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39篇
  免费   56篇
  国内免费   64篇
林业   27篇
农学   101篇
基础科学   49篇
  382篇
综合类   1250篇
农作物   66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34篇
园艺   19篇
植物保护   28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55篇
  2021年   62篇
  2020年   65篇
  2019年   114篇
  2018年   92篇
  2017年   84篇
  2016年   78篇
  2015年   89篇
  2014年   113篇
  2013年   115篇
  2012年   190篇
  2011年   162篇
  2010年   147篇
  2009年   118篇
  2008年   94篇
  2007年   71篇
  2006年   79篇
  2005年   63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8 毫秒
1.
土壤团聚体有机碳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有机碳是衡量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对于促进土壤养分循环、增加养分有效性有重要作用。土壤团聚体是土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组成土壤结构的最小单元,受到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其形成转化过程与土壤固碳过程息息相关,因而研究团聚体和有机碳的关系及团聚体有机碳影响因素对于土壤结构的改善和土壤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文献的总结,明晰了土壤团聚体和有机碳的关系,阐述了土壤类型、施肥方式、土地利用和矿区复垦对土壤团聚体有机碳的影响,并从生物质炭的长期定位研究和复垦矿区的土壤修复两方面对土壤团聚体有机碳的研究进行展望,研究结果可为合理的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正>土壤是由岩石及其风化物发育而来,由于每种岩石有其特定的化学组成,不同类型岩石所发育成的土壤肥力水平也就不一样。由此,可依据岩石类型大致判断土壤的养分水平,尤其是中微量养分。湖南省发育成土壤的岩石及其风化物类型并不多,只有花岗岩、  相似文献   
3.
超级杂交稻的优化(稀植、结构施肥)栽培试验于2002-2004年在长沙进行,以比较不同栽培方法对超级杂交稻产量及物质生产的影响。以两优培九为材料,并以汕优63作为对照。结果表明,两种栽培法,两个供试品种的产量表现不同,其中两优培九采用优化栽培单产为8.20~10.37t/hm2,比传统栽培增产显著。主要表现为有效穗多,而结实率、千粒重、穗实粒等产量因子差异不明显。汕优63采用优化栽培单产比传统栽培减产0.37%~8.8%。两种栽培方法间的茎蘖发生动态和单株分蘖数存在极显著差异,两组合单株分蘖数优化栽培比传统栽培分别多110.36%和110.64%,但由于移栽密度不同,两种栽培方式间的单位面积分蘖数没有明显差异。两优培九采用优化栽培的在各个生育时期,植株体内的含氮量比传统栽培的高。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两种β-环糊精的衍生物甲基-β-环糊精(MCD)和羟丙基-β-环糊精(HPCD)对甲基对硫磷的增溶作用和对紫外光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MCD和HPCD能增强甲基对硫磷的水溶性,在25℃下,20 g/L的MCD和HPCD溶液中,甲基对硫磷溶解度比在纯水中分别提高了21.91和17.92倍;另外,3 g/L、6 g/L MCD和HPCD分别处理的甲基对硫磷,其光降解速率分别加快了4.87~6.85倍。增溶作用和光敏效应主要是由于MCD和HPCD与甲基对硫磷形成包合物引起的。  相似文献   
5.
6.
洞庭湖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土壤通报》2015,(6):1509-1513
位于湖南北部的洞庭湖区,是湖南省重要的粮食产区,其耕地重金属污染与粮食作物生产安全问题是全社会十分关注的问题。论文综述了洞庭湖粮食生产区耕地重金属污染的种类与程度,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与潜在的危害,总结了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主要防控和治理措施,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综合防治对策。旨在为洞庭湖区耕地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土壤通报》2015,(6):1289-1298
将湖南省划分为洞庭湖平原区,湘东、湘中丘陵、中低山区,湘南丘陵、中低山区和湘西北中低山区四个地貌景观区,以高密度的耕地表层土壤有机质数据为基础,分析地貌和样点数对插值精度的影响。研究表明:湖南省耕地表层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湘南丘陵、中低山区湘东、湘中丘陵、中低山区湘西北中低山区洞庭湖平原区。湖南省耕地表层土壤有机质变异系数在31.23%~37.55%之间,属于中等变异水平;基底效应在12.3%~50.0%之间,其中湘东、湘中丘陵、中低山区和湘南丘陵、中低山区耕地表层土壤有机质呈现强烈的空间自相关,洞庭湖平原区和湘西北中低山区具有中等空间自相关。相同采样密度下,湖南省耕地表层土壤有机质的克里格插值精度从高到低依次为:洞庭湖平原区湘西北中低山区湘东、湘中丘陵、中低山区湘南丘陵空间自相关、中低山区。四个区的耕地表层土壤有机质NRMSE均随着样点数的增加呈现出递减的趋势,表明插值精度逐渐提升。  相似文献   
8.
宁乡市治理式休耕对稻田耕层土壤肥力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休耕(不耕作)和治理式休耕(翻耕、撒石灰、种植绿肥等措施)对土壤肥力水平的影响,采用野外采样、室内测定的方法,对比分析了宁乡市传统耕作、休耕及治理式休耕条件下农田土壤的理化性质。结果表明:治理式休耕降低了土壤容重,增加了土壤总孔隙度,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含量,提升了土壤肥力,使土壤养分得到合理利用,土壤资源得到了有效的保护,是宁乡地区合理的耕作模式。  相似文献   
9.
10.
晚稻机收留高茬紫云英迟播技术的应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双季稻田晚稻机械收获留高茬后紫云英迟播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与传统紫云英播种技术相比,晚稻机械收获留高茬紫云英迟播显著缩短了紫云英的生育期,但其盛花期能保持与传统播种技术一致,对下茬早稻作物的种植没有影响;两种播种方法对盛花期鲜草产量、植株养分含量和养分积累量均没有显著影响,说明迟播播种能达到与传统播种一样的肥田目的;迟播对紫云英的种子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均没有明显影响,与传统播种技术相比可节约劳动力成本约45元/hm2,且可避免传统播种方法对晚稻植株的伤害。在现代双季稻种植条件下,晚稻机械收获留高茬紫云英迟播技术具有较大的优势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