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2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4篇
  2023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1.
以2个小麦品种成熟胚为外植体进行离体培养,研究了不同取胚方式、诱导培养基中不同2,4-D浓度、分化培养基中不同2,4-D浓度与KT浓度组合对愈伤组织的诱导率、直接成苗/根率及再生成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刮胚法的再生苗率最高、直接成苗/根率最低;在2个基因型条件下,2,4-D浓度在2 mg·L-1条件下,愈伤组织出愈率均最高;在分化培养基中,MS+2,4-D 2 mg·L-1+KT 2 mg·L-1其再生率最高。  相似文献   
2.
绒山羊X染色体7个微卫星标记的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研究利用内蒙古白绒山羊的7个父系半同胞家系共794个个体,用X染色体上的7个微卫星标记进行了系谱确认,构建了绒山羊X染色体遗传连锁图。结果表明,7个标记的等位基因数变化范围为9~14,杂合度在0.585~0.918之间,平均杂合度为0.726;多态信息含量在0.759~0.897之间,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为0.834。构建的内蒙古白绒山羊X染色体遗传连锁图总长度139.4 cM,与英国罗斯林研究所公布的SM4.7绵羊连锁图标记顺序一致,可用于下一步的QTL定位研究。  相似文献   
3.
膨润土对土壤含水量及蒸发特性和燕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长城沿线土壤改良和农业节水增产提供理论依据,于2011-2013年在清水河县采用大田与室内试验相结合的方法,通过不同膨润土施用量处理(CK:0kg·hm-2;1D:6 000kg·hm-2;2D:12 000kg·hm-2;3D:18 000kg·hm-2;4D:24 000kg·hm-2;5D:30 000kg·hm-2),研究其对农田土壤水分含量、蒸发特性及燕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膨润土可显著增加燕麦播前及苗期土壤含水量,施用的第2年3D处理含水量最高,第3年5D处理最佳。土壤水分蒸发量与播前含水量关系密切,播前0~10cm土壤含水量在5.00%左右时,0~10、20~40、60~80cm土层中5D、4D、3D处理蒸发特性为"先吸水、后失水",10~20、40~60、80~100cm土层为"持续失水";播前0~10cm土壤含水量在8.00%以上时,播前及苗期水分蒸发量随时间推移逐渐降低。各处理在不同土层中,水分蒸发量均持续降低,并于20~25d达到稳定。施用膨润土可显著提高燕麦产量,施用后第2年3D处理较CK增产10.70%,第3年5D处理较CK增产11.53%。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内蒙古草原革蜱的发育生活史,同时为草原革蜱及其蜱传病的研究提供可控、充足的试验材料。对采自内蒙古地区的蜱进行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以小鼠为唯一供血动物,在实验室自然光照条件下进行人工饲养,观察记录该蜱的生活史周期及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形态学结合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为草原革蜱;饱血雌蜱产卵期为13~18 d,日均产卵量约219枚,总产卵量达2 680~4 050枚;蜱卵经25~29 d孵化为幼蜱,孵化率达到93.33%;幼蜱吸血期为4~6 d,蜕化期为4~15 d,蜕化率达到80.89%;若蜱吸血期为4~8 d,蜕化期为12~21 d,蜕化率达到68.10%。说明成功建立内蒙古草原革蜱实验室人工饲养方法,明确从饱血雌蜱产卵至下一代成蜱平均需90.66 d。  相似文献   
5.
试验从内蒙古白绒山羊皮肤组织中提取mRNA,经RT-PCR扩增RORα、RORβ、RORγ片段,比较研究ROR基因在内蒙古白绒山羊不同时期1月(退行期)、3月(休止期)、5月(兴盛前期)、9月(兴盛期)份的表达情况。结果发现,RORα、RORβ、RORγ在1、5、9月绒山羊皮肤中表达,在3月份当绒毛生长处于休止期时,该基因的3个亚型均未见表达,且不同的亚型在绒毛生长的不同时期表达规律类同。因此,推测ROR家族的不同亚型均与绒毛的周期性生长有关。  相似文献   
6.
根据GenBank中绵羊、牛的Hairless和β-actin基因编码区保守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提取皮肤组织总RNA,经反转录RT-PCR扩增,产物回收纯化后与pGM-T载体连接,转化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Top10,质粒提取后经酶切、PCR和测序鉴定,获得阳性Hairless、β-actin重组质粒;将阳性重组质粒按103~107拷贝/反应梯度稀释作为模板,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系统软件自动生成标准曲线及回归方程。结果显示,产物熔解曲线峰值单一,说明引物特异性高,且无引物二聚体;Hairless和β-actin基因标准曲线相关系数分别为r2=0.998、r2=0.999,说明线性关系好。重复性试验结果显示,所构建的重组质粒9次同条件扩增Ct值具有良好的重现性,且变异率小于6%(107拷贝/反应除外),说明标准曲线重复性好。试验成功构建了目的基因Hairless、内参基因β-actin的标准质粒和标准曲线,为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绒山羊Hairless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选择在转化生长因子(TGF-β)信号转导中起关键作用的转化生长因子受体Ⅱ(TGF-βRⅡ)为切入点来研究TGF-β信号通路在绒毛周期性生长中的作用。试验通过提取内蒙古绒山羊皮肤总RNA并采用RT-PCR技术对内蒙古绒山羊不同时期皮肤中TGF-βRⅡ基因表达进行测定。结果表明,TGF-βRⅡ在1(退行期)、3(休止期)、5(兴盛前期)和9月份(兴盛期)均有表达。由此推测,TGF-βRⅡ可能通过与TGF-β结合对绒山羊绒毛的周期循环起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