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6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13篇
林业   35篇
农学   31篇
基础科学   16篇
  79篇
综合类   187篇
农作物   7篇
畜牧兽医   27篇
园艺   30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1.
红托竹荪与覆土土壤矿质元素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食用菌红托竹荪菌柄和菌裙以及红托竹荪种植土壤的矿质元素铜(Cu)、硒(Se)、锌(Zn)、钙(Ca)、钾(K)、镁(Mg)、锰(Mn)、钠(Na)测定,探讨红托竹荪中营养元素含量和土壤矿质元素之间的关系,并对不同元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红托竹荪中矿质元素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KMgCaNaMnZnCuSe,土壤中矿质元素含量高低顺序为MgKCaMnNaCuZnSe。红托竹荪对不同矿质元素的富集能力有明显差异,除硒和钾强烈富集之外,其他的6种元素都相对贫化。并对红托竹荪中矿质元素及与土壤中矿质元素进行Pearson相关性统计,结果红托竹荪与土壤中矿质元素之间的相关性不明显,红托竹荪各矿质元素之间只有Cu与Ca、Mg、Na在0.05水平(双侧)上呈显著负相关,其他元素均无显著负相关关系,表明红托竹荪中Cu能抑制其对其他矿质元素的吸收。  相似文献   
312.
分析土地整治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耦合关系,探讨影响二者耦合程度的因素,对喀斯特山区有序开展土地整治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以贵州省为例,利用贵州省2011—2017年土地整治和经济发展相关数据,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土地整治与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态势。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地整治与经济发展水平耦合协调程度逐年升高,但仍然未达到高水平的耦合及优质协调阶段,耦合协调发展趋势迅速,但耦合协调发展水平还有待提高,亟待采取相应的措施培养重要集聚极点。因此,维持耦合发展势头、进一步强化土地整治;加强试点研究,突破协调发展瓶颈;培养重要集聚极点,针对不同区域采取不同的整治策略,是促进贵州省土地整治与经济协调发展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313.
为了掌握平塘县灌木林情况,通过 3S 技术结合贵州省第四次森林普查和第二次国土普查数 据,分析了平塘县灌木林的空间特征和组成结构。结果表明:灌木林占了平塘县国土面积的 23.24%,灌 木林主要分布在平塘的中部、南部以及西南部,其中卡罗乡和鼠场乡灌木面积最多,分别占了国土面积 的 49.90% 和 48.41%;平塘县灌木林种以水土保持林为主,其次为薪炭林;国家特别规定灌木林地占平 塘县灌木林的绝大多数;灌木林起源主要以天然林为主。另外平塘县灌木林的空间分布和组成主要受自 然因素影响,尤其是喀斯特地貌,人为因素促进了平塘县植被的生长和生态环境治理。  相似文献   
314.
为了分析贵州水稻生育期内有效降水量和需水量等水资源的变化特征,研究基于贵州80个气象站点1961—2015年的逐日气象资料,采用美国农业部(USDA)土壤保持局推荐的有效降水量和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推荐的参考作物蒸散量计算方法,计算贵州水稻不同生育期内的有效降水量和需水量,并分析水稻不同生育阶段缺水量和灌溉需求指数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61—2015年,贵州水稻全生育期有效降水量为324 mm,呈递减趋势,其中,移栽—抽穗期是有效降水量最大的阶段,呈递增趋势,其他生育期有效降水量均为递减趋势;水稻全生育期需水量为737 mm,呈递减趋势,其中,移栽—抽穗期、抽穗—灌浆期需水量呈递减趋势,其他生育期需水量呈递增趋势;水稻全生育期多年平均缺水量为413 mm,呈递增趋势,其中,移栽—抽穗期缺水量呈递减趋势,其他生育期呈递增趋势。全生育期作物水分盈亏指数为0.56,其中,抽穗—灌浆期对灌溉依赖程度最高。  相似文献   
315.
通过对贵州省旅游洞穴开发现状进行探讨,分析了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存在旅游功能单一、基础配套落后和规划设计相似度高等问题,提出了空间型旅游洞穴开发的建议,将旅游洞穴从空间、年龄和地域3个方面进行区分、开发和规划,旨在使贵州和其他岩溶地区洞穴旅游资源得到有序和深度的开发。  相似文献   
316.
为了研究低温对茶树的影响,本实验利用人工气候室,模拟设置日最低气温分别为-2、-1、0 ℃的低温过程,以日最低气温20 ℃作为对照,每个处理分别持续1、2、3 d,处理结束后测定叶片的MDA、可溶性蛋白、叶绿素含量以及SOD和POD活性。结果表明,茶树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先升后降,MDA含量不断升高,SOD和POD活性不断增强,叶绿素含量不断下降。  相似文献   
317.
肥水耦合对柑橘树体营养状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肥水耦合是指水分和肥料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对植物生长及其利用效率的影响,是对传统施肥技术的重要改良。在我国干旱地区,如何做到以肥调水、以水促肥、肥水协调是提高肥水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实现农业增收节支的关键技术。以往对大田作物的肥水耦合技术和效果研究较多,但在柑橘等果树上的应用研究少有报道。鉴于贵州省喀斯特山地面积较广的特殊地形地貌,果园通常建立于土壤较为瘠薄的山坡,探索肥、水的耦合效应对果树生产的作用和效果具有重要的生态和经济意义。本试验以桠柑为材料,研究了肥水耦合对柑橘树体养分状况的影响(主要以氮、磷、钾为例),可为柑橘节肥节水栽培技术的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18.
笔者通过考察郑州国家葡萄种质圃,对其概况、种质保存、科学研究、种质管理作了较为详细的论述,并认为贵州省葡萄发展首先要积极收集、保存、引进及创新葡萄种质,为葡萄发展奠定材料基础;其次要积极推进葡萄品种区域化,建立优质葡萄生产基地及葡萄观光园促进葡萄产业快速发展;第三要积极建立及推广优质葡萄生产技术,为葡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19.
【目的】筛选能促进猕猴桃生长和提高果实品质的最佳处理,为猕猴桃合理施肥提供参考。【方法】以‘红阳’Actinidia chinensis ‘Hongyang’猕猴桃为试材,于壮果期,采用沟施方式,在施用复合肥的基础上,增施有机肥和菌肥,测定和统计各处理下猕猴桃果实的外观性状、内在品质及果实采后软腐病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相比,增施有机肥和菌肥后,猕猴桃果实的横纵径、果形指数无显著差异,各处理的单果质量不同程度有所增加,但与对照均无显著差异。其中复合肥、海藻甲壳素混施处理(处理2)中猕猴桃单果质量增加幅度最大,较对照增加了23.82%。增施有机肥和菌肥处理对果实中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显著。增施有机肥和菌肥后,除硼含量外,果实中其他元素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其中,复合肥、菌肥、黄腐酸钾、海藻甲壳素混施处理(处理6)中果实钙和锌含量高于其他处理及对照,分别比对照显著增加了5.07%与5.44%;果实中锰含量最高的是复合肥、菌肥、黄腐酸钾混施处理(处理4),镁含量最高的是处理2,分别比对照显著增加了62.16%与72.13%。增施有机肥和菌肥后,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和糖酸比均高于对照,维生素C含量除了处理2,其余处理均高于对照,处理6的果实维生素C含量最高,菌肥、黄腐酸钾、海藻甲壳素混施处理(处理5)次之,分别较对照高出26.86%和24.21%。增施有机肥和菌肥后,果实软腐病发病率均比对照低,且差异显著。处理6的发病率最低,较对照低41.07%。【结论】在施用复合肥的基础上,增施有机肥和菌肥可较好地改善猕猴桃果实的外观性状和内在品质,并减少果实病害发生,以复合肥、菌肥、黄腐酸钾、海藻甲壳素混施的增质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320.
【目的】探明干旱胁迫下马缨杜鹃生长指标和光合特性的变化规律,为马缨杜鹃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抗旱新品种的选育提供依据。【方法】以2年生马缨杜鹃幼苗为研究对象,采用盆栽控水法结合单因素方差分析及回归分析研究不同土壤含水量[80%~100%(CK),60%~80%(FC60)、40%~60%(FC40)、30%~40%(FC30)、20%~30%(FC20)和10%~20%(FC10)]对马缨杜鹃幼苗株高、地径、叶片生长指标(芽长、新叶数、单叶面积和叶片相对含水量等)和光合指标(叶绿素a、叶绿素b和净光合速率等)的影响,确定不同指标的关键土壤含水量阈值,揭示其抗旱能力和适应机制。【结果】干旱胁迫下株高相对生长量为25.68%~49.86%,各处理均低于CK,呈先降后升再降趋势;FC60显著高于FC40、FC20和FC10,FC40显著低于FC30,F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