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6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29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1篇
  3篇
综合类   43篇
水产渔业   33篇
畜牧兽医   16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93篇
  2018年   66篇
  2017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31.
了解重庆市荣昌区犬消化道内寄生虫的感染情况,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采用锦纶筛兜淘洗法、饱和盐水漂浮法和虫卵沉淀法调查了荣昌区6个街镇的209份犬粪样.结果检测出感染虫体种数为5种,感染率最高的是犬弓首蛔虫,阳性率为77.03%;感染率最低的是巴西钩口线虫,感染率为21.53%.1-6月龄的犬寄生虫感染率为98.68%;7-12月龄的犬寄生虫感染率为79.17%;1岁以上的犬寄生虫感染率为68.85%.本地犬寄生虫的感染率达到了96.55%;其次属杂交犬,为89.65%;宠物犬的感染率较低,为59.38%.结果表明,荣昌区犬消化道内寄生虫感染较为普遍,应重视犬寄生虫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232.
犬瘟热病(canine disease,CD)是由犬瘟热病毒(canine distemper-virus,CDV)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高致病性传染病。该病具有一定的历史性,可跨物种、国界进行传播,在全世界各地均有分布,其高致死率对毛皮动物养殖业以及宠物犬的影响尤为严重。近年来随着我国养殖业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对伴侣动物的需求,犬瘟热病(CD)的研究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从国内外CD的流行情况以及影响CD发病率、死亡率的因素等方面对该病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33.
植物有效利用磷素营养有机酸代谢途径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不断提高土壤磷素营养的有效利用率,对促进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酸碱性土壤中,磷主要以植物难以吸收利用的难溶性二价或三价阳离子的形式存在。植物增强吸收土壤中难溶性磷素的分子机制是通过改变植物体内有机酸代谢途径,分泌较多的有机酸螯合不溶性磷化合物中的金属离子来增强对磷的吸收。就通过遗传操作在植物体内过量表达或异位表达柠檬酸合成酶、苹果酸脱氢酶基因对促进植物磷吸收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234.
本研究旨在阐明荣昌猪BMP15基因在荣昌猪性成熟前不同发育期的表达特性及其与SMADs信号相关基因的表达关系。采集1月龄、3月龄及5月龄荣昌猪卵巢组织,利用qRT-PCR及石蜡切片免疫荧光染色法分析荣昌猪不同月龄卵巢组织内BMP15基因表达及细胞定位特征;利用5月龄卵巢活组织添加重组人BMP15蛋白及TGF-β受体抑制剂(LY215799和LY2109761),应用qRT-PCR及Western blot方法分析BMP15及SMADs信号通路相关基因SMAD2、SMAD3、SMAD4、SMAD7、TGF-β1、TGF-β2、TGF-β3、TGF-β RⅠ和TGF-β RⅡ表达特征及BMP15/SMADs信号通路。结果表明:从1月龄至5月龄,随着荣昌猪生长发育,卵巢组织内BMP15基因mRNA表达量呈上调表达(P<0.05);石蜡切片免疫荧光试验表明,5月龄卵巢组织卵母细胞周围颗粒细胞内存在BMP15蛋白荧光信号;从3月龄至5月龄的卵巢组织内BMP15、SMAD4、TGF-β1及TGF-β RⅡ基因在mRNA水平呈上调表达(P<0.05),而SMAD2、TGF-β2及TGF-β RⅠ呈下调表达(P<0.05);通过5月龄卵巢活组织添加重组人BMP15蛋白、TGF-β RⅠ/Ⅱ及TGF-β RⅠ受体抑制剂培养,发现TGF-β RⅠ/Ⅱ抑制剂(LY2109761)明显抑制TGF-β RⅡ受体蛋白的表达,TGF-β RⅠ抑制剂(LY2157299)不能抑制TGF-β RⅡ受体蛋白的表达。上述结果表明,荣昌猪BMP15基因在荣昌猪性成熟前的卵巢组织内呈上调表达,SMAD4、TGF-β1及TGF-β RⅡ也呈上调表达。本试验研究表明BMP15基因通过TGF-β RⅡ介导SMAD4信号分子调控下游基因的表达,为进一步研究荣昌猪BMP15基因在卵泡发育中发挥的作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35.
为了解循环流水槽养殖草鱼与池塘精养草鱼营养品质的差异,选取相同饲料源的循环流水槽养殖草鱼[平均体重:(723.89±71.54)g,平均体长:(340.86±8.88)mm]和池塘精养草鱼[平均体重:(680.35±155.13)g,平均体长:(334.00±21.40)mm]各12尾,测定形态指标与肌肉剪切力、质构特性、色泽以及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脂肪酸和矿物元素含量。结果显示:1)循环流水槽养殖草鱼的硬度、黏性、咀嚼性、回复性和剪切力均显著高于池塘精养草鱼(P<0.05)。2)循环流水槽养殖草鱼的肌肉水分含量显著低于池塘精养草鱼(P<0.05),肌肉粗脂肪含量低于池塘精养草鱼,但差异不显著(P>0.05),肌肉粗蛋白质和粗灰分含量均高于池塘精养草鱼,但差异不显著(P>0.05)。3)循环流水槽养殖草鱼的肌肉氨基酸总量(TAA)、必需氨基酸总量(TEAA)和呈味氨基酸总量(TDAA)高于池塘精养草鱼,但差异不显著(P>0.05)。循环流水槽养殖草鱼和池塘精养草鱼肌肉中TAA分别为77.11%和76.61%,TEAA和TDAA分别占TAA的40.87%和40.43%、46.10%和46.06%。4)循环流水槽养殖草鱼肌肉中不饱和脂肪酸(UFA)占脂肪酸总量的百分比(69.68%)高于池塘精养草鱼(68.44%),但差异不显著(P>0.05)。循环流水槽养殖草鱼和池塘精养草鱼肌肉中饱和脂肪酸(SFA)占脂肪酸总量的百分比分别为21.78%和18.58%,两者差异显著(P<0.05)。循环流水槽养殖草鱼肌肉中未检测到二十碳五烯酸(EPA),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含量为0.44%;池塘精养草鱼肌肉中EPA含量为0.10%,DHA含量为0.55%。5)循环流水槽养殖草鱼肌肉中钾、镁、铁、铜含量显著高于池塘精养草鱼(P<0.05),钠、锌显著低于池塘精养草鱼(P<0.05)。由此得出,循环流水槽养殖草鱼的营养品质总体上优于池塘精养草鱼。  相似文献   
236.
为研究日粮纤维源对四川白鹅肉品质、氨基酸含量和营养价值的影响,试验选用28日龄体重相近的四川白鹅12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公母各半,采用地面平养方式,分别饲喂含苜蓿草粉、黑麦草粉、燕麦草粉和花生秧粉日粮,自由采食和饮水,试验期共42 d。结果显示,在日粮近似等氮等能、采食量相等的条件下,日粮纤维源对四川白鹅肉剪切力、肉色、滴水损失率、粗脂肪和氨基酸含量均有显著影响(P<0.05),苜蓿和花生秧组剪切力均显著低于黑麦和燕麦组(P<0.05),苜蓿、燕麦和花生秧组滴水损失率均显著低于黑麦组(P<0.05),燕麦组粗脂肪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而花生秧组显著低于其他3组(P<0.05),不同纤维源日粮对水分、灰分和粗蛋白质含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日粮中添加苜蓿草粉可提高鹅肉保水性,增加其嫩度,同时也可提升鹅肉中鲜味氨基酸含量,建议生产中可在肉鹅日粮中适当添加苜蓿草粉,以提升其肉品质和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237.
为微生态制剂的制备提供候选菌株,对非洲鸵鸟(Struthio camelus)粪便中3株乳酸菌的生长特性、产酸性能以及耐酸、耐胆盐、耐药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非洲鸵鸟粪便中分离的3株乳酸菌(M1、M2、M3)培养6 h后进入对数生长期,14 h后达到稳定期,24 h后菌液pH稳定在4.92。3株乳酸菌间互相比较,M1有较好的耐酸性,M2、M3有较高的耐胆盐能力。3株乳酸菌对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中度敏感,对四环素、氧氟沙星耐药。3株菌株具有很好的生物学特性,可应用于动物微生态制剂中。  相似文献   
238.
大鳍鳢Mystus macropterus(Bleeker)属淡水温水性鱼类,在鱼类分类学上隶属于鲶形目,鲿科,鳠属,地方名:石扁头、挨打头、江鼠等。分布于我国长江和珠江水系的特产经济鲶类。蛋白质、脂肪含量高,营养价值全面,肉质细嫩,味鲜美,无肌间刺,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是产区喜爱的上等水产品。长期以来市场上的大鳍鳠主要来源为江河天然捕捞,随着江河捕捞强度的增大,资源量日趋减少,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现售价已达到50元/kg~100元/ kg,养殖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239.
为了解金沙江攀枝花江段产漂流性卵鱼类的早期资源现状,2016-2018年6-7月在攀枝花市银江镇开展了鱼类早期资源调查。结果显示:该江段现有产漂流性卵鱼类7种,分属1目3科,其中长江上游特有鱼类5种,分别为圆口铜鱼(Coreius guichenoti)、长薄鳅(Leptobotia elongate)、中华金沙鳅(Jinshaia sinensis)、短身金沙鳅(J.abbreviate)和红唇薄鳅(L.rubrilabris)。2016-2018年流经攀枝花断面鱼卵总量分别为24.62×10~6、28.1×10~6和41.57×10~6粒,其中特有鱼类鱼卵总量分别为7.74×10~6、9.41×10~6和9.42×10~6粒;调查期间共出现6次产卵高峰,鱼类的繁殖盛期处于6月下旬-7月初。对产卵规模及水文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显示,2017和2018年鱼类的产卵规模同水位与流量均呈显著相关(P0.05,n=50)。通过推算,该江段存在4个产卵场,分别为攀枝花东区、攀枝花西区、攀枝花格里坪镇和观音岩。  相似文献   
240.
<正>黑斑侧褶蛙为蛙科、侧褶蛙属的两栖动物,也称黑斑蛙,是我国的"三有"保护动物,具有肉质鲜美、蛋白质含量高、脂肪含量低、胆固醇含量低的特点,一直以来都受广大消费者青睐。但近年来受水源、水质、农药及人工捕捞等影响,野生黑斑侧褶蛙数量大量减少,已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因此越来越多的养殖户在办理野生动物驯养经营许可证条件下开展黑斑侧褶蛙的人工繁殖与营养驯化,促使黑斑侧褶蛙养殖业蓬勃发展,并成为一股热潮。然而,随着黑斑侧褶蛙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