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8篇
林业   1篇
农学   4篇
综合类   8篇
农作物   2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1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03 毫秒
1.
普通野生稻对水稻白叶枯病抗性的评价及遗传研究初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重复评价了48份普通野生稻对3个白叶枯病菌系P1、HB84-17和T1的抗性。6份材料抗所有3个菌系,其中1个材料RBB16的抗性是相对稳定和纯合的。遗传研究表明RBB16对菌系P1、HB84-17和T1的全生育期抗性分别受制于2和3对显性基因,它们与显性基因Xa-4非等位,是否为新基因尚待进一步测定。抗性转育表明RBB16的抗性遗传效应较强。  相似文献   
2.
水稻不同群体结构的丰产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根据1961—1962二年试验结果,对三种不同类型的水群体结构,即“少苗促进分蘖”、“中苗促进分蘖”、“多苗控制分蘖”在不同施肥水平下的丰产特性,进行了分析和讨论,结果指出:在施肥量较少时,以“多苗控制分蘖”的群体产量较高;在施肥量较多时,以“少苗促进分蘖”的群体产量较高。本文还从每亩穗数与每穗粒数的关系、叶面积动态以及干物质的积累和分配等方面,进一步分析了上述三种群体结构产量形成过程的特点。关于分蘖的多少对水稻群体发育的影响,也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经抗谱评价、 抗性类型比较、 遣传分析鉴定出一个来自普通野生稻的抗白叶枯病新基因Xa-23(t)(暂名)。 结果表明它是迄今已知基因中抗谱最广, 抗性导入效应很强的一个完全显性的全生育期抗性基因。 用携有新基因Xa-23(t)的一对近等基因系(JG306//Xa-23(t))构建F2群体中选出160个单株用SSR(微卫星)标记进行基因定位  相似文献   
4.
 1982~1985年在辽宁省丹东市前阳水稻试验站对用三个田间抗性亲本配成的六个组合(银河/蒙古稻、蒙古稻/银河、誉锦/蒙古稻、蒙古稻/黎明、银河/水原300粒和银河/京越1号)的F_1、F+2和F_3代的表现做了调查。试验结果表明,单位叶面积上的侵染点数和感病病斑数、病斑在单位时间内的扩展速度、发病叶面积百分率(DLA)以及穗颈瘟百分率在F_2和F_3的分布都为连续正态或偏态分布,变异位于双亲之间,很少有超亲现象,证明这种田间抗性为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广义遗传力(平均)和狭义遗传力(平均)分别以单位叶面积上的感病病斑数(h_B~2=79.5%)和穗颈瘟百分率(h_N~2=65.3%)最高。各性状的亲子相关都达显著水平。文中提出,育种中田间抗性的选择,低世代(2—4代)以DLA为指标,高世代(5代以后)以感病病斑数和病斑扩展速度为指标。对叶瘟和穗瘟抗性的选择应分别进行。  相似文献   
5.
防治稻瘟最经济有效的措施是培育、推广抗病良种。但是由于稻瘟病菌生理小种分化频繁,一个抗病品种往往大面积推广二至十年之后因优势小种的变迁而丧失抗性,给抗病育种工作带来很大困难。为使品种的抗性相对稳定,各国植物病理学家或作物育种学家的学术观点殊不一致。有人认为要获得稳定抗性应着眼于积累微效的抗病基因,以对抗小种的专化致病性。有人认为应利用具有高抗效能的主要抗性基因,对多数小种表现广谱抗性。也有人则  相似文献   
6.
浅谈水稻的抗病性和抗病育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害水稻的侵染性病害属于真菌病的约50种,细菌病约4种,病毒病约8种,线虫病约10种。其中稻瘟(Pyriculariaoryzae)、白叶枯(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oryzae)、纹枯(Pellicularia sasakii)在我国分布广,为害重,经常引起水稻不同程度的减产,甚至绝收。防治稻病主要是施药和种植抗病品……  相似文献   
7.
在作物抗病育种工作中,育种材料的抗性鉴定是一个重要环节。水稻对叶瘟的抗性一般根据病斑型和病斑数量,以“高抗”到“高感”的级别来表示,并以此作为筛选的依据。弗罗尔提出的“基因对基因”学说认为,相当于病原菌的非致病性或致病性基因,在寄主植物上也相应地有抗病或感病基因。一旦病原菌的非致病基因转变为致病基因,则寄主的抗病性开始丧失。大量研究证明,稻瘟菌的生理分化是十分普遍的,由单  相似文献   
8.
赵开军  林世成 《作物学报》1989,15(3):267-272
1984—1985年选7个具稻瘟病抗性单基因、代表13个抗稻瘟基因所在7个位点的粳稻品种和一个对所用菌系全部感病的品种构成一套测定品种与中丹2号进行杂交和回交,用致病性比较稳定的菌系于温室内同时鉴定亲本、F_1、F_2及 B_1F_1代的苗期叶瘟抗性,研究了中丹2号的抗瘟性遗传。结果表明:中丹2号具有 Pi-a 和 Pi-i 两个显性抗瘟基  相似文献   
9.
甘薯胜利百号是我国推广最多的优良品种。它是1941年以后由日本引入我国的,原名冲绳百号,其原种的蔓子比较短而粗(一般为1.5公尺),薯形为不整齐的短纺锤形,有稜,产量较高,淀粉含量也较多。但,目前大多数的蔓子变的长而细了(约达3公尺左右),薯形也有改变,产量显著的降低,食味较甜,  相似文献   
10.
大跃进以来,农业生产中羣体概念的形成与发展,已为广大农业科学工作者所重视。作物栽培是以发展羣体生产力为最终目的。在稀植情况下,栽培技术水平也比较低,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主要从个体生产力着眼,羣体概念模糊,对羣体结构更缺乏明确认识。推行密植栽培技术起到了显著增产作用,特别在贯徹以密植为中心的农业“八字宪法”以后,个体与羣体的关系复杂化起来,有关作物羣体的研究,便提到日程上来。这是我国作物栽培学和作物生理学研究的新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