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2篇
林业   1篇
农学   14篇
  1篇
综合类   120篇
水产渔业   14篇
畜牧兽医   68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68篇
  2009年   60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79篇
  2006年   109篇
  2005年   71篇
  2004年   98篇
  2003年   73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20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密闭式鸡舍的光源采用人工光照的形式,克服了自然光照的季节性,从而明显地提高了鸡群的生产性能。1光照管理应遵循的规则1.1根据地理纬度、鸡种、饲养管理方式等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光照制度,并从雏鸡开始贯彻执行,不能随意改变光的颜色和光照时间。在鸡由育成到产蛋的过渡中,应逐渐增加光照时间,开始增加时最多不能超过1小时,以免导致脱肛。1.2舍内灯泡分布应均匀,如有多排灯泡应交错分布,以获得均匀的光照;灯泡之间的距离应是灯泡高度的一半。保持灯罩、灯泡的清洁,并随时换去坏灯泡。1.3舍内电源要可靠,电压要稳…  相似文献   
92.
球虫病是兔常见的一种寄生虫病,患球虫病的兔极易再感染其他传染病,使幼兔生长发育受影响,甚至造成大批死亡。病兔主要表现为瘦弱、贫血和下痢,常呈地方性流行,给养兔业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1病因与流行病学病原体为艾美尔属的多种球虫,国内报道有11种,常见的有7种,其中除兔艾美尔球虫寄生于胆管上皮细胞外,其他球虫均寄生于肠上皮细胞内,但常以混合感染多见。卵囊形态和发育与鸡球虫相同,兔是由于吃了孢子化卵囊而感染。断奶后至12周龄的幼兔感染最严重,死亡率最高,成年兔多为带虫者,是重要的感染源。兔舍潮湿、阴暗、卫生差、不消毒,兔群…  相似文献   
93.
1 临床症状   2 0 0 1年 8月 30日 ,接诊一突发呼吸困难的京巴犬 ,病犬精神紧张 ,两前肢张开 ,后肢蜷卧于地 ,头颈前伸 ,左右摇摆擦地 ,张口喘息 ,呼吸急促 ,不时发出痛苦的呻吟。2 诊断 触摸食管未感到有异物 ,遂进行“X”光透视 ,可见在喉头下方有一黄豆粒大小的异物 ,紧贴于气管壁 ,其它部位未见异常。据临床症状及“X”光透视确诊为异物所致气管不完全阻塞。3 治疗 征得畜主同意 ,决定采取手术的方法取出异物。术前 84 6合剂 0 .1mL/kg肌肉注射 ,等犬进入麻醉状态后术部喷湿、剃毛、消毒、铺设创巾。手术于颈腹侧上 1/ 3处…  相似文献   
94.
鸡脂肪肝出血综合症防治研究现状及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鸡脂肪肝出血综合症是由于鸡体内脂肪代谢紊乱导致大量脂肪沉积于肝脏 ,造成肝细胞和血管壁变脆而发生的肝出血。最典型的表现是剖检可见肝脏脂肪变性 ,肝破裂。通过调整饲料配方 ,降低能量饲料 ,增加蛋白质、多种维生素、胆碱等可有效防治本病。1 发病原因在正常情况下 ,肝内  相似文献   
95.
真胃变位也叫真胃移位或皱胃变位,在临床上分为左方变位和右方变位。近几年奶牛真胃左方变位发病率比较高。笔者已接触100例左右。真胃右方变位较少遇到。现就临床诊治真胃左方变位过程中体会总结如下,和广大兽医工作者交流。  相似文献   
96.
疥癣病俗称癞,学名疥螨病。它是小尾寒羊常见的一种慢性的寄生虫性皮肤病。本病多发生于冬、春季节,疥癣病对羊的危害较为严重,如果防治不及时。甚至会造成个别病羊死亡。  相似文献   
97.
用青蒿、常山等组成复方中药制剂“球宁”,并对其进行超微粉碎加工成微粉制剂。按不同比例添加与饲料中,饲喂人工感染柔嫩艾美耳球虫的雏鸡,以磺胺喹啉钠为对照,在感染后8d剖杀,检测血浆中红细胞C3b受体(RBC-CR1)花环率和免疫复合物(RBC-IC)花环率,以观察“球宁”及其微粉制剂对人工感染柔嫩艾美耳球虫的雏鸡的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粗粉组(2%)、微粉组(2%)、微粉组(1%)三组的红细胞C3b受体花环形成率比阳性对照组有明显提高(p<0.05);红细胞免疫复合物(RBC-IC)花环形成率比阳性对照组有所降低(p<0.01)。说明所试药物能改善红细胞的免疫粘附功能,显著降低血浆中免疫复合物的含量,降低球虫病对机体的损伤。  相似文献   
98.
【目的】自流产奶牛粪便及血液中分离得到的非细胞病变型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病毒(BVDV),为了解分离毒株的特性,进行回归动物试验;【方法】将此分离毒回归2月龄健康犊牛,接毒25天后扑杀剖检,观察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自犊牛体内采取脾、骨髓、肠淋巴结及血液接种MDBK细胞进行培养,分离病毒,进行细胞传代,将此细胞毒进行RT-PCR检测;【结果】犊牛表现为典型的急性病毒性腹泻症状和病变。自病料分离病毒经MDBK细胞盲传至第9代,均未出现细胞病变。将此细胞毒进行RT-PCR检测,扩增出相应的665bp的片段;【结论】将分离株接种易感犊牛以复制出BVD-MD病症,并从试验牛体内分离得到BVDV,从而进一步确证分离到的毒株属BVDV。  相似文献   
99.
【目的】自流产奶牛粪便及血液中分离得到的非细胞病变型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病毒(BVDV),为了解分离毒株的特性,进行回归动物试验;【方法】将此分离毒回归2月龄健康犊牛,接毒25天后扑杀剖检,观察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自犊牛体内采取脾、骨髓、肠淋巴结及血液接种MDBK细胞进行培养,分离病毒,进行细胞传代,将此细胞毒进行RT-PCR检测;【结果】犊牛表现为典型的急性病毒性腹泻症状和病变。自病料分离病毒经MDBK细胞盲传至第9代,均未出现细胞病变。将此细胞毒进行RT-PCR检测,扩增出相应的665bp的片段;【结论】将分离株接种易感犊牛以复制出BVD-MD病症,并从试验牛体内分离得到BVDV,从而进一步确证分离到的毒株属BVDV。  相似文献   
100.
黄芪多糖和2株益生菌体外抑菌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吸光度法研究了黄芪多糖在体外对2株益生菌(乳酸菌和芽孢杆菌)和3株致病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作用,以及2株益生菌对3株致病菌的作用。结果表明:10 mg/L,20 mg/L和40 mg/L的黄芪多糖对2株益生菌均有显著抑制作用(P<0.05),对3株致病菌,除10 mg/L浓度对大肠杆菌作用不显著(P>0.05)外,其余均显著抑制了致病菌生长(P<0.05),且以20 mg/L效果最佳;乳酸菌和芽孢杆菌对3株致病菌均有显著抑制作用(P<0.05)。试验结果显示:黄芪多糖和2株有益菌在体外均能抑制致病菌的生长,且黄芪多糖对2株益生菌存在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