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红网纹草组织培养外植体消毒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天津农业科学》2015,(8):115-119
以红网纹草的顶芽、叶片、茎段为外植体,对其进行最佳消毒方法的研究。首先以叶片为外植体,筛选最适宜的次氯酸钠浓度和升汞浓度,即进行不同浓度次氯酸钠(1%,2%,5%)和升汞(0.05%,0.10%,0.15%)的单因素试验。继而进行外植体(顶芽,叶片,茎段)、2%次氯酸钠消毒时间(0,5,10 min)、0.10%升汞消毒时间(0,5,10 min)3因素3水平的L9(34)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在单因素试验中,适合红网纹草外植体的次氯酸钠和升汞浓度分别为2%和0.10%;在正交试验中,茎段与叶片污染率相同,均低于顶芽,但茎段成活率最高,因而为理想的外植体,最佳的消毒方法是将茎段外植体在2%的次氯酸钠中消毒5 min,再在0.10%的升汞中消毒5 min。此种消毒方法污染率和死亡率最低为0,存活率最高为100%,是适宜红网纹草的最佳消毒方式。  相似文献   

2.
韩如刚  林茂祥  刘杰  肖波  李娟  张军  申杰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3):14021+14051-14021,14051
[目的]为研究胡豆莲组织培养技术奠定基础。[方法]采用不同消毒方法处理胡豆莲不同外植体。[结果]胡豆莲组织培养最佳外植体为无病害的新抽嫩叶;最佳消毒方式为用70%的乙醇浸泡30 s、0.1%HgC l2溶液消毒3 m in,其污染率和存活率分别为16.67%和83.33%。[结论]该方法污染率相对低,而存活率较高。  相似文献   

3.
分别以北沙参田间栽培苗及温室盆栽苗的幼嫩叶片、田间高畦栽培苗的幼嫩根尖和温室水培苗的幼嫩叶柄为外植体,研究不同消毒组合对外植体污染率的影响。结果表明,75%酒精消毒20 s后再用0.1%升汞消毒5 min,接种外植体的存活率较高,且污染率较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筛选柴胡外植体组织培养的最佳消毒条件。[方法]选择饱满的"川北柴1号"种子,经25、100、200 g/L Na Cl O分别消毒处理5、10、30 min,接种于MS培养基中,考察其污染率及存活率。[结果]柴胡种子作为外植体组织培养最佳消毒条件是100 g/L Na Cl O处理30 min,污染率仅为6.7%,存活率为86.7%。[结论]为柴胡进一步的组织培养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山桃外植体的安全消毒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甘肃山桃为材料,采用75%的乙醇、0.1%的氯化汞(HgCl2)、消毒片(有效氯500 mg/片)、新型植物组织培养防污染杀菌剂植培灵和益培隆,对材料茎段消毒效果行进比较,以筛选出合理有效的消毒方法来替代氯化汞消毒。结果表明:采用0.1%的氯化汞(HgCl2)与75%乙醇组合使用的消毒效果要明显好于消毒片,植培灵和益培隆的污染率均为0%,其中益培隆的死亡率高于植培灵。综合考虑污染率、死亡率、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以及废液对环境的影响等因素,植培灵为替代传统氯化汞(HgCl2)消毒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6.
锥栗组织培养外植体消毒和选择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锥栗为材料,研究了锥栗不同外植体与不同消毒方法对离体组织培养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胚是离体培养的良好材料;用70%酒精浸30 s后,以0.2%HgC l2+吐温80消毒7-9 m in,消毒效果最好;接种方式是远轴面朝上平放最好.  相似文献   

7.
番木瓜(Carica papaya L.)外植体消毒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消毒剂组合、消毒时间及热水处理对优良番木瓜成龄株芽的消毒效果,结果表明,番木瓜外植体采用75%酒精—15%次氯酸钠—0.1%升汞消毒剂组合,且0.1%升汞消毒时间为17 min时,消毒效果最好。在使用消毒剂前,采用热水处理番木瓜外植体,可以降低污染率。  相似文献   

8.
叶底红叶片外植体消毒方法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正交设计,对叶底红叶片外植物体进行不同消毒方法的灭菌效果比较和愈伤组织的诱导研究。结果表明,其最佳灭菌措施为:自来水冲洗60min、0.1%升汞浸泡25min、次氯酸钠20min。  相似文献   

9.
费约果外植体消毒处理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获得无菌、生长正常的费约果外植体,从而进行组培快繁。[方法]通过选用费约果不同组织部位作为外植体,采用不同消毒方法及不同预培养的培养基来进行费约果的外植体制备试验,从中筛选出适合的条件。[结果]采用费约果新梢为外植体,用0.1%HgCl2消毒4 min后,在含有羧苄青霉素、硫酸链霉素附加DTT、Vc的1/2MS培养基上预培养21 d获得的外植体消毒效果最好。[结论]获得了生长健壮的费约果外植体,为其快速繁殖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辣木茎段的最佳消毒方法。[方法]以辣木茎段为外植体,用不同消毒剂(升汞、次氯酸钠),选用不同浓度,在不同消毒时间下对辣木茎段进行消毒处理。[结果]次氯酸钠最佳消毒组合为浓度15 g/L消毒20 min,污染率为26%,成活率为34%。升汞最佳消毒组合为0.20 g/L消毒液消毒5 min,污染率为2%,成活率达84%。[结论]辣木茎段最佳消毒方法为:在75%酒精中浸泡30s后,用0.20 g/L升汞处理5 min,污染率为2%,成活率达84%。  相似文献   

11.
以马缨杜鹃组织培养苗为试材,进行了壮苗和生根培养基配方的研究,为最终建立马缨杜鹃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技术体系奠定基础.结果表明,壮苗的最适培养基为添加蔗糖20 g·L-1和卡拉胶6 g-L-1的WPM,最适于生根的培养基为WPM+NAA 0.5 mg·L-1+IBA 1.00 mg·L-1+活性炭0.2%+蔗糖20 g·L-1,生根率达到85.0%.  相似文献   

12.
马缨杜鹃组培苗移栽基质的筛选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马缨杜鹃组培生根苗为材料,研究了不同移栽基质对马缨杜鹃组培苗移栽成活率及生长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园土+腐殖土+珍珠岩(1:1:1,体积比)是马缨杜鹃组培苗最适宜的移栽基质,其成活率最高,生长状况最佳.  相似文献   

13.
天女木兰的组织培养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以天女木兰幼树和一年生的实生苗的幼嫩茎段为外植体,采用不同激素配比的培养基对天女木兰的组培技术进行了研究,培育出了天女木兰的组培苗。适宜天女木兰侧芽分化的培养基为:B5 0.5mg·L-16-BA 0.3mg·L-1IBA;适宜生根的培养基为:1/4MS 1.0mg·L-1IBA 0.5mg·L-1NAA。  相似文献   

14.
天女木兰组织培养的抗褐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欢  杜凤国  张志翔  齐翠翠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4):3107-3109,3118
从外植体类型、外植体预处理方法、培养基类型、抗褐化剂类型及培养条件等方面研究了天女木兰(Magnolia sieboldiiK.Koch)组织培养过程中的褐化问题.结果表明,B5培养基对防止外植体褐化效果好,外植体在MS培养基中褐化严重.外植体的取材部位与天女木兰的褐化程度密切相关,侧芽褐化率相对较低,其次是顶芽,带芽的茎段褐化率最高.在B5+0.5 mg/L 6-BA+0.3 mg/L IBA培养基中添加适宜浓度的抗氧化剂、吸附剂有利于抑制天女木兰的褐化,抗褐化效果是聚乙烯基吡咯烷酮(PVP)>维生素C(VC)>活性炭(AC).用1 g/L VC浸泡外植体4·h可有效减轻褐化.培养初期一定的低温和暗培养可以减轻天女木兰的褐化.  相似文献   

15.
红掌组培过程中外植体褐化问题的解决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红掌组培过程中外植体褐化影响组培成活的问题,通过对外植体采用不同消毒方法处理、对培养基进行改良、调节和对培养条件选择等方面进行研究,发现:红掌在接种前先用抗氧化剂处理和在培养基中添加相应的抗氧化剂有助于减少外植体的褐化,从而为提高红掌的组培繁殖率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对红叶樱花外植体采集时期和采集部位进行研究,筛选了红叶樱花的启动、增殖和生根培养基,并研究了赤霉素和黑布遮光对株高的影响。结果表明:红叶樱花外植体的最佳采集时期在4-5月,以当年萌发的半木质化枝条中、上部芽萌发最好;启动培养基为改良MS+6-BA 1.0mg/L+NAA0.5mg/L+蔗糖30g/L+琼脂6g/L时,成芽率达到93.3%;在改良MS培养基中添加0.8mg/L的6-BA时,增殖系数达到2.21;在接种后5d进行黑布遮光处理10d,然后见光培养,可以增加株高,株高最高达2.24cm;最佳的生根培养基为1/2MS+IBA 0.05mg/L+NAA 0.05mg/L+蔗糖20g/L+琼脂6g/L,生根率达100%。  相似文献   

17.
以湖南本地种的蕙兰种子和春兰新芽为外植体,以75%乙醇、0.1%升汞、10%次氯酸钠为消毒剂设计了6个消毒方案进行外植体消毒试验。结果表明:蕙兰种子组织培养时采用75%酒精45 s+0.1%升汞消毒8min的效果较佳,75%酒精45 s+0.1%升汞消毒5 min对春兰新芽组培灭菌效果较好;同时,升汞的消毒效果总体优于次氯酸钠,但需要掌握消毒时间,以免过度处理给外植体造成伤害导致其死亡。  相似文献   

18.
为降低手掌参组培过程中外植体的褐化程度,从表面消毒剂和消毒时间、活性炭和VC的使用、暗培养、光照强度、转瓶间隔时间等方面对手掌参外植体的抗褐化方法进行了探索,以期为建立高效稳定的手掌参再生体系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手掌参的芽部用75%酒精表面消毒20s→无菌水冲洗2次→用0.1%升汞消毒处理10min→无菌水冲洗6次→接种于MS+KT 0.5mg/L+ZT 0.5mg/L+NAA 1.0mg/L+AC 1.0g/L+VC2.0mg/L培养基中→暗培养5~10d(3d转瓶1次)→2 000lx光照条件下培养,其生长良好,褐化程度大大减轻,褐化率由93.33%下降为48.2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