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5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74篇
林业   1篇
农学   158篇
基础科学   2篇
  3篇
综合类   257篇
农作物   55篇
畜牧兽医   5篇
园艺   78篇
植物保护   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54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近年来.随着新乡市保护地黄瓜种植面积的不断增加,黄瓜灰色疫病逐年加重.并已造成部分地区黄瓜减产减收;为此,我们经过多点防治试验.总结出黄瓜灰色疫病的综合防治技术。现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12.
棉田玉米螟的发生为害及分布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河南棉区,第1代玉米螟在棉田为害严重,第2、3代很少为害棉花。不同类型田相比麦棉套种田受害较重。采用频次比较,聚集度指标判别等方法对棉田玉米螟的空间分布型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麦棉套田螟卵块呈均分布,其余田块玉米螟卵、幼虫均属聚集分布。  相似文献   
113.
河南省新乡市农业科学院棉花课题组,运用选育杂交棉品种兼顾常规棉品种的育种方法,历经近十多年的潜心研究,选育了转基因抗虫棉常规种新科棉1号(新棉503)、新科棉5号(中创76)和新科棉6号;把棉花一般配合力高的品种作为骨干亲本进行测配的方法成功应用到棉花杂交种选育上,培育了转基因抗虫棉杂交种新科棉2号(新棉298)和新科棉3号(中创86)。  相似文献   
114.
新粳优1号是河南省新乡市农业科学院用母本新稻97200A和父本新恢3号杂交育成的河南省第1个纯自育的杂交粳稻品种。该品种产量高、米质好,于2011年5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豫审稻2011001。通过合理安排播差期、调节父母本抽穗期、加强肥水管理、构建父母本最佳群体等措施,提高了母本的异交结实率,探索总结出新粳优1号高产制种关键技术,以期为该品种的大面积种植及高产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15.
国审新科麦169是河南省新乡市农业科学院针对黄淮南片麦区生态特点制定育种目标,根据生态育种理论,抓住高产主线,从现有推广小麦品种存在的高产、优质、抗性等问题入手,以新麦18为母本、矮抗58为父本,通过常规有性杂交育种方法创造变异,协调高产优质、高产广适等性状指标间的关系而育成的小麦新品种。2015年申请了植物新品种权保护,2018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属半冬性早熟品种,矮秆抗倒伏,综合抗病性好,综合适应性广,且具有丰产、稳产性好等优点,在黄淮南片小麦生产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16.
简述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玉米主产区杂交种利用和更替,以及这些杂交种的杂种优势群划分及其演变。目前国内主导杂种优势群是改良Reid(包括PA)、黄改、Reid(包括BSSS)和Lancaster,曾经发挥重要作用的旅大红骨、PB和Iodent群多用于主导群的种质扩增,新划分的X群,与改良Reid和Reid亲缘较近。过去40年我国种质改良方法主要是重组剩余基因,新基因发生方面探索较少,提出建立重要杂种优势群基因池,人工隔离自然进化,从突变源头获取新基因,实现种质进化。  相似文献   
117.
辣椒主要数量性状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9种性状不同的辣椒为试材,分别采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显性度分析等方法,研究了辣椒的12个重要数量性状之间的关系,以期为提高杂交育种的选择效率,加快新品种选育的进程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参试不同辣椒材料之间性状差异显著,变异系数范围在8.49%~37.77%。叶长与叶宽、始花节位、对椒单果质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维生素C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叶宽与维生素C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对椒单果质量与维生素C含量、果肉厚呈显著正相关,与始花节位呈极显著正相关;果横径与果果纵径呈极显著负相关,与果肉厚呈显著正相关;单株结果数与对椒单果质量呈显著负相关,与单株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其它性状之间差异不显著。株幅、单株产量、果肉厚、单株结果数,表现出较强的正向遗传优势;对椒单果质量、株高、叶长、果纵径、叶宽、维生素C含量,表现较强的负向遗传优势。主要数量性状对辣椒单株产量的直接贡献从大到小依次为:叶长单株结果数果肉厚果纵径叶宽果横径。因此,可以根据育种目标对辣椒性状的要求,有目的的筛选育种材料。  相似文献   
118.
"新科8号"是河南省新乡市农业科学院利用雄性不育系‘161A’为母本,恢复系‘07-107’为父本,配制的一代杂交黄皮辣椒新品种。果实淡黄色,粗羊角形。具有早熟,耐低温、弱光的特点。植株长势强,株型开张,节间较短,结果连续性强,果实表皮角质膜薄,味微辣,品质极佳。适合早春保护地设施栽培。  相似文献   
119.
刘贺梅 《中国种业》2017,(12):69-70
新稻69是河南省新乡市农业科学院水稻科研团队于2005年以新稻18号为母本、苏北9号为父本有性杂交,经混合系谱法选育而成的优质、高产、多抗水稻新品种。该品种为常规粳稻,株型紧凑,茎秆粗壮、弹性强,分蘖力中等,株高105 cm,穗长18.1cm,穗粒数148.8粒/穗,千粒重25.5g,综合性状优良。于2016年7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河南省南部稻区种植,是河南省自2012年启动豫南粳稻品种试验以来第1个通过审定的适宜豫南"籼改粳"种植的粳稻品种。  相似文献   
120.
卫晓轶 《中国种业》2017,(11):40-42
以玉米新品种新单38为材料,以郑单958作对照,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条件下,灌浆期玉米品种的干物质积累、灌浆速率和脱水速率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67500株/hm~2种植条件下,灌浆速率和干物质积累量相对较高、脱水速率相对较低。子粒灌浆速率呈慢—快—慢"S"形变化,子粒脱水速率呈快—慢—快的变化。在散粉后40~50d,新单38的干物质积累量、灌浆速率和脱水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说明新单38在子粒灌浆后期具有产量高、收获时含水量低等优点,适宜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从而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