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4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0篇
农学   129篇
  6篇
综合类   255篇
农作物   51篇
水产渔业   1篇
园艺   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严宗卜 《中国稻米》2004,10(5):37-38
2002年在贵州省凯里、独山和贵阳3个不同海拔生态地区,利用两系杂交香稻新组合两优363,进行了一组强化栽培试验。采用强化栽培技术,在独山县用33cm×33cm稀植和14天短秧龄的条件下,两优363最高产量达9.3t/hm^2,比常规栽培方法增产10.8%。在三个点,采用强化栽培技术处理的平均产量为7.64t/hm^2,比常规栽培方法增产14.37%。讨论了在贵州省发展水稻强化栽培技术(SRI)的前景。  相似文献   
92.
稻种资源耐冷性鉴定与评价指标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分析比较了当前在稻类耐冷特性鉴定评价中普遍应用的鉴定方法的评价指标。稻种资源耐冷性鉴定中存在数量多,规模大,且材料来源于不同生态区的各种变异类型的特点,应本着具体情况与研究目的选择适宜的性状指标进行评价。提出了室内芽苗期鉴定和高原异地自然生境下穗期鉴定相结合的耐冷性鉴定评价指标和方法。  相似文献   
93.
川谷优1378是贵州省铜仁科学院用自育的三系恢复系R1378与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选育的不育系川谷A配组育成的高产、优质、迟熟杂交晚稻新组合。2016年3月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黔审稻2016003)。对川谷优1378的选育过程、品种特性以及栽培和制种技术要点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94.
播栽方式对2个籼稻品种抗倒伏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明确播栽方式对水稻抗倒伏能力的影响。【方法】以籼稻品种Tachisugata和Hokuriku193为材料,设置了直播和移栽2种播栽方式,研究其对水稻茎秆形态学、解剖结构以及茎秆化学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播栽方式对水稻茎秆折断型和弯曲型倒伏均有显著影响,直播处理水稻茎秆的断面系数、抗挠刚度和惯性力矩分别比移栽处理显著降低12.27%、28.80%和19.33%,折断弯矩小,抗倒伏能力弱。同时,与移栽处理相比,直播处理水稻株高降低6.85%,茎秆长度变短8.73%,茎秆基部节间的外径短轴和内径短轴分别显著减小7.55%和13.55%,大维管束面积显著降低10.89%,茎秆纤细。此外,播栽方式对2个籼稻品种抗倒伏能力的影响也存在一定差异。与移栽处理相比,直播处理Tachisugata茎秆基部节间长度显著增加,外径长轴和短轴长度均显著变短,茎壁厚度显著增加,机械组织厚度显著降低;而播栽方式对Hokuriku193茎秆基部节间长度、外径长轴、短轴、茎壁厚度和机械组织厚度的影响不显著,但直播处理Hokuriku193茎秆基部节间横切面面积显著减小,纤维素含量显著降低,淀粉含量显著增加。【结论】播栽方式主要改变了水稻茎秆长度(特别是基部节间)、基部节间形态结构(维管束面积、横切面面积、机械组织厚度)以及其化学成分含量(木质素、纤维素和半纤维素),最终影响水稻茎秆抗倒伏能力。  相似文献   
95.
利用RAPD技术,选用11个引物对19个来自贵州的优质水稻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11个引物共扩增出159个RAPD标记位点,其中有133(84%)个位点有多态性。通过聚类分析建立了这些材料的亲缘关系树.表明,选用的水稻材料间的遗传距离在0.12~0.36,其中地方品种资源被聚为两个类群.但它们与改良的水稻材料(不育系、恢复系、保持系和两系)之间亲缘关系都较近,遗传差异较小。  相似文献   
96.
对特异株型恢复系R456配组的杂交稻两优456和汕优456两个组合在高海拔地区抽穗期的气候、结实率和产量进行了分析,初步探讨了两个组合的抗寒性和产量表现。结果表明,汕优456的平均产量达512.53kg/667m^2。平均结实率为70.07%;两优456的平均产量达490.5kg/667m^2,平均结实率为75.33%,均比对照汕优63(产量为321.2kg/667m^2,结实率为64.3%)高,在日均温低于20.0℃的条件下,这两个杂交组合仍有较高的结实率。表明,用特异株型恢复系R456配组的两个杂交组合具有较强的抗寒性。  相似文献   
97.
两优363是贵州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用自选光温敏两用核不育系360S与强恢复系明恢63组配的优质两系杂交组合。2000年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3年通过农业部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1年我镇开始引种试验.2002年大面积示范,2003年示范200亩,表现出较好的丰产性,生育期适当,米质优等特点,是我镇稻田实行三熟制(稻-菜-菜)的理想品种,本文根据两优363的品种特性。提出亩产600公斤以上的大田生产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98.
用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选育的三系不育系成丰A与自育恢复系R 894配组成丰A/R 894,2010 ~2011年参加贵州省水稻区域试验,2012年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编号:2012002),并定名为成优894.该组合分蘖力强,大穗大粒,结实率高、抗病性好,耐寒力强,后期熟色好,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99.
安顺地区杂稻组合布局问题浅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相似文献   
100.
根据《水稻超高产栽培技术规范》(以下简称《规范》)中的技术指标要求,开展了水稻超高产大面积示范,从产量、产量构成以及效益情况阐述了《规范》在大面积示范中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