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0篇
基础科学   13篇
  4篇
综合类   14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克什克腾旗是地方病严重区,通过介绍克什克腾旗地方病的分布规律,结合病区水文地质特征,对研究区地方病与地质环境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并对研究区的防病改水工作进行了区划,对研究区地下水开发利用提供了对策。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突泉盆地内ZK-WJT井红旗组(Jh)和ZK-13井万宝组(Jw)烃源岩的发育特征和有机质丰度、类型及成熟度的研究对比表明:Jh和Jw烃源岩较为发育,2套生烃层系中有机质丰度较高,均具备一定的生烃潜力;烃源岩有机质类型均属于Ⅱ、Ⅲ型,其中Jh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以Ⅱ型为主;烃源岩有机质演化程度较高,均处于成熟-高成熟演化阶段。综合评价认为,突泉盆地Jh和Jw均具备一定的生烃潜力,相较而言,Jh生烃潜力优于Jw。  相似文献   
3.
结合历史时期的海水入侵监测数据,对大连市典型海水入侵区大魏家地区50余年海水入侵历史演化过程进行了分析.基于近期地下水采样测试数据,评价了当前地下水供水的生活饮用水和农业灌溉水的适宜性.在此基础上,从自然和人类活动两个方面对该区地下水质情势和影响水质的主控要素进行了分析和判别.结合目前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提出了地下水开发利用针对性对策.研究结果为该区供水安全和地下水合理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葡萄糖和不同数量氮素供给对黑土氨基糖动态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通过室内培养实验探讨了葡萄糖及不同数量的NH4+施入对土壤中三种氨基糖(氨基葡萄糖、氨基半乳糖和胞壁酸)动态的影响,同时利用氨基葡萄糖和胞壁酸的比值探讨了微生物在养分固持过程中的相对贡献。结果表明,土壤氨基糖数量受到外加碳源和养分的显著影响,且其变化各有特征。胞壁酸受养分影响最为显著,可在一定程度上调节并平衡碳氮元素的供给与需求;氨基葡萄糖稳定性高于胞壁酸,但在碳源极度缺乏时也可分解;养分状况对氨基半乳糖的影响并不显著。碳源是促进土壤微生物氮素固持的关键因子,在活性碳源存在下,相对丰富的氮素供给有利于细菌的快速生长,而碳源相对充足时则有利于真菌的快速增殖。  相似文献   
5.
深入贯彻元素形态的分析技术研究,开展深层次的元素技术开发,是现今各个国家化学领域要突破的新的关卡。文章主要阐述了元素形态技术、元素形态特点、技术检测方式和元素形态分析等知识。  相似文献   
6.
采用烘干玉米粉碎制样,优化了QuEChERS提取玉米中有机磷农药的方法,实现了经济快速提取玉米中有机磷农药残留,并建立了气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对样品中有机磷农药进行定性定量检测。结果表明:7种有机磷农药的检出限(LOD)为0.03~0.49μg/kg,定量限(LOQ)为0.08~1.62μg/kg;方法精密度即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2%~16.7%,回收率为63.8%~122.3%。该方法具有简洁快速、回收率高、灵敏度高、抗基质干扰能力强的特点,适用于大批量玉米类作物中有机磷农药的痕量分析检测。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测定土壤中9种有机氯农药的微波萃取-气相色谱法,为有机氯农药检测提供参考。[方法]微波萃取-氟罗里硅土固相小柱净化同时提取土壤中9种有机氯农药污染物,利用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ECD)检测样品。[结果]9种有机氯污染物平均回收率为78.9%~114.1%;方法检出限为0.27~0.56μg/kg,精密度(RSD)为2.48%~4.75%。[结论]利用微波法提取不仅可节省时间、提高效率,而且能获得较高的回收率。  相似文献   
8.
元素形态是在现代环境、材料等学科不断发展的需求基础上提出的。如今,单纯的测量体系中的元素总量已经不能满足研究该元素在体系中的生理以及毒理作用的需要。元素的行为效应有时并不取决于元素整体的总量,而取决于所处的环境以及所存在的形态。文章对元素形态分析相关技术进行研究,希望对生命系统和生物体发挥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浅析“龙江丝路带”地质旅游资源分布特征与构造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GIS技术将"龙江丝路带"地质旅游资源分布与地貌、构造单元进行空间叠加,分析地质旅游资源的分布特征和成因,旨在为促进地方旅游业发展和科普宣传提供参考。111处地质旅游资源可划分为地貌景观、基础地质和地质灾害遗迹3大类,小兴安岭-千山隆起带、松辽沉降带的熔岩台地和低平原是资源最丰富的区带。古生代-中生代,华北、西伯利亚和西太平洋板块之间的构造运动是形成这种分布特征的主要地质营力。  相似文献   
10.
西辽河平原是我国的重要粮食基地,地下水是其主要供水水源。在工业和生活污染物排放及农业施用化肥农药的影响下,地下水已遭受一定程度的污染。综合分析了地下水污染评价的各种方法后,将单因子污染指数法进行了改进,提出了单指标污染标准指数法。在西辽河平原开展了野外调查,采集了390组地下水样品,每个样品检测79项指标(包括现场测试7项)。依据资料分析选择其中铁、氟、三氮及其有机项目共计34项进行评价。 采用单因子污染标准指数法对西辽河平原东部地区地下水污染状况进行了评价。按污染组分的分类对污染范围的分布进行阐述。并分析了导致地下水污染的原因。解决了区域污染评价指标之间对比问题,能够直接反映区域地下水污染情况,并为有针对性地治理地下水污染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