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8篇
农学   4篇
  15篇
综合类   134篇
农作物   2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咸宁市耕地时空演变及变化驱动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耕地的变化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与焦点,其数量的多少和质量的好坏关系到一个国家的粮食安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等各个方面。该文以咸宁市为例,利用耕地数量变化的时间序列模型、动态度模型和垦殖指数变化模型,对耕地的时空演变特征进行定量研究,并应用相关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及回归分析法对耕地演变及驱动力进行分析,得出研究结论,并针对不同的驱动力因子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2.
阐述咸宁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现状及特点,分析制约咸宁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为妥善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3.
利用1961-2013年河南省17个监测站均一化的逐日地面0 cm最低气温资料,根据霜冻气候指标计算了各站逐年的初、终霜日期,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河南省初、终霜日期的时空变化特征,并探讨了初、终霜日期的变化对气候变化的敏感程度。结果表明:近53年来,河南省平均初霜日期以2.2 d·10 a-1的速率显著推迟(P<0.01),推迟最为明显的地区位于河南西部山区;平均终霜日期以2.3 d·10 a-1的速率显著提前(P<0.01),中、南部平原地区提前最为明显;河南省初、终霜日期的变化对季节性气温变化十分敏感,秋季气温每升高1 ℃,初霜日期推迟6.5 d;2-4月平均气温每升高1 ℃,终霜日提前3.5 d,相比较而言,初霜日期的变化对气候变化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164.
1990年以来武汉城市圈土地利用变化时空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武汉城市圈是全国首批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之一,也是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和中部崛起战略的重点区域。科学认识武汉城市圈土地利用变化时空格局的历史特征,对区域土地利用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具有重要的意义。对已有的土地利用分类编码方式进行改进,结合土地利用动态度模型,对武汉城市圈1990年、1995年、2000年和2005年4期土地利用数据进行分析,形成对武汉城市圈1990年以来土地利用变化的基本规律、阶段性趋势和空间差异的科学认识。结果表明:1990年以来,武汉城市圈耕地、林地和草地大面积减少,水域和建设用地面积有较大幅度的增加。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武汉城市圈土地利用变化呈现出不同的规律:1990—1995年武汉城市圈的土地利用变化以耕地减少为主要特征;1995—2000年武汉城市圈土地利用变化以耕地和水域的相互转换为主要特征;2000—2005年武汉城市圈土地利用变化以耕地向水域和建设用地转换为主要特征。武汉城市圈土地利用变化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差异性:土地利用动态度最大的区域集中在武汉市及其周边县域;从单一土地利用类型看,耕地、林地、建设用地动态度最大的区域也主要集中在武汉市及其周边县域,而水域动态度最大的区域集中在仙桃市和潜江市。  相似文献   
165.
熊晚珍  李翠华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4):11201-11202
在定量分析武汉市商业服务业用地需求趋势和土地需求总量的基础上,预测分析了至2010年武汉经营性建设用地的土地需求,在此基础上,对武汉市土地储备规模和储备周期的合理确定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