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8篇
林业   43篇
农学   16篇
  1篇
综合类   101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23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西南林业大学老校区校园内主要道路上的行道树,采用观察记录、道路取样以及数据分析等方法,对学校行道树树种类型、配植方式、景观特点及其整体栽植情况进行研究和分析。结果显示,西南林业大学老校区校园内主要道路共有12种行道树,隶属8科11属,学校内行道树品种及数量相对较少,个别行道树存在配置方面的问题。在调查研究和数据分析的基础上,为校园行道树管理和学校今后发展方向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以野生连瓣兰和组培连瓣兰为试材,采用内生真菌分离鉴定、内生真菌与连瓣兰组培苗的共生培养以及制作石蜡切片对其菌根结构进行观察等方法,研究菌根真菌对连瓣兰生长的影响,并找出适合连瓣兰生长的菌根真菌。结果表明:从保山野外采集的12株连瓣兰中分离得到的10个菌株中,有3株适合与组培苗进行共生培养,分别是丝核菌属(Rhizoctoniasp.)、毛壳菌属(Chaetomiumsp.)、镰刀菌属(Fusariumsp.),其中丝核菌效果最佳,对无菌组培苗生长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并在无菌组培苗根部形成菌丝结。  相似文献   
3.
采用野外观察和实验室检测方法,对云南省个旧市冷墩村的木棉花部结构、雄蕊特征、花粉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自然种群中花部形态特征具有一定变异性,3层雄蕊变异系数大小关系显著。在湿度为60%、温度为35℃时花粉活性最强。研究发现,木棉雄蕊长短变化可能有利于不同传粉生物传粉效率提高和增强适应性;木棉高层雄蕊花药个体大、花粉数量多、活性高,适应干热河谷传粉繁殖条件;温度较低时,底层花药花粉活力相对较高,可为逆境环境下木棉高层花药受损后提供后备花粉源。文章就木棉花部形态与繁殖关系、木棉形态及花粉活力对繁殖的影响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4.
采用乙醇超声提取,加水悬浮,依次用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萃取,测定了石油醚相、氯仿相、乙酸乙酯相和水相4部分的黄酮含量,并以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普通变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5种细菌为供试菌株,采用抑菌圈法测定了其抑菌活性。石油醚相、氯仿相、乙酸乙酯相和水相的黄酮含量分别为3.47%、14.49%、9.13%和0.43%,其中,乙酸乙酯相具有显著的抑菌效果,其它相抑菌效果不显著,乙酸乙酯对供试菌株枯草芽孢杆菌、普通变形杆菌、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最低抑菌浓度(MIC)分别为1.5、1.5、3.0、2.0和2.5mg/m L。  相似文献   
5.
筇竹叶片解剖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石蜡切片技术,对筇竹(Qiongzhuea tumidinoda)叶片进行了解剖学研究,并对其显微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筇竹叶片表皮细胞长5.22~20.38μm,宽3.90~14.68μm;泡状细胞长14.98~34.88μm,宽9.99~32.97μm;叶肉细胞长7.67~25.20μm,宽2.68~13.86μm;薄壁细胞长5.68~13.74μm,宽2.70~10.09μm,厚壁细胞长3.11~11.64μm,宽1.83~8.19μm。筇竹叶片在解剖结构上存在变异,各指标变异系数为9.30%~26.08%,除个别指标外,变异系数均在15%以上;构建了筇竹叶片各类细胞长宽之间的回归方程,可用各类细胞的宽度对各类细胞的长度进行预测。发现仅少数指标之间存在差异,多数指标不同年龄之间的差异并不显著,筇竹秆龄并没有对叶片形态特征产生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6.
红花山玉兰组织培养外植体的选择及其消毒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筛选出红花山玉兰组织培养适宜的外植体类型及其消毒方法,为红花山玉兰的无性繁殖提供技术支持,对灭菌时间、外植体类型和取材时间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茎段和顶芽的存活率分别为40.0%和33.33%,较叶片和叶柄的存活率高,且茎段和顶芽的存活率较叶片的存在显著差异,二者的死亡率均与叶柄和叶片的存在显著差异;茎段和顶芽为适宜的外植体。茎段在6月取材优于12月,且采用0.1%的升汞消毒10 min,其存活率为40.0%;顶芽在6月和12月取材均可,消毒后去除托叶能够有效地降低顶芽的污染率,提高其存活率。最佳消毒组合:先用75%的酒精表面喷洒预处理,再用0.1%的升汞消毒10 min,之后去除顶芽的托叶。该方法污染率和死亡率低,存活率最高,依次分别为6.67%、7.78%和85.55%,且芽启动率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低温等离子体对华山松种子的诱变效果,为利用等离子体诱变进行植物遗传改良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方法]用150、180、210、240、270及300W6种功率等离子体对华山松种子进行诱变处理,以不进行诱变处理作对照,测定诱变后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幼苗生长180 d后,观察幼苗苗高、地径和幼苗生长变异系数,分析等离子体对华山松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180、210、240W低温等离子体处理的华山松种子发芽率分别达70.67%、74.67%和72.00%,与对照(57.33%)的差异显著(P<0.05,下同);幼苗苗高分别为8.90、8.32和8.20 cm,与对照(7.83 cm)的差异显著;幼苗地径以210W处理最粗(1.88 mm),与对照(1.62 mm)、300W处理(1.50 mm)差异显著.270、300 W低温等离子体处理的华山松种子发芽率分别为47.33%和28.67%,分别比对照低10.00和28.66个的百分点;幼苗苗高分别为7.11和7.14 cm,明显低于对照;300W处理的幼苗地径粗低于对照,且差异显著.300 W处理幼苗苗高和地径粗的诱变系数最高,分别为28.43%和24.67%.[结论]270 W以下等离子体能促进华山松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利用300 W低温等离子体诱使华山松幼苗苗高和径粗发生变异的系数较高,便于进行华山松的良种选育.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黄连种子萌发及幼苗生理特性的研究,寻找提高黄连种子及幼苗在盐胁迫条件下抗性能力的途径。[方法]用100mmol/L的Na Cl模拟盐胁迫,在外源水杨酸(SA)处理后,对黄连种子的发芽势(Gv)、发芽率(Gr)、发芽指数(Gi)、活力指数(Vi),以及黄连幼苗叶片细胞质膜透性、O2-·产生速率、H2O2含量、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游离脯氨酸及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进行测定。[结果]Na Cl胁迫下的黄连种子萌发受到显著抑制,但在经过不同浓度的SA处理后,各萌发指标均有升高。试验结果表明,外源SA处理显著提高了黄连种子发芽势、发芽率、萌发指数和活力指数,明显提高了盐胁迫下黄连幼苗叶片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脯氨酸含量,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降低了叶片丙二醛(MDA)含量、质膜透性、O2-·产生速率及H2O2含量。[结论]外源SA通过提高黄连种子的萌发指数,提高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降低细胞质膜氧化程度,有效地减缓Na Cl胁迫对黄连种子及幼苗产生的伤害,提高了种子及幼苗的抗盐能力。  相似文献   
9.
对山地不同种植密度下小桐子株高、地径、分枝数、东西冠幅生长情况进行分析,得出小桐子山地种植的最佳密度,以获得较高的生物量。结果表明,1 m×1 m是山地种植条件下1 a生小桐子营养生长的最佳密度;若要获得较高的小桐子种子产量,需适当降低种植密度。  相似文献   
10.
微生物学涉及理论知识与实验操作,如何有效地让学生尽快建立学科知识架构一直是教学的难点,而大数据时代的各种技术手段,为我们建立不同知识点对应不同教育方法和不同学生的教学质量反馈数据提供了可能,本文将探索大数据时代下的微生物教学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