;再生稻-紫云英模式有利于减少CH_4和N_2O的排放,是生态环境效益较高的再生稻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2.
犬细小病毒病是对犬科动物危害最大的传染病之一,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的特点,早诊断、早治疗是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的关键措施。通过对一例肠炎型犬细小病毒病的中西医治疗,为进一步提高本病的治愈率提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重叠光谱的硝酸盐、亚硝酸盐和氨氮三组分体系的同时测定方法进行研究.[方法]按正交试验对不同浓度组成的硝酸盐、亚硝酸盐和氨氮模拟样品,在规定波长范围进行测定;建立偏最小二乘法测定三组分的校正模型,同时测定模拟混合样品和乳制品中三组分的含量.[结果]硝酸盐、亚硝酸盐和氨氮三组分模拟混合样品的回收率分别为100.1;、99.8;和104.1;;相对预报误差(RPEs)为1.94;、2.38;和6.78;;相对预报误差(RPEs)在允许范围内.[结论]该方法测量体系稳定,仪器简单,成本低,结果可靠,提供了一种新的测量途径.  相似文献   
4.
研究不同播期[常规播期:6月15日(CK);提前播期:5月20日(M1);推迟播期:7月10日(M2)]和不同水稻品种对稻-虾模式光温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影响,为建立资源高效利用的稻-虾模式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随播期的推迟,水稻产量呈逐渐下降趋势,介于7.4~13.0 t/hm~2,3个播期处理间差异显著,总体上品种间差异也显著;光能生产效率、温度生产效率也呈降低趋势;而经济效益呈增长趋势。与M2处理相比,M1处理的光能生产效率、温度生产效率、水分利用率分别提高26.7%、18.2%、18.8%。在经济效益上,M2处理最高,较M1、CK分别提高41.5%、10.7%。甬优4949、盛泰优018和中嘉早17的稻谷产量、温度生产效率、光能生产效率、水分利用率、经济效益均高于同播期下其他水稻品种。综上,推迟播期的稻-虾模式所搭配的短生育期水稻品种光、温、水资源利用效率最低,但经济效益最高,可见稻-虾模式可以适当延长收虾时间至7月初,同时在保证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宜选育更高产且资源利用效率更高的水稻品种。  相似文献   
5.
设置不同播期搭配不同生育期水稻品种,进而改变稻前土壤淹水时长,探讨稻虾共作模式下稻田耕作层土壤还原性状态,并采用投入产出法研究其经济效益情况。结果表明,在稻虾共作模式中,改变水稻播种时间,稻田耕作层土壤还原性物质总量并不会发生显著变化,但土壤活性还原性物质、活性有机还原性物质和Fe2+含量均会随着淹水时间延长而增加,特别是Fe2+含量增长达显著水平。水稻种植能明显改善耕作层土壤还原性状态,并降低土壤Fe2+含量,水稻收获后,3个模式Fe2+含量趋于一致,彼此间差异不显著。随着播种时间的推后,水稻产值逐渐降低,稻虾共作成本增加,小龙虾产值大幅提高,稻虾共作模式综合产值上升,但稻虾综合产值上升空间随播期延迟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6.
为探明影响再生稻稻米品质的主要气象因子,以甬优4949、新两优223和丰两优香1号为试验材料,于2016-2017年在湖北省洪湖市沙口镇展开大田试验,对比分析2年3个再生稻品种的品质差异及其与头季、再生季各气象因子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再生稻稻米品质差异显著。供试品种中,甬优4949的加工、外观及蒸煮品质表现最佳,其整精米率2016年为68.5%,2017年为66.2%,显著高于新两优223和丰两优香1号;其垩白粒率、垩白度和直链淀粉含量最低,2016年分别为2.5%、1.4%和17.4%,2017年分别为2.9%、1.6%和16.5%。丰两优香1号营养品质最佳,其清蛋白、球蛋白、谷蛋白和总蛋白含量最高,并显著高于甬优4949,2年丰两优香1号总蛋白含量分别达9.23g/100g(2016年)和9.16g/100g(2017年)。再生稻稻米品质与气象条件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再生稻加工品质与头季灌浆期日最低温度(Tmin)、日均温度(Tmean)和有效积温(effective accumulated temperature,EAT),及再生季始穗前和灌浆期EAT呈显著正相关。外观、蒸煮食味与营养品质均与头季营养生长期间Tmean和EAT呈显著负相关,与再生季始穗前Tmin,灌浆期间Tmin、日最高温度及Tmean呈显著正相关。再生稻头季营养生长阶段与再生季灌浆期气象条件均能显著影响再生稻稻米品质,温度因子是影响再生稻稻米品质的主要气象因素。  相似文献   
7.
种植模式对南方作物产量及资源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种植模式优化是挖掘农田高产潜力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重要途径之一。于2017-2018 年在湖北省江陵县三湖农场开展了田间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了早稻–晚稻(DR,对照)、春玉米–晚稻(MR)和再生稻(Rr)3种种植模式。结果表明,与早稻–晚稻种植模式相比,春玉米–晚稻种植模式积温生产效率、水分利用率、经济效益和周年产量分别提高了8.66%、35.19%、33.71%和34.60%;再生稻分别提高了6.77%、11.16%、68.12%和31.20%。从整个周年来看,春玉米–晚稻和再生稻模式的积温生产效率较高,春玉米–晚稻模式的水分利用率最高,春玉米–晚稻和再生稻处理的周年产量显著高于早稻–晚稻种植模式,再生稻模式周年经济效益最高,其次是春玉米–晚稻种植模式。因此,春玉米–晚稻和再生稻是该区域稻田两熟制适宜的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8.
旨在探讨硒对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和巨噬细胞功能的影响,试验将硒分别与髓源性树突状细胞(bone marrow derived dendritic cells,BMDCs)和腹腔巨噬细胞共同培养后,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未成熟BMDCs和巨噬细胞的吞噬活性以及BMDCs上的MHCⅡ、CD86、CD80和CD40的表达量,测定经硒处理后的成熟BMDCs对刺激同种异体淋巴细胞增殖和抗原递呈能力,并用ELISA检测BMDCs和巨噬细胞上清液中细胞因子(IL-12、IL-1β、IFN-γ、IL-6、IL-10、TNF-α、NO)水平的变化。结果显示,当硒的质量浓度在0.18~0.09 mg·L-1时,BMDCs和巨噬细胞的吞噬活性显著增强(P<0.05),并且BMDCs上的MHCⅡ、CD86和CD80的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对刺激同种异体淋巴细胞的增殖和抗原递呈能力也显著增强(P<0.05)。此外,在BMDCs的上清中,IFN-γ、IL-12和IL-10的含量显著升高(P<0.05);在巨噬细胞的上清中,IFN-γ、TNF-α和NO的含量显著升高(P<0.05)。结果表明,一定质量浓度的硒可以增强树突状细胞和腹腔巨噬细胞的功能,值得进一步探究硒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旨在探讨埋线疗法对运动疲劳的改善作用。以运动性疲劳大鼠为研究对象,将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跑台组、埋线组,每组12只,埋线组进行相应穴位埋线,研究其对骨骼肌能量代谢水平的影响。采用7周递增跑台训练法构建运动疲劳模型。7周训练结束后,除空白组外,跑台组、埋线组进行大速度力竭运动,记录力竭时间,测定能量代谢相关指标及疲劳相关生物标志物,制作骨骼肌切片。研究结果表明,与空白组相比,跑台组、埋线组血糖、糖原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乳酸、尿素氮、丙二醛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骨骼肌切片光镜下均观察到病理损伤现象。埋线组ATP含量、ATP酶活性均显著高于跑台组(P<0.05),肌酸激酶含量上升幅度低于跑台组。综上所述,穴位埋线可以使机体具有更多的能源物质、更少的代谢产物,并可能通过改善氧化应激、提高能量供应等调节机体能量代谢水平,延缓运动疲劳的产生。  相似文献   
10.
促进肉羊粪尿资源化利用对实现洞庭湖区生态环境保护及肉羊养殖生产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加快和拓宽羊粪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进程与渠道,笔者针对洞庭湖区养殖场(户)养殖与经营特点,结合近年来实践经验,对洞庭湖区羊粪资源化利用现状与主要处理技术手段进行比较分析,对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探讨并分析羊粪有机肥生产与养殖蚯蚓饲料化利用的科学性与可行性,从羊粪高效利用以及增收/创收的角度提出合理化建议,为今后生态型循环养殖模式的有效衔接和拓展,构建湖区特色循环经济以及羊粪高效生物有机肥的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