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指出了以贵州高原为中心的中国南方喀斯特地区,喀斯特洞穴的演化发育过程具有较好的典型性与代表性。但到目前为止,贵州喀斯特洞穴的总体数量仍不清楚、旅游开发价值仍不明确,极大地影响了贵州洞穴旅游发展程度和知名度,其根本原因在于未搭建统一的调查、探测以及数据共享与管理平台。因此,构建贵州省喀斯特洞穴旅游资源信息化服务平台,将现代信息技术与洞穴旅游发展相结合的有力途径,将给传统的洞穴游览增添新的动力,为洞穴旅游资源科学规划与保护开发提供科技支撑,从而实现贵州洞穴旅游资源的有序和深度开发,是贵州实现从"旅游资源大省"向"旅游业大省"转变的一个重要突破口。从喀斯特旅游洞穴空间数据库规范构建、不同软件平台数据转换、数据挖掘以及智慧旅游等方面对信息化服务平台框架进行了设计,力争实现喀斯特洞穴旅游发展方式和产业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2.
通过调查和统计,分析了贵州洞穴旅游开发现状,指出了贵州洞穴旅游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提出了促进贵州洞穴旅游健康有序和可持续发展的建议和措施,旨在对贵州及其他喀斯特地区的旅游洞穴的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以及旅游洞穴的可持续发展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桂林七星景区是自然与人文景观相结合的典型代表。本文对七星景区景观资源特色进行了分类和总体评价,并从峰石地貌景观、岩溶洞穴景观、林溪景观、动物景观、人文建筑景观等方面进行了旅游开发探讨。  相似文献   

4.
王文  陆斌 《绿色科技》2020,(6):264-266,269
指出了海南分界洲岛为典型的海岛型旅游度假区,以分界洲岛为例,探讨了分界洲岛的旅游环境容量情况,主要从该岛的生态环境容量、功能设施环境容量、旅游空间环境容量和旅游社会环境容量4个指标进行了测算和分析。结果表明:除旅游空间环境容量外,其余3项旅游生态环境容量、功能设施环境容量以及旅游社会环境容量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超载。根据上述研究结果,提出了促进分界洲岛旅游环境容量建设的策略,并为分界洲岛旅游的开发和发展提供了一些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指出了水利工程旅游开发项目具有广阔的开发空间,依靠水利工程自身优势充分发挥旅游业的效益,从而推动社会经济、文明的发展。基于此,对水利工程在旅游开发方面所具备的优势、发挥的效益及思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楼观台国家森林公园旅游资源优势与产品现状,提出了挖掘旅游资源文化内涵、形成文化旅游产品,发挥旅游自然资源优势、开发旅游系列产品,以需求为导向、提升旅游产品和服务质量,择优选用媒体、推介提升品牌形象等旅游产品深度开发对策,从空间结构、时间结构、旅游产品类型结构、旅游要素结构等方面深度开发旅游产品策略,以及竹海风情园、观星台、珍稀野生动物观赏、道文化等主要旅游产品项目。  相似文献   

7.
《湖北林业科技》2015,(4):51-54
生态旅游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而丰富和拓展,按照确定一个总体定位,进行两项基本分析(旅游资源分析与客源市场分析),明确三种实施途径(定调子即区域旅游形象策划,定盘子即旅游功能空间布局,定路子即开发项目创意),规划四个保障体系(管理体制、营销系统、环境保护体系、投资和资本运作体制)。根据糯扎渡水电站旅游区旅游资源的空间结构、优势资源的差异、对旅游区进行定位;并从市场需求出发,立足优势资源制定了旅游区旅游开发的目标,确定了旅游主题与主题形象塑造工程;提出了为旅游业服务的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和实施规划的保障体系;在此基础上开展有序的开发、建设和保护。  相似文献   

8.
由于沾益海峰自然保护区地理位置特殊,使保护区形成了高原和峡谷两大部分,造就了山地、湿地、天坑、洞穴、七彩峡谷等生态旅游资源和独特的喀斯特旅游资源。文章对旅游资源进行了分析评价,认为其旅游资源丰富,且独具特色,区位优势较为显著。提出了旅游接待区、喀斯特地区景观游、露营康乐游、科普探险游、七彩峡谷漂流、民俗风情游等生态旅游产品开发。  相似文献   

9.
对宁夏南华山自然保护区进行适度景点、景区的开发与利用,从整合、挖掘现有生态资源的角度进行规划研究。通过旅游资源评价,发展生态旅游的区位优势分析,进行旅游发展前景预测、客源和市场分析,规划出"四圈一带"旅游空间格局,并进行旅游效益分析,以期为西部地区生态旅游规划的科学性、可持续性提供规划样本。  相似文献   

10.
《福建林业科技》2015,(3):88-93
基于GIS和GPS技术构建漓江流域生态旅游资源空间数据库,详细阐述数据库的构建流程,数据的采集与处理,以及图形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的具体构建方案,旨在为指导区域旅游资源开发空间的优化,规范开发活动,实现区域生态、环境、旅游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数据支撑。同时,也为生态环境监测,建设旅游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和"数字漓江"提供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11.
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经过数年发展游客量不断增加,为了处理好森林旅游开发与保护之间的关系,为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旅游资源开发、旅游结构调整、旅游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采用资源空间容量、生态环境容量、经济发展容量和当地居民心理容量4个子系统,对公园的旅游环境容量进行测定,结果得出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资源空间容量为11 153人次/d,生态环境容量为50 911人次/d,经济发展容量为8 871人次/d,旅游环境容量综合值取最差限制因子8 871人次/d,年环境容量约为100万人次;分析认为经济发展容量中的供电能力是限制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旅游环境容量发展的主要因子,公园存在周期性超载问题,对此提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调控淡旺季游客量、进行日常监测等建议。  相似文献   

12.
指出了喀斯特洞穴测量属于一种特殊的地下空间测量。在结合贵州潜龙洞早期传统手绘测量成果的基础上,又分别采用基于移动终端的无纸化测量技术与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对其进行了重复测量,并对以上3种探测数据分别从时效性、数据精度与准确性、操作便捷性、数据存储与处理等方面进行了对比研究,总结分析了各自的优缺点及最佳适用情形,为同类喀斯特洞穴测量方案提供决策依据,以有效地保证洞穴探测及后续工作的实际需求。  相似文献   

13.
水库是进行旅游开发的重要载体。从水库构成要素分析其旅游资源价值,在水库功能分析上指出旅游开发的重要性,以湖南省为例探讨了水库旅游开发的可行性、必要性,指出了水库旅游开发方向和相关原则。  相似文献   

14.
以碛口古镇为例,通过对其历史文化、传统建筑、社会文化的分析,探讨了其空间特色、景观资源特色与规划结构等现状,针对其旅游发展环境欠佳、旅游资源缺乏整合、旅游产品开发程度低等不利因素。提出了优化开发模式、改善景观环境,整合旅游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等发展思路和措施,以期为碛口古镇的保护与开发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苏佳依  沈慧芳 《绿色科技》2012,(12):239-242
指出了随着旅游产业、古村落旅游开发、城市化进程的迅猛发展,古村落保护与发展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对其旅游开发和文物保护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武义古村落的文化遗产保护和新时期旅游开发之全貌,为古村落实现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6.
蔚县旅游资源评价及开发策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促进蔚县文化产业的转型发展和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采用《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国家标准》的分类体系,对蔚县旅游资源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蔚县旅游资源丰富,共有8个大类、21个亚类和36个基本类型,并确定了主要旅游单体资源137个,人文旅游资源和自然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较大;在树立文化旅游主题、打造精品文化旅游、推广文化旅游形象、优化文化旅游环境等4个方面提出了蔚县文化产业与旅游资源开发相融合的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17.
基于生态足迹理论和生态旅游承载力理论,对南矶湿地的旅游承载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南矶湿地旅游生态承载力盈余较大,生态旅游发展空间较为充裕。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南矶湿地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途径,湿地生态旅游与湿地环境保护的协调关系,为南矶湿地生态旅游开发和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通过分析大瑶山自然保护区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及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围绕大瑶山旅游资源,采用合理的开发建设方式;基于对大瑶山自然保护区主要旅游资源及生态环境进行的评价,就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探寻了其形成原因。以大瑶山自然保护区旅游资源综合开发为出发点,以实现旅游业的稳定、持续、健康发展为目标,提出确保旅游资源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若干措施。  相似文献   

19.
指出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文化遗产旅游开发迎来难得的机遇。从剖析城市文化遗产保护和旅游开发之间的矛盾为切入点进行研究,并以西安曲江为例,就城市文化遗产旅游产品开发、科学管理、投资机制和文化遗产保护4个方面提出了城市文化遗产旅游的开发模式,旨在为城市文化遗产旅游开发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20.
传统村落中的文化空间既是展现和传承其乡土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一种独具特色的旅游空间类型。然而随着传统村落现代旅游的不断升温,村落空间的功能和形态更多地是服从游客市场的需求和旅游业态的要求,而缺少对文化空间的主动保护、规划和引导。文中选取宏村、西递、碧山、南屏、屏山、卢村等6个皖南乡村进行了深入调研,分析传统村落在现代旅游发展中对文化空间的需求特征,探讨如何以传统村落空间的改造为依托,为乡村旅游发展与乡土文化传承的耦合提供载体和支撑,提出了民宿文化提升模式、文化旅游空间主动营造模式、村民公共活动空间改造模式3种空间耦合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