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873篇
  免费   1100篇
  国内免费   1700篇
林业   1355篇
农学   1361篇
基础科学   888篇
  2139篇
综合类   7840篇
农作物   1186篇
水产渔业   787篇
畜牧兽医   2863篇
园艺   1333篇
植物保护   921篇
  2024年   82篇
  2023年   378篇
  2022年   836篇
  2021年   878篇
  2020年   776篇
  2019年   737篇
  2018年   552篇
  2017年   855篇
  2016年   634篇
  2015年   860篇
  2014年   920篇
  2013年   1095篇
  2012年   1573篇
  2011年   1612篇
  2010年   1489篇
  2009年   1231篇
  2008年   1274篇
  2007年   1182篇
  2006年   981篇
  2005年   728篇
  2004年   451篇
  2003年   273篇
  2002年   309篇
  2001年   207篇
  2000年   219篇
  1999年   128篇
  1998年   62篇
  1997年   44篇
  1996年   51篇
  1995年   43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33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7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3篇
  1976年   2篇
  1974年   2篇
  1971年   2篇
  1962年   2篇
  1956年   5篇
  1955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为探讨沙棘内生菌提取物作为生物刺激素对盐胁迫下水稻幼苗生长的影响,于沙棘内生菌宛氏拟青霉(Paecilomyces variotii)中提取了生物刺激素PVE(Paecilomyces variotii extracts),并经液相色谱对PVE的活性物质进行了富集纯化。通过水稻液培试验,设无盐(CK)、添加NaCl(NS)、添加PVE和NaCl(PN1)、添加PVE纯化物和NaCl(PN2)4个处理,研究生物刺激素对水稻的耐盐效应。结果表明,施用生物刺激素能够缓解盐胁迫对水稻生长造成的严重抑制。PN1、PN2处理较NS处理提高了叶片与根系的干质量,减少了植株体内的水分流失,增加了根系的直径和吸收面积,但根长相较于CK处理无显著差异;PN2处理叶片鲜质量、叶片含水量、根系含水量较PN1处理分别增加了12.44%、1.13%和0.42%。与NS处理相比,PN1和PN2处理叶片光合速率分别提高了34.08%和40.82%,蒸腾速率分别提高了23.90%和18.86%,PN1和PN2处理还显著提高了叶片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使丙二醛(MDA)含量分别降低了28.36%和20.97%。PN2处理叶片和根系中的Na+含量较NS处理分别降低了36.31%和10.85%,从而降低了Na+/K+,保证了植株体内的离子平衡。研究表明,PVE及PVE纯化物在极低的浓度下具有较高的生理活性,并通过减少水分流失、促进根系生长、提高光合速率来减轻氧化损伤,同时以降低Na+流入的方式缓解盐胁迫对水稻幼苗的影响。  相似文献   
92.
反刍家畜胃肠道甲烷排放是重要的温室气体排放源,减少反刍家畜胃肠道甲烷排放有助于缓解全球温室效应和提高家畜饲养效率。本论文从中国反刍家畜胃肠道甲烷排放现状、瘤胃甲烷生成机制、甲烷生成的日粮营养影响因子和甲烷减排策略与潜力4个方面系统综述反刍家畜胃肠道甲烷排放的研究进展。目前,中国反刍家畜甲烷总排放量超过10 Tg,占全球胃肠道甲烷排放的比例超过15%。反刍家畜胃肠道甲烷排放主要来自瘤胃和后肠道,其中瘤胃甲烷占胃肠道甲烷生成总量的80%以上。二氧化碳还原路径利用瘤胃内的氢和二氧化碳合成甲烷,是瘤胃内生成甲烷的主要路径。瘤胃内的氢还可被相关微生物利用,合成挥发性脂肪酸和微生物蛋白等代谢产物,进而被机体利用。减少反刍家畜胃肠道甲烷排放的关键在于促进瘤胃内氢的利用,以及阻断瘤胃内的氢被甲烷菌利用合成甲烷。甲烷减排的日粮营养调控策略包括优化日粮组成、改善饲料品质、提高瘤胃流通速率、添加氢池和甲烷抑制剂等。大多数营养调控策略的甲烷减排效果小于40%,最新研制的3-NOP抑制剂的甲烷减排效果最高可达80%。但是,一些减排策略的产业化应用还受添加剂残留、抗生素禁用、食品安全、产品价格和消费者喜好等因素影响。牧场管理和遗传选育也是降低甲烷排放量的重要手段,过去100年来已实现每千克标准乳的甲烷排放量减排效果为57%。未来反刍家畜胃肠道甲烷研究将主要集中在低排放品种的遗传选育、不同营养调控策略间的组合效果、甲烷减排的经济效益和可持续性、家畜生长性能与健康、食品安全、消费者喜好等方面。  相似文献   
93.
长期施肥对黄土旱塬农田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磷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研究长期不同施肥方式对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磷含量的影响,以国家黄土高原农业生态试验站长期定位施肥试验为研究对象,选取不施肥(CK)、单施氮肥(N)、单施磷肥(P)、施氮磷肥(NP)、单施有机肥(M)、氮肥配施有机肥(NM)、磷肥配施有机肥(PM)、氮磷肥配施有机肥(NPM)8个处理,应用氯仿熏蒸-浸提法和生态化学计量比,研究了30 a不同施肥方式下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磷含量变化及其与土壤基本理化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长期施肥较CK处理均能提高土壤微生物量氮、磷含量;与CK相比,施用化肥处理的微生物量碳含量均有所降低,而微生物量氮、磷含量显著提高;除NM处理外,施用有机肥处理的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磷含量较CK处理均显著提高。长期单施化肥、有机肥和化肥有机肥配施处理的微生物量C∶N显著低于CK处理,等量施磷处理(P、NP、PM、NPM)的微生物量C∶P、N∶P均低于CK和其余施肥处理,而NM处理的微生物量C∶P、N∶P显著高于其余处理。冗余分析显示,土壤全氮(F=13.9,P=0.002)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影响最大,解释了微生物量变化的5.3%,各理化性质的影响顺序为全氮全磷pH有机质;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微生物量碳、磷分别与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呈显著正相关,土壤微生物量氮与有机质、全氮呈显著正相关。长期单施化肥使土壤酸碱度发生改变,对微生物的生命活动产生抑制作用。而长期化肥配施有机肥能不同程度提高土壤养分含量,促进土壤微生物的生长繁殖,进而增强微生物对碳、氮、磷等元素的吸收利用,对于提高土壤肥力和肥料利用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4.
不同有机肥对矿区复垦土壤磷素矿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究不同有机肥对采煤塌陷复垦土壤磷素的矿化特征。【方法】采用室内培养试验,以不施肥处理为空白处理(CK),研究了施用3种有机肥(鸡粪、猪粪、牛粪)对矿区复垦土壤速效磷的动态变化,并综合其矿化过程中的磷酸酶活性及磷转化强度,分析了不同有机肥对矿区复垦土壤磷生物有效性的影响。【结果】①在整个室内恒温培养过程中,各施肥处理的速效磷量均随培养时间延长呈下降趋势,不同培养时期速效磷量大致呈现出:鸡粪>猪粪≥牛粪>化肥>CK。培养结束时(105d),鸡粪、猪粪和牛粪处理较化肥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速效磷量(18.56%~37.09%);鸡粪处理较猪粪和牛粪处理速效磷量显著提高了11.93%~15.62%,而猪粪和牛粪处理间差异不显著;②在整个室内恒温培养过程中,拟二阶动力学模型能较好地反映各施肥处理速效磷释放过程,其次为Elovich模型和幂函数模型,而粒内扩散模型拟合效果较差。③在整个培养时期施有机肥处理的磷酸酶活性显著高于化肥处理,提高幅度为39.14%~120.70%。④培养前期(0~14 d),猪粪处理与化肥处理对土壤有机磷转化强度影响较大,二者间差异不显著,且猪粪处理较牛粪、鸡粪处理能显著提高有机磷转化强度,分别提高了41.51%和86.52%;在培养中后期(42~105d)各施肥处理的有机磷转化强度差异均不显著。【结论】施用有机肥能促进矿区复垦土壤磷素矿化,其中鸡粪较猪粪和牛粪对提高土壤有效磷量作用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95.
柑橘大实蝇成虫对9种植物提取物的嗅觉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对柑橘大实蝇具有引诱或拒避作用的植物精油或挥发物,通过Y形嗅觉仪分别测定柑橘大实蝇雌、雄成虫对橘子精油、橙叶精油、橙花精油、柠檬桉精油、薄荷素精油、栀子花精油、D-柠檬烯、芳樟醇和月桂烯的选择率。结果表明,柑橘大实蝇雄虫倾向于选择橘子精油、橙花精油、D-柠檬烯、柠檬桉精油、栀子花精油,雌虫倾向于选择芳樟醇和柠檬桉精油。柠檬桉精油对柑橘大实蝇雌虫和雄虫均有显著的引诱作用,雌虫对柠檬桉精油的选择率为52.38%,雄虫的选择率也达到了50%。本研究为开发对柑橘大实蝇雌、雄成虫均具有引诱作用的引诱剂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6.
柞蚕新品种永青是以“青六号”为基础材料,利用系统选育手段,采用分区饲养、系统分离、定向培育的方法,同时兼顾各项经济指标的综合平衡,通过9年18代的系统选育,育成的具有青黄蚕血统的柞蚕新品种。选育结果:全茧量12.47g,千粒茧重11.99kg,虫蛹统一生命率94.81%;与吉柞88-2、方山黄杂交,增产幅度达15.5%以上。  相似文献   
97.
以‘金鹏10号’番茄幼苗为试材,研究了外源没食子酸丙酯(PG)对低温逆境下番茄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源PG诱导能明显提高番茄幼苗的抗冷性;与低温对照相比,经PG诱导的番茄幼苗叶片的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降低,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叶绿素、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显著提高。其中,PG浓度为2.0mmol/L的处理表现最佳。  相似文献   
98.
董敏  黄颖洁 《农业工程》2016,6(4):125-127
中缅木材贸易主要是双边边境地区之间的木材进出口贸易,是中国历史最为悠久的木材进口贸易之一,有着独特的特征,一直受国际社会广泛关注,却鲜有相关研究。对中缅边境木材贸易形成和发展的深厚背景,包括历史、经济以及社会等进行了深度分析,有助于更加深入地理解中缅边境木材贸易。   相似文献   
99.
生物质废弃物发酵系统是一个大时滞系统,针对生物质发酵系统中的热能控制存在波动大、振荡多和超调大的问题,提出基于改进入侵杂草算法优化的PID生物质废弃物发酵热能控制方法,运用改进入侵杂草算法对PID控制器的参数进行在线调整。算例仿真表明,所提方法能够快速、稳定且高精度地实现对生物质废弃物发酵系统的热能控制,为沼气制取提供了稳定的热能环境,实现了沼气的稳定供应。   相似文献   
100.
AIM: To investigate the pathogenesis of chronic obstructive disease (COPD) in mice by using nasal drip of cigarette dust particles (DSP) induced pulmonary function damage model.METHODS: BALB/c mice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LPS 100 mg/L group, DSP 0.75 mL/L group, DSP 1.5 mL/L group and DSP 3 mL/L group for 30 days. The method of nasal drip was used for 30 days to establish the COPD model. Rrs, Ers, Crs, Est, Cst, P-3/8Rn, P-3/8G and P-3/8H were measured for evaluating lung function of the mice in each group by the method of FlexiVent. The effect on the increase of airway resistance induced by methacholine (Mach) was determined using main bronchial rings by Myograph method. The HE, Masson and Resorcinol fuchsin staining of mouse tracheas and lung tissues were conducted. RESULTS: Continuous nasal drip with DSP for 30 days increased Rrs, Ers, Est, P-3/8Rn and decreased Crs, Cst, P-3/8G and P-3/8H in the mice. DSP significantly shifted the dose-effect curve of tracheal contraction induced by Mach to the left, increased the sensitivity of the airway to Mach, and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maximal contractile airway effect of Mach. Exposure to DSP caused fibrosis of airway subepithelial, deposition of collagen in the airway basement membrane under the reticular plate, induced reticular plate thickening, pulmonary bronchial lumen serious deformation, and the inflammatory cell infiltration in the lung of mic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alveolar wall muscle fibers and collagen fibers were also observed. CONCLUSION: The lung function and pathomorphological changes of COPD mice induced by 30 days nasal drip of cigarette dust particles were similar to those of human COP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