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郑农16号是郑州市农林科学研究所1992年以郑农7号为母本,小偃6号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集优质、高产、抗病、广适性为一体的小麦新品种。该品种产量三要素协调,品质达强筋小麦国家标准,综合抗病性好,适宜在黄淮南片麦区中晚茬地种植,2003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2.
许农5号是许昌市农科所选育的高产、稳产、适应性广、综合性状优良的小麦新品种,2005年9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号为豫审麦2005005;2007年12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号为国审麦2007010。在河南省及国家黄淮南片小麦区试、生产试验中均比当前黄淮麦区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的对照品种产量高出5%以上.增产效果显著.推广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3.
小麦新品种豫麦 62是周口市农科所围绕高产、优质、多抗的育种目标 ,选择高产、多抗、大穗矮秆自育的骨干亲本周 842 5A为母本 ,优质、抗病美国小麦品种SW73 2 95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 ,经 8年连续优选而成。 1 996~ 1 999年参加国家黄淮南片区试和国家黄淮南片生产试验。 1 999年 9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命名为豫麦 62 ,2 0 0 0年 6月被国家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为GS豫麦 62 ,被农业部推荐为适合农业结构调整的优质品种之一。1 特征特性豫麦 62为半冬性 ,中熟品种 ,全生育期一般为 2 3 3d,比豫麦 2 1早 1~ 2d。…  相似文献   

4.
从郑麦9023看黄淮南片小麦的育种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郑麦9023的主要优点,确定黄淮南片小麦新品种的育种目标为:优质,高产潜力大,早熟,综合抗病性强,适应性广、抗逆性强、稳产性好。  相似文献   

5.
<正>宛麦969是河南省南阳市农业科学院以宛030176为母本、宛麦981为父本杂交选育的弱春性小麦新品种,具有高产、优质、多抗等特点。2015年12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豫审麦2015021。适宜黄淮南片的河南省、安徽省北部、江苏省北部等中高肥地力地区中晚茬种植。1育种目标及技术路线1.1育种目标河南省南阳盆地麦区,是黄淮冬麦区和长江中下游冬麦区的交汇处,各类小麦病害多发、重发。根据南阳盆地麦区小麦生产、生态和市场对小麦  相似文献   

6.
新麦11是河南省新乡市农科所选育的超高产、优质、抗病、稳产、广适小麦新品种。已通过河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999—2001年度参加河南省高肥春水组区域试验和河南省生产试验,产量居第一位。2002年参加全国黄淮南片高肥春水组区域试验,比对照种增产显著,2003年参加黄淮南片  相似文献   

7.
安徽华成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以金禾 9123 为母本、周麦 28 为父本进行杂交,经系谱法选育成小麦新品种天益科麦 8号,于 2023 年通过国家审定,审定编号:国审麦 20230050。该品种综合抗性较为突出,对小麦叶锈病和条锈病的抗性较好,适宜在黄淮南片冬麦区大面积推广种植。对天益科麦 8 号的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及配套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介绍,以助力该品种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8.
周麦16系河南省周口市农科所采用阶梯杂交技术育成的超高产、多抗、广适、优质面条专用小麦新品种.2002年9月和2003年9月分别通过河南省和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分别为:豫审麦2002006号、国审麦2003029号.2003年9月获得国家新品种保护,品种权号为:CNA20020109.3.2004年在农业部启动的小麦、玉米、水稻、大豆4个大作物综合生产能力科技提升试点行动中定为黄淮南片麦区4大主导品种之一.  相似文献   

9.
优质强筋高产稳产小麦新品种的培育和推广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和棉花研究所合作选育的半冬性小麦新品种中麦578,表现出高产稳产、优质强筋、综合抗逆性好、适应性广等特点,并先后于2019年、2020年、2021年和2022年分别通过河南省(豫审麦20190057)、国家黄淮南片区(国审麦20200016)、国家黄淮北片区(国审麦20210059)和新疆自治区(新审麦2022年041号)审定,至今在河南省已推广80余万hm2。从选地与整地、种子处理、播期播量、肥水应用、田间管理、适期收获等方面提出优质、高产、高效栽培管理技术措施,为中麦578在河南省适宜种植区的高产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豫审科林麦969是河南科林种业有限公司以周麦16/偃展4110 F1为母本,百农AK58为父本,通过常规有性杂交育种方法,协调高产、广适等性状指标间的关系而育成的小麦新品种。该品种属半冬性中熟品种,矮秆抗倒伏,综合抗病性好,综合适应性广,且具有大穗、高产等优点,在黄淮南片小麦生产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推广价值。根据种植经验,总结了该品种的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1.
为适应绿色、高效、优质小麦产业发展需求,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和江苏金土地种业有限公司以高产小麦品种扬辐麦 4 号为母本、优质抗病小麦品种镇麦 9 号为父本,利用辐射诱变与杂交技术相结合,育成高产、多抗、中强筋小麦新品种扬辐麦 13。2017-2020 年度完成江苏省淮南组小麦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2021 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苏审麦 20210005)。扬辐麦 13 综合抗性强,中抗赤霉病、免疫白粉病、抗小麦黄花叶病、高抗穗发芽、抗倒伏;品质优,达到中强筋小麦标准。该小麦品种的推广应用有利于促进小麦的清洁、高效生产,适应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新品种在推广应用过程中还需做到适期播种、优化群体结构、合理肥料运筹、综合病虫害防治并及时收获。  相似文献   

12.
针对目前黄淮南片麦区多数主推品种存在的高产与稳产难以兼顾这一现实问题,河南农业大学小麦育种工作者通过多年探索,选用优良变异株进行有性杂交,使其优缺点互补,增强丰产性,稳产性,选育出了稳产,高产,广适于一体的新品种豫农035,并与2007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委员审定,先将其选育经过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菏麦 26 是以济麦 22 为母本、邯优 3475 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和系谱法选育而成。该品种属高产中筋小麦品种,抗寒性好、适应性广、抗倒伏、优质高产,适合在黄淮南片冬麦区水浇地中高产地块种植。现从种子处理、播种、冬前管理、春季管理、后期管理等方面提出以下优质高产栽培管理技术措施,供菏麦 26 适合栽培区域种植户参考。  相似文献   

14.
西农2208(原代号91(22)08-0-19)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采用常规育种技术选育而成的高产、优质、多抗小麦新品种.2000年8月通过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为西农2208,该品种已参加国家黄淮南片小麦品种区域试验3a,在河南、安徽、山东试种,特别是在江苏已大面积试验示范,试种2000hm2以上.  相似文献   

15.
优质高产小麦新品种豫麦57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优质、高产豫麦 57是河南省漯河市农科所小麦育种室利用豫麦 18× 80( 6)-3-3-10杂交,经多年选育而成. 1999年 9月通过河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2003年 9月通过国家审定.经多年示范推广,该品种普遍反应较好,深受农民欢迎,被总结为"丰年增产、平年高产、灾年不减产"型优质、高产、稳产小麦新品种.目前,累计推广面积已达 133万公顷.  相似文献   

16.
正存麦8号是河南丰德康种业有限公司与河南省天存小麦改良技术研究所合作育成,其母本是周麦24(周麦16×陕优225),父本是周麦22(周麦12/豫麦49//周麦13),经过多年定向选育,结合抗性鉴定和品质筛选,选育出高产、优质相结合的小麦新品种,2014年通过国家黄淮南片麦区审定,审定编号:国审麦2014003。该品种适宜在黄淮冬麦区南片的河南省驻马店及以北地区、安徽省北部、  相似文献   

17.
国审小麦新品种豫农035选育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豫农35是河南农业大学选育而成的小麦新品种。在2004-2006年度国家小麦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7827.15kg/hm2,比对照品种豫麦49增产4.05%,达显著水平,2006-2007年度国家生产试验中比对照新麦18增产4.4%。2007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2007006号,该品种适宜在黄淮南片麦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8.
兆丰 6 号(国审麦 20220153)是河南许农种业有限公司小麦育种团队选育的高产、稳产、广适小麦新品种,其遗传基础丰富,血缘中含有矮抗 58、周麦 22、邯 6172 这些黄淮南片和黄淮北片生产上主导品种的遗传基因;试验表现为高产性突出、稳产性好,适应性广,抗逆性强。对其特征特性进行介绍和分析,为该品种在生产上的推广种植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9.
邯6172是河北邯郸农科院最新育成的“一高两强”小麦新品种。先后通过了安徽、河南、江苏、山东、河北、陕西、山西、新疆审定,和国家黄淮南北两片的国审,是国家小麦审定省份唯一最多和适应区域最广的一个品种。经历几年来国家级黄淮南北片的大田推广中.表现出既高产,又抗倒、阴雨天不易发病,灾害年份减产小的绝对优势。邯6172群体自  相似文献   

20.
淮麦20号特征特性及苏北高产群体动态指标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淮麦20号系江苏省淮安市农科院育成的高产小麦新品种,2003年通过国家审定,适于黄淮南片(苏北、皖北、豫中、豫北等地)中、高肥力地块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