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3篇
  免费   141篇
  国内免费   67篇
林业   56篇
农学   40篇
基础科学   32篇
  228篇
综合类   607篇
农作物   3篇
水产渔业   30篇
畜牧兽医   61篇
园艺   32篇
植物保护   1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55篇
  2016年   60篇
  2015年   56篇
  2014年   59篇
  2013年   82篇
  2012年   99篇
  2011年   117篇
  2010年   95篇
  2009年   72篇
  2008年   83篇
  2007年   108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为寻找缙云黄芩扦插繁殖最佳条件,为缙云黄芩快速繁殖提供技术保障,改善其濒危现状,采用正交试验和单因素随机试验,研究枝条年龄、枝条木质化程度、基质、激素种类、激素质量浓度和处理时间对缙云黄芩扦插生根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对缙云黄芩进行野外回归试验.正交试验结果发现,扦插的最佳组合为200 mg/L IBA处理插穗2h.在基质试验中,生根效果最佳的处理为蒸馏水;其次为蛭石与珍珠岩比例为1∶1处理,其在平均根长、最长根长和生根指数上效果最好,河沙处理在生根率方面最好.2年生枝条生根效果优于当年生枝条.半木质化程度的枝条是扦插的最佳选择,其生根效果最好,硬枝次之,软枝最弱.野外回归试验结果表明,大棚组和野外组插穗均能存活和生长,大棚组缙云黄芩插穗在成活率、平均出芽数和最多出芽数方面均优于野外组.  相似文献   
992.
基于金属有机框架NH_2-MIL-88有效增强H_2O_2氧化鲁米诺体系的化学发光,建立了一种检测H_2O_2的新方法.在最优条件下,该方法检测H_2O_2的线性范围为1×10~(-7)~2×10~(-5) mol/L,检出限为4.7×10~(-8) mol/L.用于水样中H_2O_2的测定,获得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993.
提出了一种顾及空间邻接关系的多级河流线状矢量数据并行压缩算法.首先利用拓扑分析和网络分析提取多级河流矢量数据的空间邻接结点,并对Douglas-Peucker算法进行改进;然后基于数据并行的任务分配方式,设计多级河流矢量数据并行压缩算法,并利用消息传递接口和C语言对该算法进行编程实现;最后设计验证性实验,利用该算法对三峡库区重庆段的多级河流矢量数据进行压缩.研究表明:利用该算法压缩多级河流矢量数据的空间邻接结点保持率达到100%,同时相对于串行算法,计算节点为4时平均加速比可达2.507,提高了压缩效率.  相似文献   
994.
基于Lab模型的北美红枫呈色生理因素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北美红枫变色期叶片颜色与相关生理指标间的相关关系,探讨北美红枫呈色的生理因素,为北美红枫的叶色调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14-10-22-11-19,在北美红枫叶片变色的4个阶段,即变色前、变色初期、变色中期、变色末期共采集100片树叶,用Nikon D7000相机对叶片鲜样进行拍照,记录叶片明度参数L及表示红/绿、黄/蓝属性的色相参数a、b,运用Lab模型对北美红枫各呈色期叶片颜色参数进行精确量化,并测定叶片的光合色素、花色素苷、类黄酮、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等生理指标,运用SPSS19.0统计软件分析变色期相关生理指标与叶色变化的相关关系,探究影响北美红枫呈色的主要生理生化因素。【结果】北美红枫秋季叶色变化过程中,叶色参数L、b值变化幅度较小,a值变化显著。在整个叶片变色期,随着叶色的变化光合色素含量呈下降趋势,花色素苷、类黄酮、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呈上升趋势,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呈单峰曲线,最大值出现在变色初期。叶色参数a值与光合色素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与花色素苷、可溶性糖含量呈显著正相关;b值与类黄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而明度参数L值与各生理指标均无显著相关性。【结论】影响北美红枫叶片变红的主要因素是叶片光合色素、花色素苷和可溶性糖含量,类黄酮含量对叶片变红的贡献不大,而可溶性蛋白含量和POD活性对北美红枫叶片变红无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995.
[目的]探讨西南地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在雪灾中的受损程度和特征,并分析其主要影响因素,为森林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参考。[方法]2016年1月23日雪灾后,在缙云山的常绿阔叶林、马尾松林和杉木林中分别设置调查样方,将样方中所有树木分为七个受损等级,确定样方内所有树高≥5 m个体在雪灾中的受损等级,并记录受损树木的胸径和所处地形的坡度,利用Pearson相关分析,分析胸径大小、坡度与树木受损之间的关系;计算不同森林类型受损指数,并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判断不同森林类型受损指数之间的差异。[结果]共调查了树木1 041株,受损树木占17.96%,其中轻度受损和重度受损个体占总受损个体比例分别为57.22%和42.78%。树木受损比例随胸径增加而增加;树木受损类型与胸径之间关系密切,断枝少个体比例与胸径显著正相关(P0.01),在轻度损伤中所占比例最高(55.22%),与之相反,倒伏个体比例与胸径显著负相关(P0.05),在重度损伤中所占比例最高(42.78%)。树木受损类型与坡度之间也有一定关系。随着坡度的增加,折断个体的比例逐渐上升,与坡度显著正相关(P0.01);另外随着坡度的增加,断枝多和倒伏个体的比例增加,树木受损程度加重。不同森林类型之间的受损程度差异显著(P0.05),受损指数结果为栲树林马尾松林杉木林。[结论]缙云山常绿阔叶林在此次雪灾中受到了一定的损害,胸径、坡度和森林类型是影响树木受损程度和类型的主要因素。小径级树木主要以压弯为主,中等径级个体主要以折断和倒伏为主,大径级个体主要以断枝为主。坡度较大的生境中的树木更易在雪灾中受到损害。常绿阔叶林(栲树林)在雪灾中的受损程度相比于常绿次生针叶林(马尾松林和杉木林)更大。本研究对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在突发自然灾害中的保护和管理能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  相似文献   
996.
随着空气质量和畜禽养殖污染问题日益严峻,快速发展的规模化畜禽养殖面临的环境压力不断增大,明确规模化畜禽养殖的氨排放量及其排放特征,可为大气环境管理和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及对策。本文根据重庆市规模化畜禽养殖业氨排放系数和活动水平数据,估算了重庆市2013年规模化畜禽养殖业氨排放量,分析氨排放特征,并探讨了相应的氨减排措施。结果表明,2013年重庆市规模化畜禽养殖氨排放总量为17 102.92 t,排放强度为0.21 t·km~(-2);合川、丰都和潼南依次是规模化畜禽养殖业氨排放量最大的3个区县,排放份额共占总排放量的30.19%;从空间分布特征来看,璧山区为氨排放强度最大的区县,其排放强度为1.17 t·km~(-2),氨排放强度最小的是城口县,为0.01 t·km~(-2);在全局空间区域上,重庆市规模化畜禽养殖氨排放空间分布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局部空间区域上有4个区县呈现"高-高"类型区,5个区县呈现"低-低"类型区,没有出现"高-低"或"低-高"类型区。规模化生猪养殖是重庆市畜禽养殖业最大的氨排放贡献源,排放量达9 538.63 t,贡献率为55.80%;其次是蛋鸡,其贡献率为15.87%。畜禽在圈舍、储存管理和后续利用(施肥)3个阶段的氨排放量不同,家禽在圈舍阶段的氨排放贡献率均超过60%,其次是后续利用(施肥)阶段,尿粪储存阶段氨排放量最小;家畜氨排放贡献率最高的是后续利用(施肥)阶段,其次是圈舍内的排放,储存阶段释放的氨量很少。奶牛养殖是减排的重点控制源,规模化畜禽养殖主要减排措施包括低氮饲料喂养、畜舍改造、粪便加盖或密封以及粪肥注施等。  相似文献   
997.
美国甘薯育种材料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25份美国甘薯[Ipomoea batatas (L.) Lam.]品系及另外作为对照的47份甘薯种质资源进行ISSR分析,利用NTSYS软件分析遗传相似系数,采用UPGMA方法进行聚类,构建亲缘关系系统图.结果显示:10个引物共扩增出78个条带,其中有73条呈现多态性,多态位点比例高达93.6%;25份美国甘薯育种材料与对照种质资源的平均遗传相似性系数是0.74.表明美国甘薯育种材料遗传多样性较高,可将其中的6-3-1、6-8-7等品系应用于国内甘薯育种中,以扩大遗传背景.  相似文献   
998.
应用同源克隆和RACE-PCR方法获得大鳍鳠免疫球蛋白轻链3型(IgL3)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并分析了该基因在组织中的表达。大鳍鳠IgL3的cDNA全长为947 bp,包含5非编码区58 bp,3非编码区184 bp,开放阅读框705 bp,编码234个氨基酸。推测的蛋白质序列分为可变区(VL)和恒定区(CL)。VL被进一步划分为4个骨架区(FR)和3个互补决定区(CDR)。大鳍鳠与其它6种硬骨鱼类免疫球蛋白轻链L3氨基酸序列比对分析表明,大鳍鳠氨基酸序列与斑点叉尾IgL3型(F型)的相似性最高,为68.8%,与南极鱼IgL3型的相似性最低,为47.2%。进化树分析表明,大鳍鳠IgL与斑点叉尾IgL3型(F型)聚为一支并与其它硬骨鱼类IgL3型聚为一簇,明显与L1和L2进化支不同。实时荧光定量PCR显示,大鳍鳠IgL3基因主要在头肾、脾脏和血细胞中转录表达;注射嗜水气单胞菌后,头肾、脾脏和血细胞IgL3基因转录表达量有显著上升。研究表明,头肾、脾脏和血液是大鳍鳠IgL3型基因主要的表达器官,在免疫反应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99.
100种中草药体外抑杀嗜水气单胞菌的药效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用琼脂扩散法(打孔法)测定了诃子等100种中草药对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的抑制作用,并用二倍稀释法测定抑菌效果较强的48种中草药对嗜水气单胞菌的最小抑菌(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结果显示∶大部分中草药对嗜水气单胞菌有抑制作用,诃子和秦皮的抑杀效果最好,其抑菌圈直径达20 mm以上,MIC和MBC相同,都为3.91 mg/mL(诃子)和7.81 mg/mL(秦皮);红藤、仙鹤草和覆盆子等13种中草药有中等强度的抑菌和杀菌效果;雷公藤等33种中草药抑菌作用弱;而牛蒡子等52种中草药无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1000.
选取400尾草鱼,平均体质量(62.15±9.78)g,随机分成4组,每组100尾鱼,其中1个对照组(投喂基础饲料),3个试验组[投喂复方中草药: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2%(20g/kg)复方中草药Ⅰ(T1)、Ⅱ(T2)和Ⅲ(T3)]。每组分别在第0、7、14、21、28d采样,进行红细胞及白细胞计数和白细胞分类计数,且在第28d时测定肥满度和内脏指数。在第0、30d时称量质量测定生长指标。试验结果表明,饲养30d后,T1组、T2组、T3组的平均质量增加率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41.77%、90.38%和8.56%;在第14d,各试验组的单核细胞百分比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14~21d,T2组在各试验组中淋巴细胞分类计数值最大。所以,在基础饲料中添加2%复方中草药Ⅱ可显著提高草鱼的生长性能和免疫力(P0.05),在3种试验复方中效果最佳,在生产中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