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5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13篇
林业   20篇
农学   6篇
基础科学   23篇
  23篇
综合类   118篇
农作物   8篇
水产渔业   58篇
畜牧兽医   58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2 毫秒
101.
为了研究饲料不同糖水平对斑点叉尾鮰幼鱼生长和生理机能的影响,配制投喂6 个糖水平(0、8%、16%、24%、32%和40%)的等蛋白、等脂肪试验饲料,经过90 d 试验期后发现:(1)随着饲料糖水平的升高,试验鱼的特定生长率、增重率、蛋白质效率呈现出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饵料系数则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2)饲料糖水平对斑点叉尾鮰肌肉的粗蛋白、粗灰分、水分含量无影响,但对粗脂肪含量有影响,呈现一定的正相关性。(3)血浆葡萄糖浓度、胆固醇含量、甘油三酯含量、总胆汁酸含量等相关血液指标随饲料糖水平变化呈升高的趋势。(4)血浆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的活性随摄入饲料糖水平升高而升高,而碱性磷酸酶含量随饲料糖水平的升高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综合各项研究指标结果认为,在斑点叉尾鮰幼鱼饲料中添加16%~24%的糖含量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102.
做好晒烟成熟度判断与采收工作是获得优质烟叶的关键技术环节。为了更好地指导晒烟生产,提高晒烟的采收成熟度,达到烟叶质量上水平之目的,通过近年来十堰市对晒烟成熟采收技术经验的不断研究,总结出均州名晒烟毛把烟品种的外观成熟特征、成熟度判断标准、成熟采收原则、成熟采收方法,旨在为均州名晒烟成熟度的准确判断与成熟采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3.
根据2010—2012年的调查研究和实践,结合国内先进的烟草害虫防治技术,对均州名晒烟大田期主要的地下害虫、田间有害软体动物、刺吸性害虫、食叶性害虫、潜蛀性害虫等18种害虫提出了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综合防治技术,以期为安全、生态、优质、特色均州名晒烟生产提供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04.
【目的】测定红罗非鱼(Oreochromissp.)稚鱼、雌雄亲鱼的肌肉脂肪酸组成,为红罗非鱼的生物学研究及科学养殖提供基础资料。【方法】采用常规的化学分析方法及气相色谱技术检测红罗非鱼稚鱼与雌雄亲鱼肌肉脂肪酸的组成及含量变化。【结果】从红罗非鱼稚鱼肌肉中检测出10种脂肪酸,雌雄亲鱼肌肉中检测出16种脂肪酸,以C16:0、C16:1、C18:0、C18:In.9、C18:2n.6的含量较高,占总脂肪酸含量的84%以上。红罗非鱼肌肉脂肪酸含量因生长期和性别不同而异,C20:5n.3(EPA)和C22:6n.3(DHA)在稚鱼肌肉中未能检出,雌亲鱼肌肉中含有少量(0.47%h和0.65%),雄亲鱼肌肉含量丰富(1.39%和2.33%);红罗非鱼稚鱼和雄性亲鱼肌肉中,脂肪酸含量次序为:饱和脂肪酸含量(ESFA)〉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MUFA)〉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PUFA),雌性亲鱼肌肉中:∑MlIFA〉∑SFA〉∑PU-FA。【结论】红罗非鱼稚鱼阶段主要依靠∑sFA提供能量以满足其生长所需,雌雄亲鱼则依靠∑MuFA和∑PuFA来提高其繁殖性能。  相似文献   
105.
呕吐毒素毒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呕吐毒素(DON)作为真菌次级代谢产物广泛存在于饲料和谷物中,对人和动物的健康产生危害,文章就呕吐毒素的毒性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6.
陇中6号为2007年由定西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和甘肃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利用外源DNA导入技术,以9767-1-1-3为受体,外源米高粱DNA为供体,通过花粉管通道法进行回交,采用多代集团混合选择技术选育成的高产稳产广适旱地冬小麦新品种.在2016—2018年进行的甘肃省陇中片冬小麦区域试验中,2 a平均折合产量44...  相似文献   
107.
菠菜属藜科菠菜属作物,茎内含有大量的维生素,食用价值较高,生育期短,商品期长,春秋均可种植,产籽率高。菠菜分圆粒和刺粒菠菜两种,收获容易,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利用价值。为进一步规范菠菜制种技术,提高种子纯度等质量指标,增加制种经济效益,现将杂交菠菜制种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8.
不同玉米品种的抗螟性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凯  缪勇  邵正飞 《农学学报》2014,4(12):33-37
为有效地实施玉米害虫的综合治理,通过田间试验研究安徽淮北玉米产区33 个常用玉米品种对玉米螟的抗虫性。结果表明,不同玉米品种的抗螟性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同一品种在心叶期和穗期的抗螟性强弱亦不相同。在玉米心叶期,‘中农大311’、‘中科11’、‘登海3 号’、‘东单80’、‘蠡玉16’、‘郑单23’、‘济单8号’、‘滑玉13’等8个品种的抗螟性较强。在玉米穗期,‘浚单20’、‘齐单1号’、‘中科4号’、‘农大108’、‘鲁单6018’等5 个品种的抗螟性较强。心叶期和穗期的综合抗螟性较强的10 个玉米品种排序为‘中农大311’、‘中科4号’、‘济单8号’、‘郑单23’、‘郑单958’、‘齐单1号’、‘中迪985’、‘农大108’、‘蠡玉16’、‘登海3号’。  相似文献   
109.

DMEM为基础培养基, 通过优化改良培养基及缓冲液的配方, 对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 Lea)外套膜进行细胞培养, 并且以显微观测、RNA/DNA的比值作为该细胞增殖的评价指标, 分别对体外培养细胞的迁出时间、速度、数量以及增殖活力进行测定。分别取体外培养第24108120 小时的细胞进行Hoechst DNA荧光标记, 然后将3组标记细胞植入三角帆蚌外套膜中在蚌体内培养, 在植入后第2472120168216 小时运用RNA/DNA指标检测活体培养的细胞增殖活力。结果表明, 经过优化后的缓冲液和培养基更有利于细胞从外套膜组织中迁出, 迁出速度和细胞数量显著增加(P<0.05), 且细胞的活力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大, 培养至108 h, 细胞活力达到最大, RNA/DNA比值为 24.53, 108 h后显著下降(P<0.05), 显微观测的细胞生长状况与RNA/ DNA指标测定相吻合。对体外培养的细胞植入蚌体外套膜中再进行培养时发现, 对体外培养活力较好的细胞, 活体内环境可增大细胞的活力, RNA/DNA比值最高达到25.45, 但在活体培养168 h 后活力显著下降(P<0.05); 而对体外培养活力较差的细胞, 活体内环境对细胞活力影响不显著(P>0.05)。本研究旨在为三角帆蚌外套膜细胞增殖的深入研究及建株提供基础性资料。

  相似文献   
110.
三角帆蚌内脏团不同部位插核育珠对珍珠囊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三角帆蚌(Hyriopsis comingii)内脏团不同部位进行插核, 研究各组珍珠囊形成、结构以及珍珠质沉积的差异, 从而确定出有利于珍珠形成的插核核位。实验选取内脏团5个部位(I: 斧足内脏团前端; II: 斧足内脏团中部; III: 近生殖腺部; IV: 近胃部; V: 近肾部)进行插核, 并分别在插核后第205090150 (thd)采集内脏团插核部位进行组织固定, 利用石蜡切片、HE染色研究不同插核部位珍珠囊结构及珍珠质沉积情况。结果表明: (1) 插核施术后20 d, II组插核位点最早形成单层低柱状上皮细胞, 为次生珍珠囊; (2) 插核施术后50 d, IIIIII组均形成了珍珠囊上皮细胞, IVV组插核位点未出现类似的柱状细胞。其中IIIII组珍珠囊上皮细胞前端含有大量体积较大的颗粒物; (3) 插核施术后90 d, IIII组珍珠囊细胞间出现大量细胞间隙, III组珍珠囊表皮细胞具有多核现象的细胞数量增多, IIIII组上皮细胞中颗粒物数量增多, IVV组插核位点形成了复层扁平上皮细胞; (4) 插核施术后150 d, IIII组珍珠囊内表皮细胞间隙变少。II组珍珠囊上皮细胞游离端存在大量的微绒毛, 其与III组相似, 珍珠囊上皮细胞细胞核明显增多, 颗粒物减少。该时期, IV组在插核位点上形成了不连续的低柱细胞、V组插核位点仍未出现珍珠囊细胞。(5) 三角帆蚌在插核术后养殖150 d, IIIIII组珠核表面出现明显的珍珠质沉积, IIIII组珍珠质沉积均匀, I组不均匀, 并且II组沉积的珍珠层厚度(0.85 mm±0.06 mm)显著大于IIII(P<0.05; 0.62 mm±0.07 mm, 0.56 mm±0.03 mm), IVV组珠核表面没有珍珠质沉积。研究结果表明, 三角帆蚌内脏团不同插核部位珍珠囊上皮细胞的形成存在明显差异, 斧足内脏团前端、斧足内脏团中部以及近生殖腺部插核能形成完整的珍珠囊结构并沉积珍珠质, 其中斧足内脏团中部插核更有利于珍珠的生长。本研究旨为淡水珍珠贝的内脏团育珠研究工作提供实践基础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