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1篇
农学   3篇
  1篇
综合类   29篇
农作物   11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21.
福建橄榄真菌性病害鉴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记述了福建橄榄 (Canarium album Raeusch.)的 1 3种真菌性病害及其病原真菌 :叶斑病 (Phyllosticta crataegicola、P.oleae) ,叶枯病 (Coniella castaneicola) ,叶枯斑病 (H arknessia sp.) ,叶褐斑病 (Sphaeropsis cruenta) ,叶污斑病 (Cladosporiummacrocarpum) ,叶黑斑病 (Alternaria tenuis) ,煤烟病 (Capnodium sp.) ,灰斑病 (Monochaetia karstenii、Pestalotiopsis eriobotry-folia) ,炭疽病 (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镰刀菌果腐病 (Fusarium oxysporum) ,树干溃疡病 (Botryosphaeria ribis) ,枝枯病 (Massaria moricola) ,根腐病 (H elicobasidium albicans)  相似文献   
22.
RAPD技术及其应用中的一些问题   总被引:26,自引:3,他引:26  
由于简便、快速、经济、需样量少、多态性好的特点 ,随机扩增多态性 DNA技术 (简称 RAPD)已成功应用于遗传多样性检测、基因定位、品系鉴定、医学诊断、遗传图谱构建和系统学研究等诸多领域 .同时 ,也发现其重复性差、共迁移的RAPD标记间有时无同源性等问题 ,有时甚至得出相反的结论 ,其可靠性受到怀疑 .本文从取样及保存方式、重复性、序列同源性、聚类分析中的数据处理、污染、论文写作的标准化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23.
采用Y型嗅觉仪测定和比较了茶树重要害虫--假眼小绿叶蝉成虫对14种绿肥枝叶挥发性物质的行为反应.结果表明:在以空气为对照的条件下,罗顿豆、猪屎豆、铺地木蓝、杂三叶、黄花槐、伞房决明、圆叶决明等7种绿肥的挥发性物质对假眼小绿叶蝉具有明显的引诱作用;紫穗槐、黄花决明、小冠花、木豆、紫花苜蓿、白三叶等6种绿肥的引诱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24.
通过阐述两岸经贸合作的现状,分析了《SPS协定》对两岸经贸合作的不利影响,并对促进两岸经贸合作的繁荣及农业生产的安全提出了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25.
 利用青枯雷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无致病力菌株防治番茄青枯病具有很好的应用潜力。作者通过分离筛选自然弱毒株、60Co辐射诱变和EZ-Tn5插入诱变,分别获得3、12和40株青枯雷尔氏菌无致病力突变菌株。经盆栽番茄苗致病性检测,15 d后均未发病,证实均为无致病力青枯雷尔氏菌。进一步对番茄青枯病的防治试验表明,从番茄青枯病发病田块分离的无致病力突变菌株FJAT1458的防治效果最好,防效达100%。该菌株能定殖番茄植株根系土壤、根部和茎部,定殖数量均表现为“先增后减”的趋势,并且接种浓度越大、苗龄越小,定殖数量越大。从构建的防效模型可以看出,不同接种浓度条件下,植株发病率随时间变化符合的回归方程不同,相关系数R值也不同,接种浓度越大,R值越小。本研究获得的青枯雷尔氏菌无致病力突变菌株FJAT1458对番茄青枯病具有很好的防病效果。  相似文献   
26.
温、湿度对假眼小绿叶蝉种群数量及梢内着卵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茶园假眼小绿叶蝉的成虫、若虫及茶梢内着卵量的种群动态,以及温湿度对茶园中叶蝉种群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成虫、若虫及梢内着卵量均有2个高峰期,分别出现在5月中旬至6月中旬和9月下旬至10月中旬,且成虫、若虫和卵三者都呈显著的正相关。②假眼小绿叶蝉的成虫、若虫虫口数量受田间气候条件影响较大,温度对假眼小绿叶蝉的影响最大,茶梢内假眼小绿叶蝉的着卵量与温度关系很密切,气温高于28℃或者低于20℃都不适宜小绿叶蝉产卵繁殖。③对温度和田间假眼小绿叶蝉成、若虫种群数量及梢内着卵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温度与假眼小绿叶蝉的成、若虫虫口数量、茶梢内着卵量呈现Yield Density模型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27.
通过比较福建6个主要茶树品种(福云6号、福鼎大白茶、毛蟹、黄棪、铁观音、肉桂)之间假眼小绿叶蝉Empoasca vitis(Gǒthe)的种群数量动态,结果表明:福建6个主要茶树品种之间抗假眼小绿叶蝉的特性存在明显差异,其中以肉桂和铁观音品种对假眼小绿叶蝉的抗性较强.进一步分析该6个茶树品种主要生化成分含量与叶蝉种群数量的关系,发现假眼小绿叶蝉的种群数量与各品种茶梢中的没食子儿茶精(gallo catechin,GC) 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与咖啡碱的含量呈负相关.这说明GC和咖啡碱是茶树抗假眼小绿叶蝉的重要成分.  相似文献   
28.
假眼小绿叶蝉卵密度及其寄生率消长动态的模糊聚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模糊聚类分析法研究了假眼小绿叶蝉卵密度及其卵寄生率的消长动态.模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2005年5-9月份,茶梢内假眼小绿叶蝉的卵密度及卵寄生率可分为4类,反映了假眼小绿叶蝉卵密度的季节消长规律;也表明叶蝉的种群数量、卵密度与卵寄生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9.
旋小蜂是一类极其重要的寄生性天敌资源,在农林害虫生物防治上具有重大价值。目前已知48属974种,世界性分布。长期以来,虽然许多分类工作者都把该类群作为一个科的地位,隶属于小蜂总科之下,但近年来对此类群的区系分类和系统发育研究结果来看,旋小蜂科的单系性还有不少值得质疑之处。本文在回顾旋小蜂科的形态特征、分类历史沿革和系统发育研究的基础上,讨论了旋小蜂区系分类与系统发育研究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对进一步应用分子生物技术对旋小蜂科的系统学研究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30.
本文报道爱波赤眼蜂属和简索赤眼蜂属6新种,同时首次描述中华爱波赤眼蜂的雄性特征。简索赤眼蜂属原系爱波赤眼蜂属的一个亚属,笔者根据其触角索节消失这一重要特征,将其提升为一独立的属。所有新种的模式标本保存于福建农学院生防研究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