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3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45篇
农作物   1篇
园艺   7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以9个桃品种为试材,通过对其果皮色素含量和色差值的测定分析,探讨不同类型桃品种果实成熟时外观品质的差异,以及桃果皮色泽指标之间的关联性。结果表明,桃品种果面亮度L值与色度角H值呈极显著负相关,即果面颜色越深亮度越小;桃果皮叶绿素与花青苷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主成分分析表明,桃品种果皮色泽指标综合表现较好的是中蟠11号。通过对9个桃品种及其色泽指标进行对应分析,可知中蟠11号和春美的b值和H值较高,着色偏橙;中农金辉、双喜红、中蟠10号的果皮叶绿素含量和果面亮度值L的表现较为突出,为高亮度品种;果皮花青苷含量、色差a值和c值对春蜜、中红、中桃2-24、春雪的影响较大,着色偏红,较为鲜艳。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梨果皮挥发性物质和感官属性之间的潜在联系,为梨的风味品质育种和采后贮藏等提供理论支持,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测定库尔勒香梨(Pyrus sinkiangensis)、雪花梨(P. bretschneideri)及黄冠梨(P. bretschneideri)果皮挥发性物质;组建15人的感官评价小组对3个品种梨果实香气品质进行快闪剖面分析;并进行感官评分与挥发性物质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3个品种梨果实中分别检测到50、48和37种挥发性物质,且均以醛类、萜烯类和脂肪酸类为主,占总挥发性物质的85%左右;库尔勒香梨以脂肪酸类及醛类含量占优,雪花梨以萜烯类含量占优,黄冠梨中各类物质含量均为最低。3个品种梨果实中属性强度最高的均为果香,属性强度最低的则为酸味;库尔勒香梨中,仅甜香属性显著高于雪花梨,而除莲雾味外的其他香气属性均显著高于黄冠梨。感官评分与挥发性物质的相关性分析表明,戊二酸二甲酯、丁香酚、2-十一烯醛、2-乙基-3-羟基己基-2-甲基丙酸酯、3-亚甲基-1-氧代螺环[4.5]癸-2-酮等8种挥发性物质的含量与花香、青草香和果香等多种感官属性的评分呈显著正相关。感官评价和代谢物的关联分析有助于解析影响梨果实风味的关键化合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高磷胁迫下核桃砧木苗的光合生理及物质积累特性,为核桃直播建园砧木苗磷肥施用管理提供参考。【方法】 以新新2核桃幼苗为材料,比较其在高磷梯度下生物量、光合特性、荧光特性、光合产物及叶片营养元素的影响。【结果】 核桃实生幼苗的生物量整体随着施磷量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初始荧光、最大荧光、最大光化学量子效率及光合色素含量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P2处理下达到峰值。核桃幼苗合成的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随磷梯度的增大呈上升趋势,酸性磷酸酶活性呈下降趋势。核桃砧木苗叶片中硫、钾、钼、锌、硼和铁元素随着供磷水平的升高呈先扬后抑趋势,于P2处理下达峰值,磷、镁、钙、铜和锰元素随着磷水平的增大而增加,于P4处理下达到最大值,磷过量不利于核桃幼苗对上述元素的吸收。【结论】 高磷胁迫显著抑制了核桃幼苗的生长及光合作用,打破了实生核桃幼苗各养分含量之间的平衡。磷水平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核桃实生幼苗的生长和发育。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拉枝、环割(剥)对干旱荒漠区富士苹果成花坐果的影响,为干旱荒漠区富士苹果促花促果技术的推广提供依据。【方法】以4年生富士苹果幼树为试材,采用拉枝+主枝环剥和拉枝+主枝、主干环割的方式促花促果。【结果】富士苹果幼树的树高较对照显著降低,冠径较对照显著减小,中心延长枝与主枝延长枝长度较对照显著缩短;1年生枝量分别是对照的1.99和2.59倍,短枝率分别比对照增加了20.87和23.42个百分点;单株成花率分别比对照增加了43.00和47.00个百分点,单株花芽量分别是对照的3.59和4.68倍,单株花序坐果率分别比对照增加了6.47和8.07个百分点;新梢叶片的叶长、叶宽及叶面积较对照显著减小,叶绿素SPAD值较对照显著降低。【结论】拉枝+主枝环剥和拉枝+主枝、主干环割处理既可控制富士苹果幼树的树冠大小,抑制新梢生长,增加枝量,促生短枝;又可提高单株、主枝以及长、中、短枝的花芽量、成花率、坐果率;还能抑制新梢叶片的生长和叶绿素的合成,其中以拉枝+主枝、主干环割处理的促花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生草对南疆温室桃叶片、果实品质及产量的影响,通过在温室桃园行间生草,设置间种小黑麦(triticale,T1)、间种三叶草(trifolium,T2)和清耕(CK)3个处理,运用模糊数学隶属函数法对桃树叶片、果实品质和产量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筛选出最优处理。结果表明,温室桃园间种小黑麦和三叶草均能使桃树叶面积增大,叶片变厚,叶绿素含量和叶片养分增加。与CK相比,T1和T2处理的桃树叶片厚度分别增加了0.21和0.02 mm,总叶绿素含量分别增加了0.27和0.10 mg·g-1,叶片全钾含量分别增加1.40和0.26 g·kg-1。生草间种还能显著提高果实单果重、维生素C含量、可溶性糖含量以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CK处理相比,T1和T2处理的单果重分别提高了14.80和10.28 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增加了1.63%和1.26%。生草间种也提升了桃树结果枝的坐果率,增加了单位面积产量。整体看,温室桃园间种小黑麦在改善果实品质和提高产量的效果优于间种三叶草,研究结果可为南疆温室桃的优质栽培生产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6.
灰枣主干形和小冠疏层形产量及品质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灰枣简约化 主干形与常规小冠疏层形树形的对比,分析主干形简约化栽培模式的示范推广,为机械化生产和统一标准化栽培模式奠定理论基础。【方法】采用计数统计法,从2017年起连续两年分别对5~6年生两种灰枣树形的产量构成因子进行调查分析,果实品质的测定采用常规检测。【结果】产量构成方面:主干形树形的枝组数、二次枝数以及二次枝枣吊数和枣果数均极显著低于小冠疏层形树形,且单株产量主干形4.71 kg/株显著低于小冠疏层形5.74 kg/株。灰枣小冠疏层形树冠上、中、下3个层次的果实单果重、果肉厚度和果实硬度值均小于主干形树形,且树冠层次越高,其该位置的果实性状表现越优良,主干形果形指数为1.45、小冠疏层形为1.54;两种树形的单果重、果核重、果实纵横径、果核纵横径、果肉厚度以及果实硬度值均以枣吊中部最大,枣吊基部次之,枣吊尾部值最小,且枣吊不同部位间主干形果实性状较优于小冠疏层形。主干形树形不同层次间果实可溶性糖、还原糖、VC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高于小冠疏层形;果实可溶性糖、还原糖、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表现为枣吊中部>枣吊基部>枣吊尾部,而VC含量表现为枣吊中部>枣吊尾部>枣吊基部,可滴定酸含量表现为枣吊基部>枣吊中部>枣吊尾部,且枣吊不同部位间的果实营养品质均以主干形较优 。两种树形的果实还原糖和可滴定酸含量均表现为干枣>吊干枣>鲜枣,VC含量表现为鲜枣>吊干枣>干枣。【结论】灰枣小冠疏层形树冠枝量较大,产量较高,但其果实品质较差,而简约化‘主干形’树形树冠结构简单,枝量较少,便于机械化操作,且果实品质较优,商品性较好,具有示范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7.
为探明不同去袋时期半红梨的果实品质表现及重要指标,明确参与调控半红梨着红色的关键酶,探讨果皮花青苷积累机制。以库尔勒香梨、新梨7号果实为试验材料,利用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隶属函数法对果实品质进行综合评价并挖掘2个品种的重要指标;再利用动态网络热图明确调控半红梨着色的关键酶,并对花青苷积累的机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外在品质中去袋时间越晚2个品种果皮表面越光洁,效果越显著;而红度上新梨7号以不套袋最佳,香梨则以30 d去袋处理果实红度达到最高;2个品种b*则套袋处理的黄蓝指数均高于对照处理。套袋可减少果实质量,2个品种分别于采前25、20 d去袋处理硬度最低,分别为3.96、7.33 N;内在品质中维生素C含量2个品种均以采前15 d去袋处理含量最低,而其他各处理间均无显著性差异。新梨7号固酸比以采前25 d去袋最佳,而糖酸比则以对照组最高,为46.85;而香梨固酸比及糖酸比均在采前25 d进行去袋可以使果实香梨糖度达到最高。新梨7号所有处理蛋白质含量无显著性差异,而香梨以对照组最高,为0.127 8。套袋处理可降低新梨7号UFGT、DFR活性,CHS、CHI活性...  相似文献   
8.
以新疆早黄、布兰瑞克、青皮这3个品种的无花果作为试验材料,分别在果实成熟期时对其单果重、横径、纵径、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可滴定酸等指标进行测定和对比。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无花果果实品质指标存在差异。青皮的单果重最大,3个无花果品种的果形指数均大于1,为近圆形,属于较优果型。布兰瑞克的VC含量最高,为37.9 mg/kg;新疆早黄的可溶性固形物和总糖含量最高,且可滴定酸含量最低;青皮的可滴定酸含量最高且糖酸比和固酸比均为最小值。综合各项无花果果实品质指标分析,布兰瑞克营养丰富,新疆早黄鲜食口感更佳。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水氮耦合对沙培黄瓜生长、产量、品质及水氮利用率的影响,制定沙培黄瓜高产、高效、优质生产的水氮管理方案,本研究以优胜美水果黄瓜为试材,采用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进行沙培黄瓜水氮耦合试验,利用二次多项式逐步回归分析建立了以灌水水平及施氮量为自变量,产量、品质综合评分及水氮利用率为目标函数的多目标优化问题模型,并使用遗传算法对数学模型进行模拟寻优。结果表明:各处理的生长、产量、品质、水分利用效率和氮肥利用率都存在显著差异,受到灌水水平、施氮量及其耦合效应在不同程度上的影响。当灌水上限在65.00%~89.40%,施氮量在623~1 250 kg·hm-2时,植株的生长状况较好;在沙培中施氮量是决定黄瓜产量的关键因子,增施氮肥能够显著增产,而过高的施氮量和灌水水平反而会降低产量,符合报酬递减规律;增施氮肥的同时降低灌水水平可获得较高的水分利用效率;过多地增施氮肥,并且灌水水平过高过低都会造成氮肥利用率和品质的下降;该试验条件下,最优的水氮耦合方案为:灌水水平79.12%(即基质田间持水量60.00%~79.12%的灌水上下限设置),施氮量1 100 kg·hm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库尔勒香梨突萼、脱萼、宿萼3种类型果实的品质差异,对其单果质量、可食率等12种果实品质指标、矿质元素及香气成分含量进行测定。结果显示:突萼果的单果质量及果皮花青素含量显著优于脱萼果与宿萼果;脱萼果的石细胞含量显著低于突萼果与宿萼果,且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可溶性糖含量均优于其他两种类型的果实;宿萼果的可食率及果皮叶绿素含量显著高于突萼果与脱萼果。突萼果N元素含量显著高于脱萼果与宿萼果,脱萼果的Ca、Mg、Zn元素含量显著高于突萼果与宿萼果、P元素含量显著低于突萼果与宿萼果。从库尔勒香梨中检测到39种香气成分,以醛类最高,香气物质总含量排序为脱萼果>突萼果>宿萼果,且脱萼果中香梨的主要特征香气成分含量也显著高于突萼果与宿萼果;突萼果和脱萼果果实香气成分中以(E)-2-己烯醛含量最高,宿萼果果实中含量最高的主要香气成分为正己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