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1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156篇
农学   44篇
基础科学   34篇
  17篇
综合类   387篇
农作物   154篇
水产渔业   6篇
畜牧兽医   91篇
园艺   49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55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56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68篇
  2014年   84篇
  2013年   95篇
  2012年   100篇
  2011年   93篇
  2010年   80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8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榕管蓟马是榕树上的主要害虫。文章就榕管蓟马的分布及危害、生物学特性、生态学特性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概述,并提出防治措施和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2.
1农村养猪存在的不利因素据走访调查,在边远山区农村养猪普遍存在“养猪不赚钱,只为过个年”的落后观念,仍然是传统型的生猪生产方式,主要存在以下6点不利因素:(1)猪圈设置不规范。很多养猪户建设的猪圈低矮狭窄简陋,未设置尿粪便污水排放设施,猪排放的尿粪便与猪同圈,既阴暗潮  相似文献   
63.
通过病虫害防治提高烟叶中、上等比例,提高烟叶产量、产值,达到烤烟增产增收的目的.  相似文献   
64.
[目的]对防治烟草花叶病的部分药剂进行筛选,为生产上选择防治花叶病的药剂提供依据。[方法]在普洱市6个县区进行了6种药剂对烟草花叶病的防治效果试验。[结果]各种药剂对防治烟草花叶病均有一定效果。在6个县区,20%吗胍.乙酸铜可湿性粉剂、0.5%香菇多糖水剂、6%烯羟.硫酸铜可湿性粉剂、2%氨基寡糖素水剂的防治效果均较好,平均防治效果分别达60.3%、58.3%、57.6%和57.5%。24%混脂.硫酸铜水乳剂的防治效果较差,防治效果仅55.1%。[结论]在普洱市烟叶生产上进行烟草花叶病的防治可采用20%吗胍.乙酸铜可湿性粉剂、0.5%香菇多糖水剂、6%烯羟.硫酸铜可湿性粉剂、2%氨基寡糖素水剂交替轮换使用。  相似文献   
65.
云南省普洱市江城县是一个位于中老越三国交界处的边远小县,热量充足,降水丰富,适于农业的发展,但地形以山地为主,平地面积很小,水田少,发展水稻种植业的土地少,确适于玉米的栽培种植,本文论述了江城县地理气候环境,玉米种植现状和高产栽培的措施。  相似文献   
66.
 嫩梢的芽、叶和茎均为紫色的茶树品种“紫娟”茶(Camellia sinensis var. assamica)的花青素和其他类黄酮含量比其他大叶种茶树鲜叶含量高。本文建立了“紫娟”茶的黄酮醇类物质的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应用该方法测定了不同成熟度新梢的杨梅素类、槲皮素类、山柰酚类和总黄酮醇苷的含量。结果表明,杨梅素类以一芽三叶新梢含量最高(2.29mg/g),一芽二叶新梢、一芽一叶新梢和成熟叶的含量依次分别是2.08mg/g,1.69mg/g和1.05mg/g;槲皮素类含量变化趋势与杨梅素类基本一致,一芽三叶新梢含量最高,为4.39mg/g。山柰酚类含量则呈现出成熟度越高含量越低的趋势,含量依次是一芽一叶新梢(1.29mg/g),一芽二叶新梢(1.28mg/g)、一芽三叶新梢(1.12mg/g)和成熟叶(1.03mg/g);总黄酮醇苷的含量与新梢的成熟度呈正相关。研究结果为研究“紫娟”茶中黄酮类化合物代谢机理和高黄酮醇含量的“紫娟”茶新产品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7.
钱车  招启柏  陈晶波  杜坚  杨明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9):5116-5118,5368
[目的]探索能够彰显普洱烟叶风格特色的优良品种,以提高烤烟种植者的收益。[方法]以目前主栽的云烟97、K326、云烟85、云烟87为对象,选取了普洱地区2个乡镇,研究不同品种对烟叶产质量的影响。[结果]在普洱烟区以云烟85、云烟97综合质量表现最佳,其中宁洱县勐先乡以云烟97综合质量最佳,墨江县联珠镇以云烟85综合质量最佳。[结论]建议宁洱地区优先选用云烟97,墨江地区优先选用云烟85。  相似文献   
68.
余清  张如阳  汤首全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799-802,809
[目的]掌握普洱市烤烟主要病虫害的发生流行规律和危害特点。[方法]于2006~2008年对普洱市烟区主要病虫害进行了系统观测和大面积普查,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防治措施。[结果]烟草花叶病(TMV和CMV)在烟苗移栽10 d后便开始发病危害烟株,6月中旬至7月上旬是危害高峰期;黑胫病在整个大田生育期均有危害,6月底达到危害高峰;青枯病属于区域性病害,5月上旬便开始危害并持续至7月底;赤星病从6月中旬开始零星发生,烟叶进入成熟采烤阶段后发病速度加快,8月中下旬进入发病稳定期;烟蚜发生危害主要集中在5月30日至7月10日,且有2个危害高峰;5月中下旬是烟青虫的始发期,7月上旬达到为害高峰。[结论]普洱市烟草主要病虫害的发生流行、危害时期以及危害程度各不相同,防治应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采取包括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等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69.
烟后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普洱市烤烟种植面积逐年增加,粮烟争地现象日益突出的问题,为确保我市粮食安全,解决烟区农民增收的矛盾,实现合理轮作、粮经双丰收,本文通过近几年来普洱烤烟套种玉米的实践,总结整理了一套相对成熟的高产栽培技术措施,为普洱大面积推广烟后玉米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0.
【目的】测定杧果花芽分化期间结果母枝各器官内玉米素核苷(ZR)含量,探索ZR在杧果花芽分化中的作用。【方法】利用杧果花枝短截后剪口芽在当年还能再次花芽分化并开花结果的现象,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方法(ELISA)定期测定剪口叶、附近韧皮部及芽内ZR含量。【结果】短截结果母枝后,剪口叶、附近韧皮部和剪口芽内ZR含量分别于2月25、20日和3月2日降至最低,为1.73、1.52、2.0 μg·g-1FW;叶片、韧皮部及剪口芽于3月12日达最大值,为6.39、8.47、10.32 μg·g-1FW。2月25日剪口芽芽眼中心颜色逐渐呈蜡黄,并向芽体四周扩散;3月2~7日,芽体逐渐膨大,蜡黄色加深,芽眼呈半透明状;3月7日后绿色逐渐增加,半透明状消失。【结论】ZR在杧果花芽分化的不同阶段具有不同作用。花芽分化临界期前,ZR含量低,生长点细胞活性下降,有利于杧果植株从叶芽生理状态转化为花芽生理状态;花芽临界期后,相对高的ZR含量有利于杧果植株生长点进行花芽分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