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3篇
林业   1篇
农学   10篇
  12篇
综合类   54篇
农作物   7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55篇
园艺   8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31.
氮硅磷肥配施提高四川春玉米的氮磷钾吸收和产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通过2014年和2015年两年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低磷棕紫泥土上不同硅、磷肥料组合对土壤速效磷含量、植株氮、磷和钾吸收量和利用率、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为利用硅肥提高该地区肥料的效应提供依据。【方法】试验采用两因素裂区设计,品种为主区,设2个品种,即正红2号和正红115;肥料组合为副区,设4种硅、磷肥组合,即:不施用磷肥和硅肥对照、单施硅(SiO2)75 kg/hm2、单施磷(P2O5)60 kg/hm2、P2O5 60 kg/hm2加SiO2 75 kg/hm2,分别记为P0Si0、P0Si75、P60Si0和P60Si75。在拔节期、吐丝期和收获期取0-20 cm和20-40 cm土壤土样,测定速效磷含量,取植株样品测定氮、磷、钾吸收量、产量。【结果】两个玉米品种收获期植株氮、磷和钾吸收量四个处理间差异均不显著,2014年正红2号产量明显高于正红115,2015年两品种间产量无显著差异。与对照相比,施硅、磷以及硅、磷肥配施均能提高0-20和20-40 cm土壤速效磷含量,提高玉米植株氮、磷、钾吸收量及籽粒产量,其中以硅、磷配施处理的效果最佳。在吐丝期、收获期,植株氮、磷和钾吸收量与土壤速效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植株氮、磷和钾吸收量之间亦相互呈显著正相关;此外,籽粒产量与吐丝期和收获期玉米植株氮、磷和钾吸收量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与单施磷肥相比,硅、磷肥配施处理氮、磷和钾肥的吸收效率和偏生产力(两年平均)分别提高13.30%和10.25%、24.77%和10.25%、8.58%和10.25%,同时两品种2014年和2015年平均产量分别提高8.34%和12.12%。【结论】低磷棕紫泥土条件下,硅、磷肥配施能显著改善土壤供磷能力,增加玉米植株对氮、磷和钾养分吸收量,提高氮、磷和钾肥利用效率及籽粒产量。  相似文献   
32.
王景龙  张瑞  王兴龙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3):13979-13980,14020
革兰氏阴性菌的IV型分泌系统(T4SS)是一个由ATP供能,多种蛋白质复合构成的体系,该体系能够跨过整个细胞外膜、分泌大量底物。详细阐述了T4SS组成元件的结构,如底物转运通道、核心复合物、外膜复合物、内膜复合物、菌毛等。T4SS更大组成元件、其他结构、组成元件间相互作用的机理等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3.
为分析致林麝肺炎的病原菌,从发病死亡的林麝肺脏进行细菌分离,对分离所得细菌进行微生物学和生化特性鉴定及动物试验。细菌分离结果显示,病死林麝肺脏主要为2种不同菌落形态的细菌,经挑纯后,测定其16 S rRNA序列,发现2株细菌均为大肠埃希菌,菌株1与Escherichia coli O104:H4序列同源性均为100%,菌株2与Escherichia coli O_(78)序列同源性为100%。用2株菌进行动物试验,发现2株大肠埃希菌对小鼠的致死率均为75%;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头孢类(头孢唑啉、头孢曲松)和单环β内酰胺类(氨曲南)对2株林麝肺部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均敏感;氨基糖苷类(链霉素)对其均中度敏感;对其他类别抗生素均呈现不同程度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34.
垄作覆膜对川中丘区土壤物理性状和春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大田试验,设置垄作覆膜(A1B1)、平作覆膜(A1B2)、垄作不覆膜(A2B1)、平作不覆膜(A2B2)4个处理,研究垄作与覆膜对川中丘区春玉米田土壤物理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地膜覆盖显著提高了丘陵旱地玉米生育前期耕层土壤水分和温度;垄作栽培显著降低耕层土壤容重,增大土壤总孔隙度和毛管孔隙度;垄作与覆膜措施相结合可有效改善土壤水热状况和物理结构。从玉米穗部性状和产量看,覆膜显著提高玉米穗长、穗粗、穗粒数、百粒重,降低秃尖长,产量较不覆膜处理平均增加20.2%。垄作对玉米穗部性状和产量的影响因覆膜与否而异。覆膜下,垄作较平作显著提高了穗粒数,降低了秃尖长,产量较平作增加7.7%;不覆膜下,垄作则显著降低穗粒数、百粒重,产量较平作降低12.6%。相关分析表明玉米产量与生育前期土壤温度和土壤含水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垄作覆膜通过提高玉米生育前期土壤温度和含水量,改善了耕层土壤物理性状,最终提高了玉米产量。  相似文献   
35.
以口蹄疫病毒WFL株为试验株,对口蹄疫病毒的IRES序列进行了保守性分析和RNA二级结构预测,推测高度保守的FMDV复制原点区域位于容易被siRNA结合的IRESRNA二级结构的环区,因此,在该区选择确定了2个siRNA干扰靶位,设计并合成能表达其小发夹结构shRNA的表达模板,克隆到含有U6启动子的真核表达载体中,建立了靶向口蹄疫病毒IRES区的siRNA真核表达系统,为进一步研究针对该区的RNA干扰对口蹄疫病毒的抑制作用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36.
为了制备猪IL-10的单克隆抗体(MAb),本研究根据GenBank登录的猪白细胞介素10(PIL-10)基因序列设计两对特异性引物,利用套式PCR扩增PIL-10成熟蛋白编码基因(490bp),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28a-PIL-10,并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经IPTG诱导,SDS-PAGE和western blot分析鉴定,证明PIL-10重组蛋白获得表达。提取纯化该重组蛋白包涵体,免疫BALB/c小鼠,经过3次细胞融合,间接ELISA方法筛选,获得一株能稳定分泌抗猪IL-10MAb的杂交瘤细胞,将其命名为2F4。Western blot结果证明该MAb能够与重组蛋白发生特异性反应。间接ELISA测定细胞上清抗体效价为1∶1024,腹水效价为1∶128000,该MAb为IgG3亚型,轻链为λ型。杂交瘤细胞连续传代20代,分泌抗体的效价基本一致,从而为进一步建立猪IL-10的检测方法奠定了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37.
为了对猪Toll样受体(TLR)3、7和8基因进行克隆与序列分析,本实验从猪肺泡巨噬细胞(PAM)中,利用RT-PCR方法分片段扩增猪TLR3、7、8基因,并克隆于pMD18-T载体中。根据测序结果分析,猪TLR3、7和8基因的ORF分别为2718bp、3153bp和3087bp,并分别编码906、1051和1029个氨基酸。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它们与GenBank中登录的猪TLR的相应序列同源性达99%以上;与牛、马、羊和人的同源性较高,与鼠的同源性次之,与鸡的同源性最低,其蛋白分子结构预测表明猪TLR3、7、8均为跨膜蛋白。  相似文献   
38.
淮安市晚熟小麦茬口水稻机插秧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淮安市晚熟小麦茬口水稻机插秧高产栽培技术,技术关键是在麦秸还田7.5~9.0 t/hm2条件下保证机插秧早发足穗,主要包括选择适宜品种、培育壮秧、抢时栽插、合理施肥、科学管水、病虫害防治等内容,以期为机插水稻在淮安市普遍取得高产、使机插技术迅速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9.
针对稻麦秸秆持续全量还田时土壤中秸秆总量和腐解强度显著提高,机插稻返青活棵时间普遍延长,甚至僵苗死苗严重、穗数难足、穗型较小等共性技术难题,淮安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提出了苏北地区稻麦秸秆持续全量还田下机插秧苗大田促早发技术,主要措施包括:培育适龄机插壮秧;控减底施化肥;适度减小耕整深度;足丛小株浅栽;无水层活棵、化除、施肥;早施分蘖肥,重施穗肥;全程湿润灌溉。  相似文献   
40.
大肠杆菌耐药基因定位及耐药质粒消除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对采集的9株野生型大肠杆菌在药敏试验的基础上,进行了耐药基因定位。结果表明,4个菌株的氨苄青霉素耐药基因位于质粒上,不同畜群来源菌株之间耐氨苄青霉素质粒存在差异。用中草药艾叶的乙醇提取物和蒸馏提取物对大肠杆菌庆大霉素耐药性及耐药质粒进行了消除试验,结果艾叶乙醇提取物的消除率最高可达69.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