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篇
  免费   0篇
林业   1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2篇
  2篇
综合类   104篇
农作物   10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38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1.
“天优998”是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育成的优质高产抗病三系杂交稻新组合,梅州市于2002年开始引种.充分表现出具有抽穗整齐、纯度高、株叶形态好、剑叶适中而挺直、茎秆粗壮、熟期转色好、丰产性好、米质优、抗性好等特点。其抛栽高产技术要点是:适时播种,培育壮秧;合理密植,优化群体结构;科学肥水管理;综合防治病虫害。  相似文献   
12.
梅州市委、市政府对发展岭南水果产业高度重视,将龙眼列入重点发展的八大产业之一。梅州市龙眼主栽品种以石硖为主,品种结构单一,成熟期集中,影响龙眼生产的市场竞争力。2009年梅州市农科所入选为广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岭南水果综合示范与培训站。为充分发挥岭南水果综合示范与培训站  相似文献   
13.
梅州市水稻品种结构现状及调整优化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是梅州市主要粮食作物,其品质、产量、抗逆性直接关系到种植效益。在梅州市经济稳步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粮食流通政策调整的情况下,优化水稻品种结构是当前种植业结构调整的一项重要内容,根据梅州市的生态条件、栽培习惯、品种结构现状,因地制宜,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是调整优化水稻品种结构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梅州市灵芝产业现状及发展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梅州市灵芝产业的发展现状、灵芝栽培技术特点及存在问题,并提出加大科研投入、提高标准化生产水平、培养龙头企业、强化市场营销、加强灵芝虫草协会建设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粤东地区海水经济贝类重金属的污染现状及摄入健康风险,本研究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AES)分别测定了10种海产经济贝类肌肉和内脏团中6种重金属(Zn、Cd、Pb、Cr、Cu及Mn)的质量分数,并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Pi)、目标危险系数(THQ)及总目标危险系数(TTHQ)分别评价其污染程度和食用健康风险。结果表明,该10种贝类肌肉中重金属质量分数的平均值由高至低为Zn > Mn > Cu > Cr > Cd > Pb,内脏团中为Zn > Mn > Cu > Pb > Cr > Cd。除Cr外,贝类内脏团中其他5种金属质量分数的平均值均高于其相应的肌肉组织。Pi结果表明,除Cu外,贝类肌肉和内脏团均受Zn、Cd、Pb、Cr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Cd的Pi最高,其次为Zn、Pb,而Cr指数相对较低;且大多数贝类内脏团中Cd、Zn及Pb的Pi值指示为重污染水平(即超标)。THQ评价结果显示,除了栉江瑶内脏团中的Cd外,该10种贝类中5种重金属暴露对儿童或成人没有明显的健康风险;但TTHQ结果表明,约有50%贝类的内脏团重金属TTHQ值大于1,表明暴露人群若长期食用这些贝类的内脏团将对健康产生负面影响。总之,粤东地区10种海水经济贝类分别受到Cd、Zn、Pb和Cr不同程度的污染,表明该地区海洋生态环境或贝类生产已存在重金属污染的安全隐患,建议加强该地区贝类产品重金属残留的质量监控及重金属污染的防控。  相似文献   
16.
广东省茶叶主产区杂草防控技术及成本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明确广东省茶叶主产区杂草防控策略与成本,为控草技术研发、改进和推广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调查问卷和实地走访相结合的方式,对广东省茶叶主产区茶企(茶农)所采用控草方式、次数、成本和期望成本,以及对绿色控草技术的认知度与接受程度等进行调查。【结果】结果表明,广东省茶叶主产区控草策略以人工除草为主(93.94%),机械除草次之(42.93%),化学除草约占8.59%,而绿色控草技术如覆盖稻草、覆盖防草布、间作绿肥等仅占4.55%~7.07%。年均控草成本11507.55元/hm2,平均除草次数4.16次,期望年均控草成本6512.55元/hm~2。各项控草技术中,纯化学农药控草年均成本最低,约为2 805元/hm~2,纯人工控草年均成本最高,约为12 525元/hm~2,人工+绿肥、人工+地膜(防草布)等绿色控草模式成本介于7 500~8 985元/hm~2。绿色控草技术接受程度为84%,实际使用率不到10%。【结论】广东省茶叶主产区以人工除草为主,成本偏高,茶企(茶农)接受绿色控草技术意愿高,但实际使用率偏低。因此需进一步简化现有绿色控草技术实施难度,制定杂草防控规程,并加强绿色控草技术的宣传和推广。  相似文献   
17.
18.
叶希 《广西园艺》2008,19(2):43-44
作者在2007年作为中国无土栽培专家远赴毛里求斯执行农业援外任务,毛里求斯是印度洋上一个具有亚热带海洋性气候的岛国,全年平均气温为25 ℃,无明显季节之分,故全年均可种植瓜果类和茄果类蔬菜,水的EC值(电导率)在0.2~0.3 ms/cm之间,属于较好的水质.  相似文献   
19.
文心兰属是兰科植物的一个大属,原产于中、南美洲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附生于树上或石上。文心兰因分枝性良好,花形优美,花色亮丽而深受人们喜爱,栽培面积日益扩大,已成为继蝴蝶兰后另一大面积栽培的兰花产业。广东省梅州市农科所2004年引进香水文心兰、蜜糖1、蜜糖2三个品种进行试种,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2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