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3篇
林业   1篇
农学   6篇
  49篇
综合类   40篇
畜牧兽医   6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1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因城市用地侵占和种植成本增加等原因,福州茉莉花种植面积锐减,严重威胁到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福州茉莉花与茶文化系统的持续性。保证茉莉种植可持续性的根本在于花农种植意愿及其影响因素,据此制定有针对性的保护措施。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和农户访谈获取花农社会经济特征及其对茉莉种植意愿的数据,使用描述统计法对调查农户的社会经济特征进行分析,使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花农社会基本特征(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获取信息手段、对茉莉花用途的认识深度)和经济特征(当前茉莉单位面积收益、种植者收入在熟悉人群的位置、种植者希望茉莉花单位面积收益)与其种植意愿的关系,找出影响农户种植意愿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花农群体呈老龄化趋势,受教育水平普遍偏低,获取信息方式较落后单一;对茉莉花的综合认知水平整体不高,一半以上的花农打算继续种植茉莉花;花农掌握信息能力和对茉莉单位面积收入的预期是影响花农是否愿意继续种植的两个主要因素。保证茉莉种植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包括:提高茉莉种植补贴、通过政策倾斜吸纳青年人才经营茉莉产业,建立种植业的可持续机制;推动企业与农户、农户与农户的合作,稳定种植业收入;充分利用茉莉种植业的多功能性,发展旅游业、休闲农业等多种产业模式;借鉴传统种植技术原理,研发高效的生产设备,提高茉莉种植的生产效率,以降低劳动强度和增加农户收入;加强对花农的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知识普及和传统种植技术培训,提高自我发展能力;开设中小学生农业文化遗产文化课和遗产地教育实践课,增进他们对于茉莉花与茶文化系统的感情与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82.
河北涉县旱作石堰梯田农业文化遗产景观特征及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河北涉县旱作石堰梯田系统作为我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是太行山区减少水土流失、保护生物多样性和提升粮食产量的重要手段。【方法】文章分析了遗产地的石堰梯田形态特征,景观空间分布及结构特征,并基于Landsat卫星遥感影像研究了1990—2017年遗产地的景观演变特征,探讨了景观演变的驱动因素。【结果/结论】与我国南方稻作梯田景观和北方黄土梯田相比,石堰梯田具有以石作埂、土层薄、田间土石混合的独特形态特征;遗产地形成了"林地—石堰梯田—村落—河流/河滩地"的景观立体结构,系统各景观要素共同作用,实现了水土资源高效利用和水土保持等重要功能;1990年以来遗产地景观发生深刻变化,梯田和草地面积减小,林地显著扩张,建设用地扩大;梯田面积显著缩减,由1990年的24.41%减少到2017年的13.55%,主要转出为林地、抛荒为草地和被建设用地扩张侵占;区域景观多样性和景观均匀度减小,林地的优势地位增强,而梯田和草地景观破碎程度持续加深;遗产地景观演变主要受"退耕还林"政策实施和城镇化发展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83.
尤溪联合梯田稻作系统的田间综合管理技术与系统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保护联合梯田的生态农业技术遗产资源。[方法]通过文献查阅、实地调研与农户走访等方法,调查联合梯田稻作系统的田间综合管理技术。[结果]田间综合管理技术归纳为以下几点:(1)利用森林蓄水、梯田调蓄、流水串灌和分级截流的方式分配水资源,并根据稻作类型及水稻生育期的需水特性管理水分;(2)采用种植绿肥、放养红萍、秸秆还田、施用厩肥、沤制农家肥,以及种养结合、稻豆间作等措施维持地力;(3)以复种轮作、种养结合和秸秆覆盖为主,人工与化学除草为辅的途径控草;(4)以人工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农业防治及生物防治相结合防控病虫害。[结论]联合梯田保留的传统田间综合管理技术对维持梯田稻作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其蕴含的土地用养结合、物质循环再生与生物和谐共生等生态理念对当代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4.
传统知识不仅是地方社区内居民与自然环境长期适应中所积累的经验智慧,也是农业文化遗产的结构性存在,对遗产系统具有支持作用。因此,传统知识的传承保护是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归纳分析当前相关国际公约及研究中对于传统知识的定义及内涵,结合农业文化遗产特征将农业文化遗产中的传统知识定义为"农业文化遗产内,居民在长期生产生活过程中,围绕农业所积累的与生计维持、资源管理、生物多样性保护、精神信仰维持等多个方面密切相关的知识、创新及实践",可分为生计维持类传统知识、生物多样性保护类传统知识、传统技艺类传统知识、文化类传统知识及自然资源管理类传统知识5类。文章通过梳理农业文化遗产与传统知识的相关关系,以普洱古茶园与茶文化系统为例,结合遗产地实地情况,针对当前传统知识保护中所存在的实物载体遭到破坏、传承存在危机、受到旅游业冲击及保护措施相对低效等问题,提出加强保护意识、将传统知识保护纳入遗产系统保护规划、开展传统知识的调查编目、加强传承记录工作及充分利用现有制度对传统知识进行保护等措施,以期为农业文化遗产中传统知识的保护提供建议参考。  相似文献   
85.
红河哈尼稻作梯田旅游资源价值空间差异评价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红河哈尼稻作梯田拥有丰富的自然与文化景观资源,是全球/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世界文化遗产。目前该地区旅游发展水平空间极不平衡,在对其资源进行科学评价的基础上,提出差异化发展的策略是现实需要,也具有示范意义。本研究以哈尼稻作梯田十大片区所在8个乡镇的旅游资源为评价对象,根据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特征的差异,从资源特征和影响力两个方面,分别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自然景观6个指标,人文景观7个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模糊数学分析方法对其资源价值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自然景观价值方面,马鞍底乡、阿得博乡和三猛乡依托国家级保护区资源具有较明显的优势,其中马鞍底乡因景观奇特、规模宏大而优势突出,甲寅镇则因其水域和植物等组合景观而具有自然景观优势;人文景观价值方面,攀枝花乡、新街镇、甲寅镇和宝华镇因梯田而知名度高,民族文化典型而优势明显,其他乡镇也因具有优美的梯田景观、古村落、传统文化等人文景观资源而得到较高评价。哈尼稻作梯田系统的人文景观价值高于自然景观价值,但自然景观资源尚未得到开发,旅游发展水平空间差异巨大。最后,本研究根据各乡镇的资源优势,提出了各有侧重的旅游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86.
正一、会议概况为促进国内农业文化遗产发掘、保护与利用研究方面的学术交流,分享农业文化遗产地保护与管理的经验,推动农业文化遗产研究者、管理者与保护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中国农学会农业文化遗产分会、内蒙古自治区阿鲁科尔沁旗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第五届全国农业文化遗产学术研讨会"于2018年  相似文献   
87.
中国的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闵庆文  张碧天 《农学学报》2018,8(1):229-236
为应对全球农业环境问题、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危机,2002年联合国粮农组织联合有关国际组织和国家发起了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保护倡议。2005年,浙江稻鱼共生系统被列为中国第一个、全球第一批GIAHS保护试点,自此也开始了中国系统性农业文化遗产及其保护利用的研究。笔者在全面梳理有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回顾了过去10多年来中国的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及其保护与利用的主要成果,认为现阶段农业文化遗产的研究核心内容主要为价值挖掘与多功能拓展开发、动态保护与适应性管理2个方面;围绕农业文化遗产的概念和内涵有许多的争论,但这些争论促进了对这种新型遗产的认识;农业文化遗产内部的可持续机制赋予了它价值多样性,对农业文化遗产价值的研究凸显了保护的意义。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主要有2种途径,即在其多功能价值认识基础上的多功能农业发展,包括高品质特色农产品生产、生态旅游业发展、文化产业发展等,以及以生态与文化补偿为核心的政策激励机制。为进行动态性和适应性管理与保护,“五位一体”的多方参与机制和法律保障管理办法的建立必不可少。虽然中国的农业文化遗产研究相较其他国家处于领先地位,但仍需要在资源普查与价值评估、系统演化特征与可持续性维持机制等方面开展基础研究,在体制与机制建设、动态保护范式与典型模式等方面开展应用研究,并注意多学科综合研究。  相似文献   
88.
2009年6月13日是我国第四个文化遗产日。由联合国粮农组织、农业部支持,全球环境基金资助,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和浙江省青田县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乡村博物馆建设研讨会”在我国第一个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保护试点地——浙江省青田县召开。  相似文献   
89.
由FAO、UNDP和GEF等推动的GIAHS项目,是为了对全球重要的、受到威胁的传统农业文化与技术遗产进行保护,建立一个全球达成共识的、持续发展的动态保护系统。系统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是其保护的一个重要内容,但是,对GIAHS的保护还没有经验可循。浙江省青田县方山乡龙现村的“传统稻鱼共生农业系统”是其中一个被确立为GIAHS的古老而濒危的农业系统,探索了参与式管理中在全球、国家、地方和社区水平上的利益相关方的组成和作用,这些利益相关方包括:参与并提供支持的国际机构、参与并提供支持的国内机构、青田县政府及其领导的各个相关部门、企业和私人团体、社区以及参与式管理的重要一环——社区参与式管理在GIAHS保护中的应用。在分析目前保护区管理机制的基础上,主要采用半结构访谈法和利益相关方分析法,重点对社区参与式管理在青田保护区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三项建议:(1)组织有关人员参加社区参与理论与方法培训;(2)利益相关方信息交流平台建设;(3)社区参与相关规章制度建立。  相似文献   
90.
开展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价值识别与评估,有助于更好地识别其核心价值分布,了解其重要的生态、社会、文化等功能,并促进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的多方参与,以促进其价值实现。本文是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价值体系构建及评估研究系列文章的第2部分,基于所构建的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价值体系,针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江苏兴化垛田传统农业系统,选择可行指标,以2016年调查与统计数据为基础,结合客观与主观评价方法,对其价值进行评估。结果表明, 2016年,江苏兴化垛田传统农业系统总价值为685.81亿元,其中载体价值为363.09亿元,服务价值(即年度流量价值)为322.72亿元。服务价值中品牌价值111.74亿元,生态价值102.40亿元,产品价值72.57亿元,科技、社会、审美、文化、历史和精神价值36.00亿元。显然,江苏兴化垛田传统农业系统是多类型的价值载体,其价值体系与核心价值能够反映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复合功能与全球重要性。以载体价值为基础,江苏兴化垛田传统农业系统具有较高的产品价值,更具有丰富的生态价值与突出的品牌价值,值得管理者以此为基础进行针对性保护与品牌价值提升。该案例研究过程及其结果表明,所构建的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价值体系能够适应具体遗产地系统特征,反映遗产地价值构成与价值分布,有助于遗产地基于价值提升进行有针对性的保护与管理,进一步与自然保护地管理体系建设相衔接,并能够通过指标选择与动态监测评价其价值变动,以服务于遗产的可持续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