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1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21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12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为研究种植密度对玉米鲜重产量的影响,选用青贮玉米品种红单10号,在5个种植密度下(4500株/亩、5000株/亩、5500株/亩、6000株/亩、6600株/亩),玉米籽实乳浆线达到1/2时收割,测定全株玉米的农艺性状和产量。结果显示,种植密度对茎粗、穗重、株重有显著影响(P<0.05)。种植密度在5500株/亩时,鲜重产量达到最高,为7810 kg/亩;在5500株/亩以下时,随着密度的增加,鲜重产量增加;在5500株/亩以上时,随着密度的增加,鲜重产量下降。研究表明,在综合考虑种子、肥料成本等因素条件下,建议该地区青贮玉米红单10号的适宜种植密度为5500株/亩。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贝塞尔公式法对全自动流动注射分析法对生鲜乳中亚硝酸盐的检出限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仪器检出限为0.012μg/mL,方法检出限为0.03μg/mL,低于国标第三法(0.2μg/mL),空白重复测定的精密度为1.5%。说明,全自动流动注射分析法灵敏度高、快速简便,达到检测要求。  相似文献   
13.
成玉梅  赵丹  康业斌 《北方园艺》2015,(16):116-119
以河南洛阳各大主要牡丹园栽培的牡丹典型根腐病病株为试材,采用组织分离法获得纯菌株,并对所得菌株进行致病性测定、形态学鉴定及rDNA-ITS序列分析,研究牡丹根腐病的病原菌种类。结果表明:分离获得的4个菌株在PDA培养基上均产生茂密、呈疏松棉絮状的菌丝及黄、红、紫等色素,大型分生孢子镰刀形或椭圆形,无色,多胞;小型分生孢子卵圆形至椭圆形,无色,单胞或双胞。致病性测定表明,4个菌株能侵染离体牡丹根尖使其变黑。在GenBank序列数据库中,F1~F4菌株的DNA序列与编号为HM214456.1和AB498917.1等的F.solani ITS区段DNA序列的同源性为99%~100%。据此,将河南洛阳牡丹根腐病的病原菌鉴定为F.solani。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提高反刍动物利用瘤胃微生物的效率,微生物学家和动物营养学家都致力于瘤胃微生物的培养分离纯化和生理生化特性研究.但是由于瘤胃微生物大多是厌氧性的,很难培养成功,传统技术在瘤胃微生物的研究上受到很多限制.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现代分子技术也开始逐渐渗透到瘤胃微生物的研究中来.文章将瘤胃微生物多样性研究的方法简要划分为纯培养技术,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和上述两种方法的联合使用,并重点阐述了不同方法的优缺点,展望了瘤胃微生物多样性研究方法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5.
瘤胃微生物是反刍动物与日粮间的纽带。用传统或经典的亨氏滚管法和最大似然法测定瘤胃内微生物总数的结果可能偏低。采用培养方法培养的已知菌种可能不完全适合或进入了未培养状态。由于缺少可行的方法,未知菌种从未培养过。由于任何一个细胞都含核糖体,rRNA/rDNA有进化守恒的特性,建立在16S/18S rRNA/rDNA的现代分子技术在不需要培养微生物的条件下,不仅能用于描述分子特性,而且能检测数量和提供用于预测自然进化关系的分类方法。基于不同的16S/18S rRNA/rDNA的守恒区能设计出通用、属、种甚至株特异性探针或引物,通过分子杂交能检测、量化细胞含量和测定细胞活性。杂交可得到某个序列或微生物的相对或绝对量。然而,杂交的灵敏度较低,它仅能检测出超过106个细菌/m l瘤胃液。竞争PCR和实时PCR已开发并用于检测瘤胃微生物,其灵敏度达到检测单个细菌。16S/18S rRNA/rDNA方法已成功用于瘤胃环境研究而且很快获得认可。但是基于16S/18S rRNA/rDNA的现代分子技术不能排斥经典传统微生物方法,但它将成为一项便利技术用于瘤胃微生物研究。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3:l硝酸、高氯酸混合液,8:l:l硝酸、硫酸、高氯酸混合液及硫酸加高氯酸三种常用消解剂对低钙样品钙含量测定的影响,以牡丹叶为样品的研究结果表明,用前两种消解荆消解样品时,测定结果一致,回收率分别为99.8l%和99.15%,而用第三种消解剂消解样品时测定结果明显偏低,回收率只有70.75%。  相似文献   
17.
建立在以培养为基础的传统的估测瘤胃细菌的方法正在快速地被以核酸为基础的现代技术所取代。这些技术以SSUrDNA序列分析为基础,SSUrDNA序列分析提供了建立在系统发育树上的分类体系,用来记数和鉴定微生物菌群。最近包括PCR在内的许多分子生物学方法,提供了不依赖于培养的新技术,使人们对瘤胃微生物群落组成和丰度有了进一步了解。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作为一种核酸定量的手段,以其高灵敏性、高特异性、高精确度、实时性、污染少等优点,在瘤胃微生物生态学中逐渐得到广泛的应用。文章就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定量瘤胃纤维分解菌和产甲烷菌的发展过程进行了报道。  相似文献   
18.
水蒸汽蒸馏法提取丹皮酚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L16(45)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丹皮粉粒径(A)、浸润时间(B)、氯化钠用量(C)和馏出物量(D)对丹皮酚提取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丹皮酚提取量的主次因素为A>D>B>C;最佳工艺条件为丹皮粉粒径0.45mm,氯化钠用量60g/kg,浸润时间3h,收集馏出物量300mL。按筛选的最优工艺重复提取2次,结果表明,第1次蒸馏丹皮酚的平均提取量达23.72g/kg,第2次蒸馏丹皮酚的平均提取量为1.69g/kg,说明第1次蒸馏基本代表了样品内丹皮酚量。  相似文献   
19.
牡丹病害及其固有的化学抗病物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慨述了牡丹病害研究进展及牡丹固有的化学抗病物质提取、测定方法与抑菌活性的研究进展,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0.
成玉梅 《中国农学通报》2014,30(27):270-274
为了揭示丹皮酚的抗菌机理,试验采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研究了丹皮酚对禾谷丝核菌菌丝形态和超微结构的影响,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丹皮酚对禾谷丝核菌菌丝体可溶性蛋白、还原糖、几丁糖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丹皮酚处理12 h 后,菌丝顶端不规则膨大,分枝肿大或顶端缢缩,24 h 后,菌丝顶端、分枝顶端或整个菌丝塌陷。菌丝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包括细胞膜内突,细胞壁不规则加厚,加厚部位出现不明内含物,细胞内线粒体、液泡和脂肪粒等细胞器紊乱,在坏死的菌丝细胞中形成子菌丝。丹皮酚使禾谷丝核菌菌体可溶性蛋白与还原糖含量显著降低,且含量水平与处理浓度呈负相关;丹皮酚使菌体几丁糖含量显著升高,且含量水平与处理浓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