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6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13篇
林业   20篇
农学   6篇
基础科学   23篇
  23篇
综合类   118篇
农作物   8篇
水产渔业   58篇
畜牧兽医   59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冬小麦新品种陇中4号以F2代杂交组合200616为受体进行回交,用外源DNA堰麦草为供体通过花粉管通道法人工导入技术,经过多年“多代集团混合选择技术”选育,在不同生态区域条件下鉴定选育而成。在2012 — 2014年度甘肃陇中片冬小麦区域试验中,2 a 9点(次)折合平均产量4 590.90 kg/hm2,较对照品种陇中1号增产7.28%。陇中4号属强冬性,中晚熟,生育期246~282 d,越冬率85%~90%。株高70.0~93.5 cm,穗长7.0~8.0 cm,穗粒重1.7~2.6 g,千粒重40.5~48.5 g,容重704~754 g/L。对条锈病免疫;抗寒性3级;抗旱性3级,抗旱指数0.914。适宜在甘肃定西、白银、平凉、庆阳,宁夏固原,青海贵德等地年降水量350~450 mm,海拔1 700~2 380 m的干旱、半干旱区种植。属优质抗寒抗病旱地品种。  相似文献   
122.
[目的]探讨饲料中不同肌醇水平对奥尼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Oreochromis aureus)生长、肝脏和肌肉脂肪含量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为罗非鱼脂肪肝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进一步提高奥尼罗非鱼的养殖效益.[方法]分别以肌醇添加量为0.00%、0.01%、0.02%、0.03%和0.04%的饲料进行奥尼罗非鱼养殖试验,70 d后心脏采血,用PUZS-3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血清生化分析,同时解剖取鱼体背部肌肉和肝脏,烘干后用索氏抽提法测定肝脏和肌肉脂肪含量.[结果]当肌醇添加量为0.03%时,奥尼罗非鱼的增重率达到峰值[(5196.30±716.68)%],饲料系数( 1.47±0.04)、肝体比[(3.31±0.03)%]、肝脏脂肪量[(39.20±6.03)%]相对较低,血清胆固醇浓度较高(3.96±0.37 mmol/L),但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浓度相对较低,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乳酸脱氢酶、胆汁酸等的活性也相对较低.[结论]饲料中肌醇的添加量要严格控制,同时要注意选好肌醇的添加时机,根据奥尼罗非鱼在不同的生长阶段、生理状态及环境条件下的实际需要量进行添加.  相似文献   
123.
试验旨在探讨迷迭香酸与抗菌药联合体外抗含fosA3耐药基因大肠杆菌的效果。本试验对临床分离的细菌进行鉴定,确定细菌所含耐药基因种类,用牛津杯法测定迷迭香酸的抑菌活性,平板涂布法测定迷迭香酸的杀菌活性,采用96孔反应板二倍微量稀释法分别检测迷迭香酸与抗菌药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再用微量棋盘稀释法测定迷迭香酸与抗菌药联合作用后的分级抑菌浓度指数(FICI)。结果显示,分离到含fosA3耐药基因大肠杆菌;迷迭香酸的MIC为640 μg/mL,迷迭香酸与环丙沙星、左旋氧氟沙星、黏杆菌素、加替沙星、阿米卡星、头孢他啶、头孢噻呋钠联合应用后其FICI≤0.5,有协同作用;与头孢曲松钠、诺氟沙星、痢菌净联合应用后0.5fosA3基因大肠杆菌有一定的抑菌活性和杀菌活性,其与部分抗菌药联合应用后,抗菌药体外抗菌活性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124.
为了揭示覆膜滴灌对稻田CH_4综合排放的影响,采用比较分析法分析了覆膜滴管条件下稻田甲烷的排放变化。试验采用覆膜滴灌Ⅰ、覆膜滴灌Ⅱ和漫灌3个处理,分别对当地高产主栽品种吉旱1号进行CH_4排放通量的测定。结果表明,覆膜滴灌稻田CH_4排放通量显著高于漫灌稻田;覆膜滴灌处理条件下,土壤含水率高的覆膜滴灌Ⅰ稻田CH_4排放通量高于覆膜滴灌Ⅱ,说明土壤水分是稻田CH_4排放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3个处理下CH_4的排放趋势大体一致,排放高峰均出现在水稻分蘖的前中期和拔节孕穗期,说明覆膜滴灌未改变稻田CH_4排放的进程。  相似文献   
125.
试验旨在探讨饲料中不同钙磷水平对禾花鲤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骨骼及肝脏组织形态的影响。试验以氯化钙为钙源设2个钙水平:0、0.5%(A、B),以磷酸二氢钾为磷源设4个磷水平:0、0.5%、1.0%、1.5%(1、2、3、4),采用交叉组合制备A1(0钙、0磷)、A2(0钙、0.5%磷)、A3(0钙、1.0%磷)、A4(0钙、1.5%磷)、B1(0.5%钙、0磷)、B2(0.5%钙、0.5%磷)、B3(0.5%钙、1.0%磷)、B4(0.5%钙、1.5%磷)8组等氮饲料,选择初始体重为(4.46±0.02) g的禾花鲤1 440尾,随机分为8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60尾鱼,养殖60 d。试验结果表明:(1)禾花鲤的终末体重(FBW)、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在钙磷水平分别为0.5%、1.5%(B4)时达最大值,显著大于A4和B1组(P<0.05)。饲料系数(FCR)在钙磷水平分别为0.5%、1.5%时达最小值,显著低于A4和B1组(P<0.05)。(2)饲料磷水平升高显著降低禾花鲤粗脂肪含量(P<0.05)。粗蛋白含量随饲料磷升高而增加,与不添加钙组...  相似文献   
126.
为探明金神农山地中棵烟理想株型的调控技术,采用了定点定株观测方法,调查了中棵烟的农艺性状、长势长相、外观质量,分析了经济性状、化学成分、感官质量,追本溯源了中棵烟形成的调控技术。结果表明,培育中棵烟,壮苗是基础,健康土壤是根基,平衡施肥、合理密植是关键,适时早栽、科学打顶、合理留叶是保障烟株个体发育成中棵烟理想株型的重要技术措施,成熟采收,分类编烟,合理上炕,科学烘烤是实现中棵烟烤后烟叶"黄、亮、软、香"的重要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27.
秸秆还田量对土壤和马铃薯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增强土壤保水续墒,改善土壤质地和团粒结构,提高土壤水分利用效率,以定薯3号为材料,设计玉米秸秆量0、5 000、10 000、15 000、20 000 kg/hm25个处理,3次重复,小区面积33 m2(6.0 m×5.5 m),研究了玉米秸秆还田量对土壤水分含量、容重、马铃薯产量品质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施用秸秆处理的马铃薯块茎中淀粉含量提高0.04~0.92百分点,干物质提高0.18~0.60百分点,商品薯率提高5.2~21.5百分点,产量提高10.68%~54.33%,水分利用效率提高5.93%~30.66%,不同处理对马铃薯产量影响差异显著,施入量为0~15 000 kg/hm2时,马铃薯产量呈上升趋势,超过15 000 kg/hm2产量呈下降趋势,建议推广施用量为15 000 kg/hm2。  相似文献   
128.
南方大口鲶的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方大口鲶(Sluruiner。dlonadlschen)俗称大口鲶,主要分布在我国长江流域的大江河之中,是一种以鱼虾为食的大型肉食性经济鱼类。该鱼具有个体大,生长快,肉质细嫩,含肉率高,广温耐寒,易入工驯养等优点。近年来,南方大口鲶日益受到养殖者的青睐,养殖效益显著,其苗种的需求量也日益增加。现将大口鲶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技术介绍如下。1人工因植1.1亲鱼的培育选择水面2亩左右,水深1·5~2·0米,塘底淤泥较少的池塘作为亲鱼培育地。要求水源充足,无污染,排灌方便。每亩放养3~4龄亲鱼30组左右,塘中混养部分小规格的罗非鱼、鲤…  相似文献   
129.
为了探究低氧胁迫下中华圆田螺(Cipangopaludina cathayensis)肝脏组织基因的差异表达,本研究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中华园田螺低氧胁迫组(2.5 mg/L)和常氧组(6.9 mg/L)某些基因的差异表达,并对差异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进一步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RT-qPCR)对关键差异表达基因进行验证。结果显示,测序共获得232 379条基因(unigenes),与对照组比较,低氧胁迫组筛到176个差异基因,包含64个上调基因和112个下调基因。GO功能注释分析显示,差异基因主要富集在生物学过程中的几丁质代谢过程和含氨基葡萄糖的复合代谢过程,细胞组分中的胶原三聚体成分,分子功能中的几丁质结合功能和糖衍生物结合功能。KEGG通路富集分析显示,差异基因主要集中于环境信息处理、遗传信息处理、代谢和生物系统这4大类通路。6个关键差异基因的RT-qPCR结果显示,热休克蛋白70B2和热休克蛋白β-6基因表达量上调,几丁质酶蛋白4、α-1胶原蛋白(XIV)、α-4胶原蛋白(XIV)、5-磷酸酶蛋白基因表达量下调,证实了转录组测序结果的可靠性。本研究发现,低氧胁迫激活了中华圆田螺适应缺氧的生理活动,并获得了低氧胁迫下中华圆田螺肝脏组织中相关功能基因的表达信息,为深入研究中华圆田螺响应低氧胁迫的调控机制提供了基础数据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0.
饲料糖水平对吉富罗非鱼幼鱼生长和肝代谢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为研究饲料糖水平对吉富罗非鱼幼鱼生长性能和肝代谢功能的影响,实验配制等蛋白、等脂肪含量的8种不同糖水平(10%、15%、20%、25%、30%、35%、40%和45%)饲料,每个糖水平设3个重复,饲养周期49 d,结果显示:(1)饲料糖水平对吉富罗非鱼幼鱼的增重率、成活率、饲料系数和肝体比均有显著影响(P<0.05).饲料糖水平为35%时,罗非鱼增重最快;饲料糖水平为40%时饲料系数最低.(2)随着饲料糖水平的升高,鱼体肌糖原、粗脂肪含量逐渐升高,鱼体肝糖原含量先增加后下降.(3)饲料糖水平对各组鱼血清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血清磷酸果糖激酶活性、总蛋白和总胆汁酸浓度均有显著影响(P<0.05),且随着糖水平的升高,呈上升趋势;而鱼体肝酯酶和脂蛋白脂酶活性则是先上升后下降.(4)饲料糖水平35%时,肝脏组织出现少量细胞脂滴空泡状现象;饲料糖水平40%和45%时,肝脏组织切片有明显的细胞脂滴空泡状、核偏移和细胞质消失现象.肝脏脂滴空泡状面积率与组织脂肪含量具有显著的正相关,与肝脏组织的脂肪肝病变程度成正比.结果表明,吉富罗非鱼苗种饲料以29.10%~ 35.00%的糖水平较利于吉富罗非鱼幼鱼生长及后期的脂肪肝病预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