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72篇
  免费   68篇
  国内免费   131篇
林业   212篇
农学   104篇
基础科学   41篇
  104篇
综合类   956篇
农作物   71篇
水产渔业   31篇
畜牧兽医   601篇
园艺   109篇
植物保护   42篇
  2024年   38篇
  2023年   141篇
  2022年   106篇
  2021年   175篇
  2020年   97篇
  2019年   254篇
  2018年   147篇
  2017年   101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126篇
  2011年   146篇
  2010年   104篇
  2009年   83篇
  2008年   69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72篇
  2002年   87篇
  2001年   58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91.
[目的]为帮助南果梨科研工作者了解目前南果梨研究的方向和热点.[方法]选取1990—2019年CNKI数据库中文核心期刊、硕博论文和SCI(Science Citation Index)论文收录的南果梨相关文献为数据样本,采用文献计量学的研究思路,以知识图谱为研究载体,通过Excel、CiteSpace等分析软件为工具,对所选数据进行主题词以及关键词的聚类分析,并同时绘制有关南果梨的各类数据分析以及图谱.[结果]南果梨研究开始于1992年,一直到2009年南果梨研究达到峰值状态,南果梨研究关键词多为1-MCP(1-甲基环丙烯)、香气和冷藏,我国南果梨研究领域的核心作者有纪淑娟、李俊才、王家珍、辛广、蔡忠民、刘延吉等人.研究机构中,期刊论文中沈阳农业大学发文量、合作关系以及硕博论文量最多.[结论]近些年的研究热点与趋势走向的关键词有可能是南果梨酒、水杨酸、1-甲基环丙烯、基因表达、冷藏等.  相似文献   
92.
以绿僵菌为试验材料,通过同源重组的方法构建信息素基因(MaMAT1)敲除和回复载体,利用农杆菌介导转化法获得MaMAT1基因敲除和回复菌株,并对ΔMaMAT1菌株孢子萌发率、产孢量、抗湿热、抗紫外及毒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WT菌株相比,ΔMaMAT1菌株的萌发率、抗湿热和抗紫外能力无显著差异,但其产孢量、毒力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93.
为了解近十年来我国果实评价研究现状,以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为数据来源,采用文献计量学统计方法,对国内发表的有关果实评价研究文献,从主题分布、不同年份的文献发文量、不同学科类别发文量、不同文献来源分布、基金项目支持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10—2020年的413篇果实评价研究文献中,集中在果实品质为主要主题的发文量最多,为130篇.从不同年份的文献发文量看,2018年发文量最多,为58篇;选取发文量前10位来看,不同学科的分类中,园艺发文量最多,为302篇,占70.73%;在发文量前10位的文献来源中,果树学报发文量最多,为16篇,占13.79%;从基金项目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发文量最多为38篇;从机构上看,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发文量最多,为19篇.  相似文献   
94.
以色季拉山国家森林公园急尖长苞冷杉林为对象,基于2018—2019年自动观测数据,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多重比较、安培空气离子评价系数、Pearson相关性分析及通径分析等方法研究其空气负离子浓度(NAIC)的动态变化、空气质量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不同季节的日变化呈"单峰"型,春、夏、秋、冬各季峰值出现时间分别为14:00、14:00、12:00、11:00,日间显著高于夜间(P<0.05).急尖长苞冷杉林NAIC月变化呈现为"N"字型,8、12月出现峰值,8、11、12月显著高于1—5月(P<0.05),其他月份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急尖长苞冷杉林NAIC在各季节表现为:夏(1577个·cm-3)>秋(1568个·cm-3)>冬(1428个·cm-3)>春(1217个·cm-3),夏秋季显著高于春季(P<0.05);湿季略高于干季,无显著性差异(P>0.05).全年各月空气质量评价指数(Ci)值均>1,空气质量属于A等级,最清洁水平.结合单极系数q值,后半年空气质量更佳.急尖长苞冷杉林NAIC与空气温度、空气湿度、水汽压、时平均风速、时平均风向、地表温度、土壤热通量、日照时间、降水量、大气压、总辐射、紫外辐射等13个气象指标均为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通过逐步回归,剔除空气湿度、时平均风向、总辐射3个指标后,水汽压、时平均风速、地表温度、土壤热通量、日照时间、降水量、大气压主要通过空气温度和紫外辐射发挥作用,剩余通径系数为0.694.急尖长苞冷杉林全年空气负离子浓度较高,空气质量较好,主要受空气温度和紫外辐射的控制,同时还需考虑除气象指标以外的因素.  相似文献   
95.
为评价次氯酸消毒液(以下简称消毒液)对猪源病原体的消杀作用,以猪场常见的5种病原菌和5种病毒为研究对象,测试消毒液在不同浓度和不同作用时间下的消杀效果.悬液定量杀菌试验结果表明,消毒液原液(次氯酸含量为210 mg/L)和1:2倍稀释消毒液(次氯酸含量为105 mg/L),作用30 s即可杀灭猪链球菌2型(SS2)、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PP)、副猪嗜血杆菌(HPS)、猪丹毒杆菌(ER)和猪大肠杆菌(ETEC);1:4倍稀释消毒液(次氯酸含量为52.5 mg/L)作用1 min能杀灭HPS、ER和ETEC,作用5 min能杀灭SS2和APP,杀灭对数值均>7.00,杀灭率均为100%.病毒灭活试验结果表明,消毒液原液作用1 min对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猪细小病毒(PPV)的平均灭活对数值均≥5.00,杀灭率均≥99.999%;1:2倍稀释消毒液作用1 min对PEDV的平均灭活对数值为4.00、杀灭率为99.990%;消毒液原液作用5 min和10 min,对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的杀灭率为99.899%,对猪伪狂犬病病毒(PRV)的杀灭率为92.921%,对猪圆环病毒2型(PCV2)的杀灭率为90.00%.表明次氯酸消毒液在推荐浓度下对猪场常见病原菌有快速高效的消杀效果,对PEDV和PPV等病毒亦有良好的消杀作用.  相似文献   
96.
本文基于对西藏典型生态旅游目的地游客满意度的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采用的数据是西藏典型生态旅游目的地游客满意度调查的数据.居民对林芝市生态旅游游客满意度的评价的4个方面作为中间变量,将社会、人口特征等因素作为初始变量,通过实证分析,揭示初始变量和中间变量对游客满意度的影响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当前西藏典型生态旅游目的地游...  相似文献   
97.
藏鸡种蛋选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5月14日在西藏农牧学院牧医系孵化室里将1187枚种蛋同时进行孵化,由于种蛋的蛋形、蛋重、蛋壳厚度、贮存时间、来源等各异而导致孵化效果有很大差异,结果表明:种蛋的质量与成功地生产高质量雏禽密切相关,也是孵化厂经营成败的关键环节之一,因此,应按种蛋的要求予以严格的选择。  相似文献   
98.
西藏地区藏鸡蛋的营养成份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长期生长在高寒缺氧的特殊环境下,藏鸡具备了适应高原生态环境的特性,本文针对藏鸡在高寒缺氧等条件下,在特殊的饲养方式下所产藏鸡蛋的营养成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藏鸡蛋中铁、铜、锌等具有重要生理功能的微量元素以及粗蛋白、粗脂肪含量均高于普通鸡蛋,因此在某些方面,藏鸡蛋具有比普通鸡蛋更高的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99.
在肥育猪生产过程中,通过对肥育猪的饮水、圈舍以及肥育猪生长各阶段所使用的饲料中添加一定量的EM复合液,试验组和对照组比较,试验组肥育猪在日增重、生长各阶段增重上有显著的提高。使用EM复合液后对肥育猪肉质不良影响,说明在西藏肥育猪生产过程中使用EM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0.
为深入了解饲用玉米连作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对甘肃区采集的连续7年种植玉米土壤中可培养细菌的多样性和促生细菌资源进行全面地分析和挖掘。分别利用富营养(NA)和选择性(Ashby)培养基进行可培养细菌的分离,对获得菌株进行16S rRNA基因测序和比对分析,评价其产植物生长素(IAA)、溶磷、固氮等能力。自不同年份土壤中共分离得到各类细菌224株。菌株功能评价结果表明,34株具有产IAA的能力,25株具溶解有机磷的能力,19株具溶解无机磷的能力,27株具有较高的固氮酶活性,有5株可同时具有产IAA和溶磷的功能。可培养细菌分离信息分析结果表明,种植玉米土壤的细菌及肥效菌株的丰富度及多样性随着连作年限的增加呈逐渐上升趋势,优势菌属均为Pseudomonas,广泛分布于各年份的土壤中,且表现出优秀的产IAA、溶磷及固氮的能力。研究表明,玉米7年连作可明显影响土壤菌群结构,土壤中蕴藏着丰富的有益功能细菌资源。分离的功能菌株为研制适用于甘肃玉米绿色生产的微生物肥料提供信息与优良菌种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