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9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24篇
林业   27篇
农学   83篇
基础科学   37篇
  33篇
综合类   258篇
农作物   19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68篇
园艺   25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41.
植物激素在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环境适应及次生代谢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是在药用植物中的科学合理利用对促进其有效成分的形成具有良好效果。人参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其有效成分人参皂苷的形成受各种环境因子的影响,而植物激素作为植物对环境条件适应的调节剂,在调控人参皂苷生物合成中发挥重要作用。文章归纳分析了茉莉酸、水杨酸、生长素、脱落酸和赤霉素在人参皂苷生物合成中的作用及调控机制,指出植物激素作为信号分子介导人参皂苷生物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活性或基因差异表达,从而影响人参皂苷的合成,并初步绘制了茉莉酸、水杨酸、生长素、脱落酸和赤霉素调控人参皂苷积累示意图,同时展望未来植物激素在药用植物中应用的研究方向,为在生产实践中推进中药材“高产优质”种植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542.
[目的]提高腐乳的品质及安全性。[方法]通过向腐乳发酵后熟过程中添加3%苦荞蛋白水解物,探究其对腐乳理化品质和生物胺的影响。[结果]3%苦荞蛋白水解物的添加对腐乳水分含量不会产生显著影响,但当发酵进行到第60天,其总酸含量即可达到24.7 g/kg,接近相关行业标准的要求。0.3%苦荞蛋白水解物的添加显著提高了腐乳氨基酸态氮的含量,当发酵到90 d时,其氨基酸态氮含量达到13.7 g/kg,远高于行业标准的规定,有效缩短了发酵周期。与对照组相比,3%苦荞蛋白水解物的添加显著降低了腐乳生物胺的生成,其总生物胺含量较对照组降低了22.92%。[结论]苦荞蛋白水解物的添加,可以有效提高腐乳的理化品质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543.
野山参的销售产品多以生晒野山参为主,试验以野山参为材料,将不同方法制备的野山参色泽、氨基酸、人参单体皂苷、总皂苷进行比较分析,探究在不同制备方法下野山参红参各指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蒸制次数和时间的增加,野山参红参的亮度值L、总色差值E逐渐减小,色度值a、b逐渐增加,二次冷冻处理也能使色度显著加深(P<0.05)。野山参红参中的16种氨基酸的总量为5.772%~6.371%,1L组(经一次蒸制和干燥后于0℃保存7 d)中氨基酸总量比生晒野山参提高了约10.81%,其中精氨酸的含量最高(1.347%~1.815%)。野山参红参中总皂苷含量为2.63%~4.78%,在加工过程中转化生成了生晒野山参中含量极少或没有的稀有人参皂苷Rh4,Rh1(S),Rh1(R),Rg6,Rk1,Rg5,Rg3(S),Rg3(R),而原人参皂苷Rg1,Re,Ro,Rc,Rb2,Rb<...  相似文献   
544.
采用普鲁兰酶(PUL)去除苦荞淀粉支链,进行多次湿热处理(HMT),探究PUL用量和HMT次数对苦荞全粉中抗性淀粉含量以及理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PUL、HMT和PUL-HMT均能增加苦荞抗性淀粉含量,其中PUL用量10U/g、HMT 2次效果最佳,抗性淀粉含量从4.74%增加到13.38%。经过PUL-HMT,苦荞粉表面由光滑变凹凸状,晶型结构发生变化,从A型变为A+V型,相对结晶度和热焓值下降,红外光谱表明,淀粉内部短程有序结构轻微改变。去支化和HMT能有效改变苦荞粉理化性质,增加抗性淀粉含量,其中PUL10-HMT2的处理方法能得到更加理想的高抗性淀粉苦荞材料。  相似文献   
545.
无土栽培尤其是基质栽培作为现代农业和城市农业的主要形式,对高品质栽培基质的需求量巨大,而现有的基质产量远不能满足这一需求。我国农林废弃物产量巨大,将其开发成无土栽培基质,既可以解决其处理难的问题,又可以解决无土栽培基质缺乏的问题。芦苇作为一种典型的湿地植物,不仅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而且容易获取、价格低廉,在开发基质材料领域有着极佳的利用潜力。综述了芦苇的生物处理和热化学处理方式及其用作植物和食用菌栽培基质的效果和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一些相应的改进策略,以期为芦苇的高效基质化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46.
风味改良是目前草莓育种最重要的工作之一,黄毛草莓因其具有特殊的香气成分而被广泛关注,四川等西南地区黄毛草莓资源丰富,但目前其香气成分的研究并不系统,本研究通过分析不同地理来源的黄毛草莓果实香气成分,拓宽栽培草莓遗传背景,为创新利用黄毛草莓资源和育种攻关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初步分析6个不同地理来源的黄毛草莓果实香气成分的差异。结果显示,共检测出89种香气物质,与文献报道的栽培草莓香气成分不同,除丽江玉龙雪山外,其他5个地理来源的草莓香气成分中酯类化合物所占比例均不高。本研究共检测出相对含量大于1%的挥发性物质56种,其中醛类2种,烃类19种,酯类16种,酮类5种,醇类4种,胺类和酸类5种,其他化合物5种。无共同的芳香成分,芳香成分以酯类和烃类为主,但未达50%。丽江玉龙雪山的黄毛草莓香气成分种类最为丰富,万源秦巴山的黄毛草莓香气成分种类最少。测得的香气成分中,相对含量较高的挥发性成分依次为:赤藓-9,10-二溴二十五烷、二丁基邻苯二甲酸酯、苯乙胺等。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丽江玉龙雪山黄毛草莓的香气成分被划分为单独一簇。虽然同为黄毛草莓品种,香气成分却因为地理位置及环境特点大不相同,关于环境对草莓挥发性物质的影响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47.
对传统“食品微生物”教学课程进行探索,发现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教学内容复杂,“三维模式”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中学生缺乏参与感,考核方式单一等问题。对此,通过对“食品微生物”传统的教学模式提出几点建议,以期能增加学生在课堂参与感,提高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改进现有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548.
采用同源对比方法,从藜麦的基因组中挖掘油脂储存蛋白序列,并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和转录组数据对挖掘的基因蛋白序列的理化性质、二级结构、亚细胞定位、进化树、组织表达情况等进行了分析。在藜麦基因组中确定了15个基因与油脂储存密切相关。15个油脂储存基因分布在9条染色体上,其氨基酸数目为153~675个,等电点为5.7~10.1。藜麦油脂储存蛋白的二级结构以无规则卷曲和α-螺旋为主。利用MEGA软件进行进化树分析,可将藜麦的油脂储存蛋白分为6个分枝,且基因表达情况与分枝情况具有相似性。藜麦油脂储存蛋白基因具有保守的理化特性,其表达具有组织特异性,且大多数成员在种子中的表达量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549.
[目的]以独蒜兰种子为试验材料,探索其种子萌发的最佳培养条件。[方法]通过用不同浓度的次氯酸钙进行浸种处理,采用NAA、6-BA和活性炭3因素3水平的正交试验探讨其对独蒜兰种子萌发的影响,并观察独蒜兰种子萌发生长过程。[结果]采用0.05 mol/L的次氯酸钙浸种处理独蒜兰种子10 min后,将其接入B5+NAA 0.5 mg/L+6-BA 0.3 mg/L+活性炭1.0 g/L+20.0 g/L蔗糖培养基中,培养50 d后统计种子萌发率为100%。[结论]该研究为独蒜兰植物大规模栽种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50.
试验旨在研究西洋参投料参对龙凤土鸡生长性能、免疫功能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用400只45日龄龙凤土鸡,随机分成4个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Ⅰ~Ⅲ组在基础饲粮中分别加入0.4%、0.2%、0.1%投料参,饲喂80 d。结果显示:相比于对照组,试验Ⅰ、Ⅱ组分别增重9.38%、6.62%(P<0.05),试验Ⅰ组采食量显著低于对照组3.02%,试验Ⅰ、Ⅱ、Ⅲ组的料重比显著低于对照组11.39%、4.17%、4.44%;各试验组胸腺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脾脏指数无显著差异;试验Ⅱ组血清免疫指标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5),试验Ⅰ、Ⅲ组之间血清中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Ⅰ组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总胆固醇和三酰甘油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Ⅱ组总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与试验Ⅰ组相比无显著差异。综合来看,饲料中添加0.2%~0.4%投料参可有效促进畜禽生长发育,改善饲料转化率,促进免疫细胞增殖、免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