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3篇
农学   1篇
  14篇
综合类   29篇
农作物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氮肥减量施用对我国三大粮食作物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氮肥减施对我国三大粮食作物产量的影响及其与土壤性质和管理措施的关系,明确氮肥减施的可行性。【方法】收集2010—2021年公开发表的90篇论文,按照氮肥减施的比例、种植体系及其在不同条件下(肥料类型、土壤有机质含量、全氮含量、土壤酸碱度以及水分管理等)的作物产量效应进行分析。【结果】在常规施肥的基础上,氮肥减施0—40%没有显著降低水稻产量,氮肥减施0—30%没有显著影响小麦和玉米产量,但是减氮30%—40%显著降低了小麦和玉米产量,减产分别为6.1%和5.4%。不施氮肥区产量水平没有显著影响3种作物氮肥减施的产量效应。土壤全氮含量>2 g·kg-1时,氮肥减施水稻产量(6.5 t·hm-2)显著高于常规施氮产量(6.3 t·hm-2);土壤全氮含量>1 g·kg-1时,氮肥减施小麦产量(6.9 t·hm-2)显著低于常规施氮产量(7.4 t·hm-2);土壤全氮含量>1.5 g·kg-1时,氮肥减施玉米产量(8.8 t·hm-2)显著低于常规施氮产量(9.1 t·hm-2)。土壤有机质含量>30 g·kg-1时,氮肥减施的水稻产量(6.9 t·hm-2)显著高于常规施氮产量(6.7 t·hm-2);在土壤有机质含量为10—20 g·kg-1以及>20 g·kg-1时,氮肥减施小麦产量(6.6 t·hm-2)显著低于常规施氮产量(6.9 t·hm-2);一年两熟制氮肥减施玉米产量(8.9 t·hm-2)显著低于常规施氮产量(9.1 t·hm-2)。在普通肥料的基础上,氮肥减施小麦产量(6.8 t·hm-2)显著低于常规施氮产量(7.1 t·hm-2)。在旱作条件下,氮肥减施的小麦产量(5.9 t·hm-2)显著低于常规施氮产量(6.6 t·hm-2)。【结论】在常规施氮量的基础上减少30%氮肥施用量可以维持我国三大作物的产量;不同的土壤性质和管理措施,减氮后作物的产量存在一定的变异性。因此,氮肥减施需要根据土壤肥力状况的管理措施进行调整,从而实现高产高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我国北方麦区监控施钾下小麦产量与养分吸收分配变化与土壤速效钾的关系,为节约钾资源,实现小麦丰产优质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18—2020年在我国北方麦区43个地点进行田间试验,研究不同土壤速效钾水平下监控施钾对小麦产量、产量构成、籽粒氮磷钾含量及养分吸收分配的影响。【结果】北方麦区农户小麦施钾不足和过量问题同时存在。小麦产量随土壤速效钾含量升高显著增加,在土壤速效钾含量150—180 mg·kg-1时,小麦产量达到最高,为6 340 kg·hm-2。土壤速效钾过高并不能持续提高小麦产量,当土壤速效钾含量>180 mg·kg-1时,小麦产量显著降低,平均为5 409 kg·hm-2。与农户施肥相比,在土壤速效钾含量<90、90—120、120—150和>180 mg·kg-1时采用监控施肥技术增加了钾肥用量,在速效钾含量150—180 mg·kg-1时减少了钾肥用量,各土壤速效钾水平下采用监控施肥技术施用钾肥均提高了小麦产量,且在速效钾含量<90和>180 mg·kg-1时显著增产。土壤有效磷含量>30 mg·kg-1时,土壤速效钾含量120—150或>180 mg·kg-1时,不施钾肥小麦产量有降低的趋势。土壤速效钾含量升高显著提高了小麦籽粒氮含量,农户施肥和监控施肥处理的籽粒氮磷钾含量无显著变化,速效钾含量>180 mg·kg-1时不施钾肥的小麦籽粒磷钾含量显著降低。速效钾含量>150 mg·kg-1时,监控施肥的钾肥偏生产力与钾肥吸收效率较农户施肥显著提高。【结论】在北方麦区,土壤速效钾含量150—180 mg·kg-1时,合理施肥可使小麦产量达较高水平,但当土壤有效磷较高,超过30 mg·kg-1时,不施钾肥小麦有减产风险。应根据土壤速效磷钾和小麦产量水平监控施肥,合理确定钾肥用量,实现北方麦区小麦丰产高效生产。  相似文献   
3.
【目的】在土壤Olsen-P和全磷含量基本接近但土壤有机碳水平呈梯度的陕西省关中平原塿土上,研究有机碳对土壤各形态无机磷有效性及其形态转化的影响,为合理培肥土壤,有效利用土壤累积态磷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集并选取了陕西省关中平原小麦-玉米种植体系下塿土Olsen-P含量相近(平均含量范围17.41—18.72 mg·kg-1),不同有机碳水平(有机碳平均含量分别为6.38、8.34、10.17、11.95、13.64和15.74 g·kg-1)的土壤样品,采用蒋柏藩-顾益初改进的Chang和Jackson的石灰性土壤无机磷分级方法分别对土壤中各磷组分(二钙磷(Ca2-P)、八钙磷(Ca8-P)、铝结合态磷(Al-P)、铁结合态磷(Fe-P)、闭蓄态磷(O-P)和十钙磷(Ca10-P))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在陕西关中平原小麦-玉米种植区塿土中,有机碳对土壤各形态磷素水平及形态转化起重要作用。随着有机碳含量的增加,土壤中Ca2-P、Ca8-P、Al-P、Fe-P、O-P、缓效磷库(Ca8-P、Al-P和Fe-P)和难利用磷库(O-P和Ca10-P)含量均显著增加(P≤0.05),Ca10-P相对稳定。有机碳含量与土壤活性磷库(Ca2-P)、缓效磷库(主要为Al-P)的相对含量(占无机磷总量的比例)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难利用磷库(主要是Ca10-P)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土壤Olsen-P含量与难利用磷库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结论】在Olsen-P相近,全磷也基本相似的条件下,土壤有机碳促进了土壤中难溶态磷酸盐向缓效态磷库和活性态磷库的转化,提高了有效磷源占无机磷总量的比例,从而提高了土壤磷素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可通过合理的措施培肥土壤,从而有效地促进土壤累积态磷的活化利用。  相似文献   
4.
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l,AM)真菌对辣椒疫病等土传病害具有生防潜力,但由于难以纯培养而未能实现规模化生产应用,如能调动土著AM真菌的抑病功能则对实际生产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依托重庆石柱辣椒科技园,研究设施大棚中间作玉米对土著AM真菌生长及辣椒疫病防治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辣椒单作相比,间作玉米处理辣椒根系AM真菌侵染率、根际AM真菌数量与土壤磷酸酶活性以及小区作物养分总吸收量均显著提高,辣椒疫病发病率与病情指数、单株辣椒的磷吸收量及果实生物量均显著下降,其中种植密度更高的等垄宽间作处理两种作物根系AM真菌侵染率、小区玉米产量及作物养分总吸收量均显著高于等行距间作处理,辣椒疫病发病率与之正好相反。设施环境下间作玉米或能通过促进AM真菌生长及其对辣椒根系的侵染来增强其对辣椒疫病的防治功效,其中等垄宽间作处理具有更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小麦化肥减量条件下不同轮作方式土壤养分平衡及经济效益差异,探索适宜陕西关中小麦玉米轮作区的小麦轮作方式,为减少化肥投入,提高农民经济收入提供思路与科学依据.[方法]于2018-2020年在陕西武功镇开展田间试验,随机区组设计.设玉米-小麦轮作农户施肥(CWF)、玉米-小麦轮作推荐施肥(CWR)、绿肥-小麦轮...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陕西关中冬小麦/夏玉米区土壤磷素分布特征及近30年农田土壤有效磷变化,对维持和提高土壤质量和土地生产力,合理施磷和减磷增效具有重要意义。方法 利用2011年在陕西关中平原冬小麦/夏玉米种植区选择的10个典型县、区采集的458个土壤样本,通过与1980年土壤普查土壤有效磷含量数据的比对,分析近30年来陕西关中农田耕层土壤有效磷的变化及当前土壤磷库分布特征。结果 30年来该区农田耕层土壤有效磷含量整体呈显著上升,宝鸡市、咸阳市和渭南市的平均有效磷含量分别为26.09、27.50和21.53 mg·kg -1,与第二次土壤普查有效磷含量结果相比,增幅分别达334.83%、276.71%和231.23%。高有效磷等级地块的比例均有大幅度增加,其中以有效磷含量15-30 mg·kg -1的增幅最大,有效磷含量<10 mg·kg -1的降幅最大。有效磷和无机磷总量分布呈现出西部(宝鸡市)和中部(咸阳市)高于东部(渭南市),而有机磷含量则相反。当前关中地区大面积土壤有效磷含量高于农学阈值,可满足作物高产时的磷素供应。同时,宝鸡、咸阳市土壤有效磷含量>37 mg·kg -1 的累积分布概率超过20%,水溶性磷含量>2 mg·kg -1 的累积分布概率超过22%,存在较高的水环境污染风险。 结论 长期集约化高强度种植条件下含磷肥料的过量施用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效磷含量。从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有限的磷资源角度考虑,应合理调控磷肥施用,做到因土施肥,因需供肥。  相似文献   
7.
我国主要麦区农户施肥评价及减肥潜力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明确我国主要麦区农户小麦施肥存在的问题及减肥潜力,为科学施肥、合理减肥提供依据。【方法】连续3年对我国主要麦区的小麦种植户进行施肥调研和取样,基于农户产量、养分需求量和土壤养分供应水平对其施肥状况和减肥潜力进行评价和分析。【结果】我国主要麦区农户小麦产量和生物量平均为6.0和13.2 t·hm -2,二者极显著线性相关。小麦产量与施肥量和土壤养分无显著相关。我国小麦氮(N)、磷(P2O5)和钾(K2O)肥用量平均分别为191.1、112.8和53.4 kg·hm -2,春麦区农户氮、磷和钾肥用量平均分别为171.7、108.9和10.6 kg·hm -2,旱作区分别为154.3、111.8和32.6 kg·hm -2,麦玉区分别为236.4、128.1和74.0 kg·hm -2,稻麦区分别为177.5、77.0和71.8 kg·hm -2。就施氮量而言,春麦区过量施氮的农户较少,为34%,其次是麦玉区、稻麦区和旱作区,分别为42%、55%和63%;产量较低的农户是氮肥减施的重点,减氮潜力最高达43.6%,平均需减氮2.3—135.5 kg·hm -2。过量施磷问题比较突出,各麦区施磷过量的农户分别占63%、87%、68%和57%,即使小麦高产时,仍有超过50%的农户施磷过量;各麦区不同产量等级的农户均需减施磷肥,减磷量平均为3.8—91.1 kg·hm -2,旱作区减磷潜力最大,达55.6%。施钾状况因麦区而异,在春麦区,主要问题是施钾不足,占84%,平均需增施钾肥22.8 kg·hm -2;旱作、麦玉和稻麦区,减钾潜力分别达43.2%、25.7%和56.0%;产量较低的农户是减钾的重点,平均需减钾31.7—45.9 kg·hm -2。【结论】我国农户施肥状况和减肥潜力因农户产量和麦区不同存在差异,中低产农户过量施肥问题较为严重,应注意根据产量适量减少施用氮、钾肥,所有农户均需警惕磷肥过量投入问题,其中旱作区氮、磷肥减施潜力最高,稻麦区减钾潜力最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明确主栽高产品种产量差异与产量构成、氮磷钾吸收利用的关系,对于通过选育优良品种,进一步优化养分管理和栽培措施,缩小产量差,以指导我国主要麦区小麦的高产优质生产。【方法】于2016—2017年度在我国黄淮北片、黄淮南片和长江中下游3个主要冬麦区进行田间试验,种植各麦区主栽高产品种,研究高产小麦品种产量差异及其与干物质累积、产量构成和氮磷钾吸收利用之间的关系。【结果】黄淮北片、黄淮南片和长江中下游麦区籽粒产量均存在较大差异,分别介于7 751—8 702 kg·hm -2、7 302—8 413 kg·hm -2、5 554—到6 294 kg·hm -2。各麦区品种高产的原因不同,黄淮北片麦区,高产品种具有高的地上部生物量和收获指数,穗数也是高产的原因;黄淮南片麦区高的收获指数和穗粒数是高产的关键;长江中下游麦区高产的主要原因是高的收获指数和千粒重。黄淮北片麦区,高产品种有低的籽粒含氮量和需氮量以及高的氮生理效率;黄淮南片麦区,高产品种茎叶含磷量和需磷量较低,但磷生理效率和茎叶含钾量较高;长江中下游麦区,高产品种的籽粒含钾量低,籽粒含磷量和茎叶含磷钾量高,地上部氮磷吸收量高,磷生理效率低于而需磷量高于对照品种。【结论】总体来看,黄淮北片麦区鲁原118、黄淮南片濮麦168、长江中下游麦区华麦7号等具有较好的产量表现;在我国主要麦区,地上部生物量和收获指数仍是高产的关键,同时提高地上部养分吸收利用和养分收获指数,才能提高生理效率,降低养分需求量,实现小麦高产优质。  相似文献   
9.
由于北方石灰性土壤锌有效性低,作物锌含量无法满足人体营养需求.前期研究发现种植绿肥可提高后茬小麦锌含量且后者与自身吸锌量正相关,但机制尚不明确.通过田间试验测定绿肥(黑麦豆、绿豆、高丹草)地上部锌含量,水培试验收集分析绿肥根系分泌物组成,土壤浸提试验测定根系分泌有机酸对土壤pH值及土壤锌的影响,从而揭示绿肥吸锌能力及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本研究调查了养分专家系统 (Nutrient Expert, NE) 推荐施肥在西北旱地冬小麦生产上的应用效果,以明确该方法在西北旱地小麦推荐施肥中的可行性。   【方法】   在陕西渭北旱塬两年共布置15个田间试验,所有试验均设置两个处理:养分专家系统推荐施肥 (NE) 和农户习惯施肥 (FP)。在小麦成熟期采集小麦样品和0—100 cm土层土壤样品,测定植株氮磷钾养分含量和土壤硝态氮含量,调查分析小麦产量及其构成要素、经济效益和肥料偏生产力。   【结果】   NE推荐的N施用量平均为158 kg/hm2,较FP处理 (N 192 kg/hm2) 减少了18%;P2O5施用量平均为62 kg/hm2,较FP处理 (134 kg/hm2) 减少了54%;而K2O用量为40 kg/hm2,较FP处理 (28 kg/hm2) 增加了43%。NE处理的冬小麦平均籽粒产量为5171 kg/hm2,与FP处理 (5111 kg/hm2) 籽粒产量接近,经济效益提高了7.8%,氮肥偏生产力提高25.1%,磷肥偏生产力提高了139.8%。与FP相比,NE处理的土壤0—100 cm土层硝态氮残留量无显著差异。   【结论】   相比农户习惯施肥,基于养分专家系统推荐的施肥方案减少了18%的氮肥和54%的磷肥用量,增加了43%的钾肥用量,冬小麦产量保持稳定,氮肥和磷肥的偏生产力和经济效益均显著提升,具有较好的化肥减施和增收效果,可在旱地冬小麦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