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1篇
农学   4篇
  1篇
综合类   47篇
农作物   5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17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西瓜加工厂的废弃物西瓜皮作为原料,采用糖度分别为30%和50%的糖液对原料进行两次真空递增渗糖处理,烘烤至含水量为18%-20%时取出进行增香防腐,可制得外观饱满、色泽自然、有西瓜鲜香味、口感较好、保质期长的低糖西瓜脯。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苦瓜抗白粉病的生理生化机制,以对白粉病不同抗性的4个苦瓜品系为材料,研究苗期感染白粉病菌后,苦瓜叶片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接种后,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质量分数均呈先上升后降低的趋势;可溶性糖质量分数呈下降-上升-下降-上升的趋势;抗病品系的可溶性糖、叶绿素质量分数和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均高于或显著高于感病品系和高感品系;抗病品系的抗坏血酸(AsA)质量分数的上升和下降的幅度均小于感病品系和高感品系;接种后10~20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表现为抗病品系感病品系高感品系。叶绿素、可溶性糖质量分数和POD、PPO活性与病情指数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综上说明,白粉病菌侵染苦瓜后,抗病品系可通过保持较高的叶绿素质量分数,增加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AsA质量分数及增强POD、PPO、APX活性来提高抗病性。叶绿素、可溶性糖质量分数和POD、PPO活性均可作为苦瓜对白粉病抗性早期鉴定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亲吻素-1(Kiss-1)基因参与哺乳动物性腺轴的调节,同时也参与其他生殖功能的调控,作者综述了Kiss-1基因在雄性哺乳动物生殖系统的研究进展,并对该领域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硫化天然胶乳贮存性能的变化及调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测试硫磺硫化天然胶乳贮存期间的胶体性能变化,并采用自然沉降、离心沉降、加络合剂处理等方法处理硫化胶乳,考查硫化胶乳不同后处理方法对其贮存的性能影响。结果表明:随贮存时间的延长,硫化胶乳的硫化程度随之提高,而粘度变化不大,机稳是先升后降,热稳则呈先降后升的趋势;加金属离子络合剂处理硫化胶乳,可显著改善硫化胶乳的热稳和机稳,并可降低硫化胶乳粘度,同时能够显著减轻硫化胶乳的后硫化程度,延长硫化胶乳的胶乳适用期。  相似文献   
5.
我国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食品各个环节入手研究与食品安全相关的因素,分析食品安全失效的原因,旨在探究中国食品安全监管机构和食品供应链存在的问题,探寻食品安全监管机构的合理设置,寻找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工作效能的途径,试图解决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从而推进食品安全工作法制化、系统化、规范化、标准化建设。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推动我国热区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及促进热带农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参考。【方法】在分析我国热区主要省(区)热带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加强我国热区热带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的思路。【结果】我国热区主要省(区)在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农产品质量认证体系建设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目前仍存在各有关部门齐抓共管机制不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三大体系仍不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尚处于起步阶段、有效预警机制尚待完善、科技支撑不强等问题。【建议】加强领导、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三大体系、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长效机制、创新农产品质量安全关键技术、开展以科学为基础的风险分析研究、建立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的预警机制,以推进热区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7.
幼龄胶园间种土壤肥力及土壤酶活性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幼龄胶园间种香蕉、葛藤对胶园土壤肥力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进行研究,为科学管理胶园土壤、充分利用林下资源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06年7~8月栽植的两个相邻橡胶林段,2008年4月分别在其胶行中间种香蕉、葛藤,同时设无间种作对照。2008年7月~2010年1月分7次采集胶园土壤样品进行土壤养分含量和土壤酶活性分析。【结果】幼龄胶园间种香蕉和葛藤均可提高胶园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但以间种香蕉的效应最明显;幼龄胶园间种可提高胶园土壤脲酶、磷酸酶活性,其活性大小依次为间种葛藤>间种香蕉>无间种;幼龄胶园间种可提高胶园土壤纤维素酶、蔗糖酶酶活性,其活性大小依次为间种香蕉>间种葛藤>无间种。幼龄胶园间种葛藤可提高胶园土壤过氧化氢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但间种香蕉则降低这两种酶活性。【结论】幼龄胶园间种可提高土壤肥力,改善胶园微环境。有条件的地区,应大力发展幼龄胶园间种农作物或其他经济作物,以增加胶农非胶收入。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无机磷固、液体培养基及各种基本培养基、磷源等对两株溶磷真菌(FC和H3)溶磷能力的影响,以获得最适合这些菌株发挥溶磷潜力的培养条件。【方法】采用钼蓝比色法测定菌株在无机磷和有机磷液体培养基、简单培养基(SP)、NBRIY、NBRIP和NBRIYP培养基及含不同磷源(磷酸三钙、磷酸铁、磷酸铝、磷酸氢钙和有机磷)、不同浓度磷酸三钙(0.3%、0.5%、0.7%、0.9%和1.1%)培养基的溶磷能力。【结果】FC和H3菌株菌丝在PDA培养基上的最适培养时间为5 d。分别在无机磷及有机磷液体培养基、简单培养基(SP)、NBRIY、NBRIP和NBRIYP培养基中培养7 d后,FC菌株的溶磷量大小依次为NBRIY>无机磷>NBRIP>SP>有机磷>NBRIYP,H3菌株的溶磷量大小依次为无机磷>NBRIP>SP>NBRIY>有机磷>NBRIYP。以4种不同磷酸盐为磷源,FC菌株对磷酸盐的溶解能力依次为磷酸氢钙>磷酸铝>磷酸铁>磷酸三钙,H3菌株溶解磷酸氢钙的能力较强,其次为磷酸三钙。在含不同浓度磷酸三钙的液体培养基中,两株菌株均能生长并具有溶磷能力,当磷酸三钙浓度为0.5%时,菌株溶磷能力最强。【结论】FC菌株的最适培养基为NBRIY,H3菌株的最适培养基为无机磷培养基。FC和H3菌株对难溶磷酸盐均有溶磷能力,而对磷酸氢钙的溶解能力较强;H3菌株对磷酸三钙的溶解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香蕉幼苗对重金属铜(Cu)胁迫的生理生化响应,为进行Cu对香蕉污染的预测、评价和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5叶1心期的巴西香蕉苗为试验材料,探讨不同浓度Cu及胁迫时间对其各项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Cu胁迫下,香蕉幼苗叶片的相对电导率和MDA含量整体呈上升趋势,SOD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则呈下降趋势,随着Cu2+浓度的增加和胁迫时间的延长,对幼苗的毒害作用越明显。【结论】重金属胁迫能使植物体内的自由基增加、膜质过氧化作用加剧、细胞质膜透性增大、电解质发生不同程度的外渗,进而对植株产生毒害作用。  相似文献   
10.
刘子记  杨衍  詹园凤 《园艺学报》2012,39(9):1757-1766
 截至目前,西瓜、黄瓜及甜瓜的全基因组测序工作已经基本完成,利用高密度饱和遗传连锁图谱将基因组序列锚定到染色体的具体位置并确定其在染色体上的方向,这为进一步开展基因组分析研究奠定了基础。本文中综述了瓜类遗传连锁图谱构建的研究现状并对遗传连锁图谱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