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17篇
基础科学   5篇
  2篇
综合类   38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1篇
植物保护   2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毒土、毒饵法防治二点委夜蛾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点委夜蛾Proxenus lepigone (M?schler)是中国玉米在2005年新发害虫,2011年暴发,发生范围扩大到6个夏玉米主产省,目前还没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及药剂。为了寻求防治二点委夜蛾的有效防控措施和理想的农药品种,采用9种药剂11个处理和毒土、毒饵两种施药方法进行田间试验,对用药前后被害株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辛硫磷、敌敌畏、毒死蜱、氯虫苯甲酰胺、敌百虫、高效氟氯氰菊酯6种药剂的毒土和毒饵法,对二点委夜蛾幼虫都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毒饵法对二点委夜蛾幼虫诱杀效果更为明显。同时还对这些药剂及施药方法在玉米苗期的安全性进行了评定,用毒死蜱防治后,7天内使用烟嘧磺隆类除草剂,玉米新叶会出现药害。  相似文献   
82.
为明确药剂拌种对小麦瑞典蝇的防治效果,对吡虫啉、七氟菊酯等6种常用拌种剂进行了药效对比试验。结果显示,以0.2%吡虫啉效果最佳,播种30 d后调查,防效仍在90.85%,且对出苗有一定促进作用。七氟菊酯的持效期也较长,播种30 d后调查,0.1%、0.2%和0.3%3种剂量的防效均在80%以上。播种后13 d调查,以0.3%七氟菊酯防效最高,其次为0.2%吡虫啉,分别为96.60%和93.01%,但前者对出苗有较强抑制作用,相对出苗率较对照降低31.39%。  相似文献   
83.
<正>目前正值雨季,河北省北部春谷区的谷子将进入抽穗期,夏谷区的谷子已开始拔节,也是谷子病虫害高发期。这一时期,危害谷子的病虫害种类和症状多样,农民朋友难以掌握,更不知道怎么防治,而一旦错过最佳防治期,等危害重时再用药为时已晚。因此,必须了解谷子中后期主要病虫害种类和防治方法,以对症用药,确保谷子丰产。一、病虫害种类病害:主要是谷瘟病、白发病和褐条病,部分地区纹枯病近几年有加重趋势。其中谷瘟病是目前河北省乃至全国性的重要病害,必须做好防治工作。田间湿度大为病害发生提供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84.
玉米小斑病菌(Helminthosporium maydis)和玉米大斑病菌(Exseiohilum turcicum)的相互关系中,小斑病菌可强烈地抑制大斑病菌的生长,在PDA培养基上可形成明显的抑菌区,在玉米植株上能减少大斑病病斑的数目,病斑变小,产孢能力也降低。玉米小斑病菌对大斑病菌的抑制作用因不同菌株的组合而异,抑制作用的强度也随不同接种方法和培养条件而变化。根据小斑病菌对大斑病菌的抑制作用,结合小斑病菌对温度较易适应的特性,初步推断我国春玉米区有逐步发展为小斑病常发区的潜在可能性。  相似文献   
85.
小冠花是一种适应性较强、产草量高的多年生优良草种 ,但该草种子硬实多、幼苗期生长弱 ,在陕北地区大面积直播种植较为困难 ,而育苗移栽可节省种子资源、提高成活率 ,且简单易行 ,便于推广。试验采取冷床育苗和覆盖育苗两种方法进行对比 ,结果表明覆盖育苗较冷床育苗出苗株数翻倍 ,净增产值显著 ,尤以地膜覆盖更为明显 ,产值是冷床育苗的两倍以上 ,值得普及推广  相似文献   
86.
玉米二点委夜蛾、玉米螟、棉铃虫等鳞翅目害虫为害日益猖獗,严重影响玉米产量和品质安全。由于其发生种类多、数量大、时间长、不同种类世代交错,单纯化学防控用药量大、效果不理想。根据害虫发生规律和特点,对原有杀虫灯防控关键技术进行研究优化,通过使用波长为340~360 nm和440 nm的灯管、从春季越冬代开始诱杀、增加灯杆高度使杀虫灯可不断调节保持高于作物冠层1 m等3项技术创新和及时清理电网、安装在开阔无障碍物区域等2项安装维护要点,达到了杀虫灯全程高效防控鳞翅目害虫的目的。两年示范结果表明,对苗期二点委夜蛾防效均在95%以上;2019年对玉米中、后期鳞翅目害虫防效分别为93.85%和87.02%,2020年在玉米中后期害虫普遍较重的情况下,高效杀虫灯防效也达到了80%。  相似文献   
87.
MAPK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调节、生物和非生物胁迫反应、激素信号转导中具有重要作用。系统分析谷子SiMPKs基因家族成员全基因组分布、结构、进化及其响应不同胁迫的表达特性,对于阐明其生物学功能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谷子和水稻MAPK蛋白保守结构域及特异TXY基序的氨基酸序列在全基因组水平鉴定了谷子SiMPKs家族成员,分析其蛋白质理化性质、系统进化、染色体定位、基因结构、蛋白质保守基序、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及共线性等。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了谷子SiMPKs在不同组织部位和谷锈菌、玉米螟病虫害生物胁迫以及不同激素处理下的表达模式。结果显示,共鉴定到15个谷子SiMPK成员,其编码的蛋白质含有220~611个氨基酸,相对分子量范围25.77~69.63 kD,等电点范围5.46~9.34。系统进化分析表明, SiMPK基因分为4组, A、B、C组包含TEY基序,D组包含TDY基序。SiMPK基因分布在1号、3号、4号、5号、8号和9号染色体上,含有3~11个外显子,所有SiMPK蛋白均含有motif1与motif2。上游2000bp启动子区域预测到多个与胁迫、激素和植物生长发育等相关的...  相似文献   
88.
2015~2021年选择有二点委夜蛾幼虫发生,麦茬高度(15 cm左右)相当,人工常规尺量麦秸粉碎长度分别为≤5 cm、5.1~10 cm、10.1~15 cm的3种田块,采用五点取样法调查虫量,顺垄调查被害株率,以麦秸粉碎长度10.1~15 cm田块虫量和被害株率为对照(景县以未进行麦秸粉碎的田块为对照),分析了麦秸粉碎长度对二点委夜蛾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麦秸粉碎长度≤5 cm时,麦秸可以自然沉降于麦茬之间,不能形成"麦茬上覆盖麦秸"的生态环境,防虫效果平均为97.4%,保苗率高达100%,值得大面积推广应用;麦秸粉碎长度为5.1~10 cm时,防虫效果平均为80.3%,保苗率平均为70.1%,虽然有一定的防控效果,但并不理想,玉米播种时需要结合清除玉米播种行麦秸、灭茬、秸秆离田利用等生态调控防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