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8篇
农学   13篇
综合类   44篇
农作物   17篇
畜牧兽医   1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为了给戊聚糖在小麦品质改良中的利用提供参考,本研究以小麦杂交组合"郑麦9405/皖麦19"F2植株群体为试材.采用地衣酚-盐酸法分析了335个单株籽粒全麦粉的水溶性戊聚糖(WSP)和非水溶性戊聚糖(WIP)含量.结果表明,双亲郑麦9405和皖麦19的水溶性戊聚糖含量分别为1.25%和0.65%,非水溶性戊聚糖含量分别为6.25%和8.13%;F2代植株群体的水溶性和非水溶性戊聚糖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1.07%和5.97%,其中,水溶性戊聚糖含量大于高亲值(1.25%)和小于低亲值(0.65%)的分别有47株和2株,大于1.7%的有6株,非水溶性戊聚糖含量大于高亲值(8.13%)和小于低亲值(6.25%)的分别有6株和190株,高于8.50%和低于3.50%的分别有3株和5株.可见通过杂交可以在具有不同水溶性和非水溶性戊聚糖含量的亲本组合后代群体中筛选出高、低水溶性戊聚糖含量的育种材料,对小麦品质育种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2.
利用两种谷蛋白电泳体系分析杂交油菜品种间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8个杂交油菜品种(系)种子为试材,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和酸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A-PAGE)体系,分析杂交油菜种子谷蛋白电泳图谱的差异。结果表明,SDS-PAGE谷蛋白电泳图谱多态性较强,图谱清晰度较高,能有效鉴别杂交油菜品种。  相似文献   
13.
以糯小麦和普通小麦品种(系)为试验材料,研究其若干品质性状间的差别。结果表明,与供试的普通小麦品种(系)相比较,糯小麦的子粒硬度、容重、吸水率、稳定时间、形成时间和出粉率等品质性状平均值均低于普通小麦,但糯小麦的子粒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和沉降值均高于普通小麦。对3个供试的糯小麦比较分析,硬度、沉降值、稳定时间等品质性质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4.
针对油菜芽期耐旱鉴定,提出了用近红外反射光谱技术(NIR法)预测油菜吸胀24 h电导率、PEG模拟干旱条件下的相对发芽率、相对鲜重和鲜重耐旱指数等4个芽期耐旱相关性状的方法。以采集的49份不同耐旱水平甘蓝型油菜近红外光谱数据为基础,采用偏最小二乘法和多元回归算法建立了最优定标模型,并获得较高的决定系数(0.71~0.86)和较低的标准误差(1~15.65)。验证集评估结果表明,NIR法与室内鉴定法测定油菜4个芽期耐旱相关性状无显著差异,且具有极显著的相关关系(决定系数0.72~0.89)。研究表明,近红外光谱技术用于油菜芽期耐旱性鉴定是可行的,可用于耐旱育种早代选择。  相似文献   
15.
甜玉米种子活力及其种子处理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甜玉米种子活力低下是制约其在我国广泛种植推广的主要原因。本文从遗传、生理生化和环境等方面分析了甜玉米种子活力低下的原因,并从种子引发、化学药剂处理、种子包衣等种子处理方面综述了提高甜玉米种子活力和田间出苗率的技术,展望了通过育种技术提高甜玉米种子活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不同比例的糯小麦粉添加到一定量非糯小麦粉后对淀粉粘度仪参数和面条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糯小麦粉后,以直链淀粉含量与直/支比变化为主,而蛋白质、湿面筋、支链淀粉等成分含量与沉降值等变化较小。高峰粘度、低谷粘度、最后粘度、反弹值、糊化温度、峰值时间等粘度仪参数与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沉降值、直链淀粉含量、直/支比等品质性状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支链淀粉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但这些品质性状都与稀懈值、搅拌值无显著相关。此外,还建立了面条品质预测的线性回归方程: 。  相似文献   
17.
68份小麦脂肪氧化酶活性和戊聚糖含量的测定和聚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脂肪氧化酶(LOX)活性和戊聚糖是影响小麦营养和加工品质的重要因素。选用68个小麦品种(系)作为试验材料,测定其籽粒LOX活性、总戊聚糖、水溶性和非水溶性戊聚糖含量,并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LOX活性、总戊聚糖、水溶性和非水溶性戊聚糖含量在品种间差异均达到极显著,LOX活性和3种戊聚糖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10.35 nkat·g-1、4.49%、0.90%和3.59%,变幅分别为4.50~19.40 nkat·g-1、2.93%~5.95%、0.49%~1.35%和1.92%~5.01%。采用最长距离法对参试的68个小麦品种籽粒的LOX活性、总戊聚糖、水溶性以及非水溶性戊聚糖含量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聚为4类。  相似文献   
18.
以相同年份相同地点收获的5个甜瓜品种种子为材料,采用幼苗生长测定、电导率测定、加速老化试验、抗冷测定、模拟田间出苗率测定以及POD、CAT、SOD、ADH、Apase等酶活性测定和MDA含量测定等10种方法测定种子活力,并进行活力指标间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种子活力水平为:红城脆>八里香>灰鼠子>龙甜>白沙蜜;加速老化试验发芽率和POD活性均与模拟田间出苗率呈显著正相关,幼苗生长测定的活力指数和SOD活性均与模拟田间出苗率呈极显著正相关。该研究初步认为幼苗生长测定、加速老化试验、POD和SOD活性测定,可作为甜瓜种子活力测定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小麦种子在种子储藏过程中的耐藏性变化情况。[方法]采用高温高湿人工加速老化的方法,对烟农19、轮选22、罗麦10号、山农早熟系、华成2152、华成3366、苏麦188、皖麦47、山农晚熟系、安农0305共10个小麦品种(系)的种子在100%RH(相对湿度)和40℃条件下进行8种不同时间梯度(0、1、2、3、4、5、6、7 d)的处理,同时测定其发芽率、脂肪氧化酶(LOX)活性、丙二醛含量、电导率等的变化。[结果]试验表明,种子发芽率随老化处理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种子浸出液电导率则随处理时间的延长呈上升趋势,脂肪氧化酶(LOX)活性随着老化时间的延长而升高,后期略有下降,脂质过氧化的产物丙二醛(MDA)含量逐渐升高;10个品种(系)中,安农0305的抗老化性较强,华成2152的抗老化性较弱。[结论]研究可为小麦种子的耐储藏性研究等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小麦胚乳发育过程中淀粉粒的形态和成熟胚乳中的A、B型淀粉粒进行观察。电子显微镜扫描结果显示,花后5~10d,糯小麦胚乳中可见到一些体积较小的A型淀粉粒,10~15d以A型淀粉粒数量增多和体积增大为主;B型淀粉粒在花后15d已经形成,但此时B型淀粉粒的数量少;花后20d—成熟前B型淀粉粒的数量和体积逐渐增长。糯小麦成熟籽粒胚乳中淀粉粒的直径分布为0.96~34.92μm。与普通小麦相比,糯小麦A型淀粉粒的形状较扁平;表面没有普通小麦光滑;B型淀粉粒的形状比普通小麦更无规则,且更容易发生聚集现象。另外,发现在A型淀粉粒上有许多孔洞;在5 000倍数下观察,发现这些孔洞结构从A型淀粉粒表面一直延伸到其内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