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2篇
农学   7篇
  6篇
综合类   43篇
农作物   3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7篇
园艺   12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明不同茶树品种的白茶适制性,比较了贵州省安顺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茶园引种的5个茶树品种(瑞香、梅占、紫玫瑰、浙农113、香山早,以福鼎大白作对照)一芽二叶原料在不同生产工艺条件下试制的白茶品质特征,并对成品白茶进行感官审评和生化成分的检测分析.结果 表明:5个茶树品种鲜叶制成白茶,游离氨基酸含量均高于福鼎大白;香山早、浙农113品种制成白茶与福鼎大白品种相比品质接近,滋味鲜爽甜醇;瑞香、梅占、紫玫瑰品种制成白茶,在外形色泽方面不及福鼎大白,但品种香显,将其应用于开发不同香型白茶具有较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2.
张婷  向刚  龙胜兴 《湖北农业科学》2020,59(14):125-132
通过调查珠江广州虎门段鱼种分布,并利用脂肪酸生物标记探究珠江广州虎门段鱼类脂肪酸组成及其食性。结果表明,奇氏罗非鱼(Tilapia zillii)、鲮(Cirrhinus molitorella)、下口鲶(Hypostomus plecostomus)、鲤(Cyprinus carpio)、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赤眼鳟(Squliobarbus curriculus)、鲫(Carassius auratus)、鳊(Parabramis pekinensis)、红狼牙鰕虎鱼(Odontamblyopus rubicundus)、矛尾鰕虎鱼(Chaeturichthys stigmatias)、七丝鲚(Coilia grayi)和花鲈(Lateolabrax maculatus)是珠江广州虎门段水体中常见的鱼种,鱼体中主要脂肪酸由饱和脂肪酸C14∶0、C15∶0、C16∶0、C17∶0、C18∶0,单不饱和脂肪酸C16∶1ω7、C18∶1ω9、C20∶1ω11,多不饱和脂肪酸C18∶2ω6、C16∶3ω3、C20∶2ω6、C20∶4ω6、C20∶5ω3和C22∶6ω3组成,饱和脂肪酸含量为1 001.49~97 634.47μg/g,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1 161.09~170 924.8μg/g,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859.99~98 269.52μg/g。脂肪酸生物标记表明,胡子鲶(Clarias fuscus)、海南红鲌(Erythroculter pseudobrevicauda)、革胡子鲶(Clarias lazera)、斑鳢(Channa maculate)、月鳢(Channa asiatica)、棘头梅童鱼(Collichthys lucidus)、花鲈、舌鳎(Cynoglossus joyneri)、赤眼鳟、鲫、鳙(Aristichthys nobilis)、七丝鲚、鲻(Mugil cephalus)、日本鳗鲡(Anguilla japonica)、鲢、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奇氏罗非鱼等鱼类主要摄食附着生物、底栖生物、浮游动物及浮游植物,且肉食性特性随体重的增大而增强。  相似文献   
3.
犬瘟热病毒Guizhou株血凝素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参照已发表的文献合成1对引物,以犬瘟热病毒Guizhou分离株感染Vero细胞收获病毒提取的RNA为模板,RT-PCR扩增获得血凝素蛋白基因(H)901~1661位大小为761bp的片段,并将PCR扩增产物进行克隆和测序。将Guizhou株与GenBank数据库中的31株CDV及国内NanjingOP株的H基因序列进行同源性和系统发生树分析,发现Guizhou株的H基因部分序列与疫苗毒株Convac和Onderstpoort的同源性最低,只有90%;与日本野毒株Tanu96、KDK-1、Hmanatsu、Yanaka、UENO的同源性较高,为96%~98%;且与国内从大熊猫和小熊猫分离的野毒株GP和LP的同源性也较高,为98%和96%。系统发生树分析显示,Guizhou株与国内野毒株GP和LP,及日本的5个野毒株应属同一类,其中和GP株基因型最近,推测这些毒株间有更近的共同祖先。因此怀疑该病毒较适应于野生动物,且在我国某些地区的野生动物中可能存在自然疫源性传播。  相似文献   
4.
[目的]几丁质是昆虫外骨骼和围食膜的主要成分,其合成始于海藻糖酶(trehalase,TRE),终于几丁质合成酶(chitin synthase,CHS),蜕皮与外表皮重塑过程则需要依靠几丁质酶(chitinase,CHT)完成.本研究通过注射3种新型化合物,检测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石漠化土壤质量状况,以贵州典型喀斯特地区不同等级石漠化土壤为研究对象,运用野外定点采样和实验室测定方法,分析不同程度石漠化土壤养分含量、微生物数量及微生物生物量含量特征,探讨不同等级石漠化土壤质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石漠化程度的增加,与无明显石漠化土壤相比,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和生物量氮分别降低18.53%~31.10%、21.67%~33.93%;细菌数量降低了36.11%~90.63%,真菌数量降低了72.59%~89.85%,放线菌数量降低了26.38%~93.62%。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数量与土壤养分含量之间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关系;4个土壤样本中检测到的细菌共2 884个属,真菌共2 059个属,石漠化土壤中细菌和真菌种类显著减少。玫瑰弯菌属(Roseiflexus)和漆斑菌(Myrothecium)只在3种石漠化土壤样本中检测到,蓝藻纲未明确属(norank_c_Cyanobacteria)和柱锈耳属(Eocronartium)只在重度石漠化土壤中检测到。因此,土壤微生物量、微生物数量及群落组成可用来指示不同等级石漠化土壤质量。  相似文献   
6.
通过探讨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试管苗增殖、壮苗及生根的影响,建立了4种贵州樱桃的离体繁殖技术.结果表明:供试材料以MS+1.5-2.0mg/L 6-BA+0.5mg/L IBA增殖效果良好,添加1.0mg/L GA能明显促进增殖;添加0.5mg/L GA利于壮苗;NAA最适合供试材料组培苗生根,沿河樱桃和凯里樱桃生根培养基为1/2MS+1.0mg/L NAA,赫章樱桃和红水樱桃为1/2 MS+1.0mg/L NAA+0.5mg/L GA.  相似文献   
7.
不同氮肥对南板蓝产量和靛玉红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施用尿素、碳酸氢铵、硝酸铵3种氮肥的田间试验和室内分析,探讨了不同品种氮肥对南板蓝的产量和靛玉红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肥后南板蓝的产量和靛玉红含量都有明显的提高,3种氮肥中,以尿素处理效果最佳;经济效益分析表明,碳酸氢铵的经济效益指数最高。因此,尿素和碳铵都可作南板蓝的氮肥施用。  相似文献   
8.
黔西南不同程度石漠化土壤的养分、酶活性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石漠化土壤质量状况,以贵州典型喀斯特地区不同程度石漠化土壤为研究对象,运用野外定点采样和实验室测定的方法,分析不同程度石漠化土壤养分及酶活性特征,探讨不同程度石漠化土壤质量变化规律,为石漠化生态环境修复过程中土壤质量的改善提供依据。结果表明,石漠化使土壤pH值显著增加,增加了4.49%~5.80%;石漠化土壤有机质、全氮含量反而高于无石漠化土壤,分别高1.02~2.99倍、3.65%~24.82%,但全磷全钾含量在中度和重度石漠化土壤中显著降低。随着石漠化程度加重,土壤蔗糖酶、脲酶、脱氢酶、纤维素酶活性降低。从轻度到重度石漠化土壤,蔗糖酶活性降低了22.33%~71.46%,脲酶活性降低了31.25%~80.14%。中度、重度石漠化土壤脱氢酶活性分别降低了70.83%、83.33%,纤维素酶活性分别下降了55.0%、80.0%。碱性磷酸酶活性在重度石漠化土壤中仅为无石漠化土壤的24.78%。因此,土壤养分含量和酶活性可作为反映不同程度石漠化土壤质量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9.
旦艺豪  吴俨  曾力  刘燕 《绿色科技》2019,(17):14-16,21
指出了创新性花园建造活动集合了园林设计、植物、施工、养护管理四大专业课程群,整个建造活动可分为基地分析及方案设计阶段、实际营建阶段、养护管理阶段、最终评比阶段、活动评价与反思阶段六大步骤,让参与建造的同学真正体验了整个活动的全周期,充分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实践、实训能力。  相似文献   
10.
茶园控释复合肥肥效与施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贵州黔南、黔东北3个茶园(SN,GD,PT)为研究对象,设置①对照(CK):不施肥,②习惯施肥(FFP):基肥(茶树专用有机无机复混肥)+追肥(尿素)+撒施,③处理1(T1),化肥减施量42%:基肥(控释复合肥)+追肥(尿素)+沟施,④处理2(T2),化肥减施量48%:基肥(控释复合肥+油菜籽饼)+追肥(尿素)+沟施,⑤处理3(T3),化肥减施量48%:基肥(控释复合肥+酒糟有机肥)+追肥(尿素)+沟施,比较分析各处理对茶叶产量、品质和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为茶园化肥减施增效提供依据。结果表明,T1、T2、T3的春茶发芽密度高于FFP,显著高于CK,T2的春茶发芽密度显著高于FFP。总体来看,T1、T2的一芽二叶百芽重高于其他处理。T1、T2、T3、FFP的茶叶鲜叶年产量显著高于CK;在SN和GD,T1、T2的茶叶鲜叶年产量显著高于FFP;在PT茶园,T2的茶叶鲜叶年产量显著高于FFP。相对于FFP,T1、T2、T3的茶叶品质无明显改善。T1和T2的新梢年氮吸收量、氮利用率显著高于FFP。茶园控释复合肥配施尿素(T1)的减施增效效果好于习惯施肥(FFP),控释复合肥与尿素、油菜籽饼配施(T2)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