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9篇
农学   7篇
  3篇
综合类   105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25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测定了闹羊花素-Ⅲ对斜纹夜蛾4龄幼虫的拒食、触杀和胃毒作用。结果表明:闹羊花素-Ⅲ的杀虫方式主要以拒食和胃毒作用为主,触杀作用较弱;闹羊花素-Ⅲ处理斜纹夜蛾4龄幼虫24 h后,叶碟法测得的AFC50为16.63μg/mL,以叶片夹毒法测得的LC50为66.56μg/mL,以点滴法测得LD50为每头30.72μg,Potter喷雾法测得的LC50为590.35μg/mL。观察结果还表明,闹羊花素-Ⅲ能显著降低斜纹夜蛾幼虫的取食量、幼虫总糖量和血淋巴总糖含量。  相似文献   
152.
如何避免路基不均匀沉降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从14个方面叙述了如何避免或减少路基不均匀沉降和问题的探讨。这是作在十多年的公路工程施工中的一点心得介绍。  相似文献   
153.
对取食十字花科不同寄主作物的小菜蛾进行生物测定,结果表明,其对15%安打悬浮剂和5%抑太保乳油的敏感性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同时,小菜蛾幼虫对不同类型寄主植物的敏感性是不稳定的,会随着取食不同寄主植物种类的变化而变化,再次证实了取食不同寄主植物的昆虫对药剂敏感性有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54.
退耕还林工程在醴陵市实施3年来,根据气候特点和造林立地条件,主要选择了6种造林优化模式,并取得了较好效果,为退耕还林适地适树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支持。  相似文献   
155.
印楝素A和印楝素B的生物活性及增效作用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印楝素A、印楝素B和印楝素A B(1:1,m/m)对斜纹夜蛾2龄幼虫具有较好的拒食活性,处理后24h,拒食中浓度(antifeedant medial concentration,ARC50)分别为0.97mg/L、2.42mg/L和1.01mg/L~印楝素A与印楝素B按质量比1:1混合后具有增效作用。印楝素A、印楝素B和印楝素A B对大菜粉蝶3龄幼虫具有一定的拒食活性,处理后24h,AFC50分别为176.67mg/L、224.48mg/L和149.99mg/L印楝素A与印楝素B按质量比1.6:1混合后具有一定的增效作用。3mg/L印楝素A和印楝素B能延缓斜纹夜娥的化蛹,降低蛹重,且印楝素B对蛹的影响高于印楝素A。1mg/L印楝素A与印楝素B能明显降低斜纹夜娥幼虫的体重,处理后3~5d,印楝素B对斜纹夜蛾幼虫的体重的影响明显高于印楝素A。  相似文献   
156.
水分对印楝素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报道了水分对印楝素稳定性的影响.印楝甲醇抽提物和印楝素纯品试验表明:水分是促进印楝素降解的一个重要因素.当水与甲醇组成的混合溶剂中水的体积分数为1 8%、3 5%、5 2%、6 8%、8 3%时,在(54±1)℃保存14d后,印楝甲醇抽提物中的印楝素分别降解40 4%、45 4%、47 3%、50 1%、56 2%,大多高于对照(甲醇溶液)分解率(42 1%);印楝素纯品分别降解43 3%、47 2%、53 4%、51 9%、59 5%,都高于对照(甲醇溶液)分解率(42 0%).在(0±1)℃保存14d后这4种溶剂中的印楝素都基本不降解,在室温下保存14d后都只有少量降解.纯水中的印楝素在(54±1)℃下最多保存7d即全部降解.  相似文献   
157.
2种植物源药剂对红火蚁工蚁的毒杀活性及行为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鱼藤酮和藜芦碱对红火蚁的防治效果,采用水试管喂毒法,研究鱼藤酮和藜芦碱对红火蚁工蚁的毒杀活性及抓附率、聚集率、攀爬率、行走率的影响。结果表明,0.04、0.07、0.35、0.70、0.88 mg/L的鱼藤酮溶液作用11 d后,红火蚁工蚁的死亡率分别为55.00%、70.00%、80.00%、95.00%、100.00%,对照为30.00%;抓附率分别为40.00%、30.00%、20.00%、5.00%、0,对照为70.00%;聚集率分别为25.00%、25.00%、15.00%、0、0,对照为65.00%;攀爬率分别为45.00%、30.00%、20.00%、5.00%、0,对照为68.33%;行走率分别为40.00%、30.00%、15.00%、5.00%、0,对照为60.00%。0.005、0.010、0.050、0.100、0.500 mg/L的藜芦碱溶液处理11 d后,红火蚁工蚁的死亡率分别为40.00%、46.67%、55.00%、63.33%、93.33%,对照为30.00%;抓附率分别为60.00%、53.33%、45.00%、36.67%、6.67%,对照为70.00%;聚集率分别为50.00%、40.00%、30.00%、20.00%、0,对照为65.00%;攀爬率分别为58.33%、50.00%、41.67%、30.00%、5.00%,对照为68.33%;行走率分别为58.33%、50.00%、41.67%、33.33%、5.00%,对照为60.00%。处理时间越长,鱼藤酮和藜芦碱对红火蚁的影响越显著。在较低剂量下,2种药剂均对红火蚁工蚁有一定的毒杀活性和行为抑制作用,在红火蚁工蚁防治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8.
为了给红火蚁化学防控提供新药剂,本文测定了氟啶虫胺腈对红火蚁中、小型工蚁的毒杀活性及行为能力的影响作用。制备了不同浓度的氟啶虫胺腈饵剂,分别测定其对红火蚁工蚁的毒杀活性以及对抓附能力、攀爬能力和行走能力等的影响。结果表明:0.01%、0.02%、0.03%的氟啶虫胺腈饵剂处理5 d后,小型工蚁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35.18%、66.66%、100.00%,抓附率分别为65.00%、31.67%、0.00%,攀爬率分别为55.00%、31.67%、0.00%,行走率分别为61.67%、30.00%、0.00%;中型工蚁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22.47%、55.06%、100.00%,抓附率分别为68.33%、33.33%、1.67%,攀爬率分别为63.33%、33.33%、0.00%,行走率分别为61.67%、30.00%、0.00%。在设计剂量下,氟啶虫胺腈饵剂对红火蚁工蚁具有较好的毒杀活性,且对其行为能力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9.
通过采用疣粒野生稻和栽培稻体细胞杂交的方法获得其体细胞杂交后代,从而实现疣粒野生稻遗传物质向栽培稻的定向转移工作。结果表明,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率在11.1%~14.2%,随后转入分化培养基MS+NAA 1.5~2.0 mg·L -1+6-BA 0.1~0.3 mg·L -1+KT 1.5~2.0 mg·L -1中培养,成苗率在28.6%~40.7%左右。成苗后转入1/2MS+IAA 0.01~0.30 mg·L -1生根培养基中,生根率达到91%。炼苗14 d后移栽到苗床,成活率达到90%。结果表明,培苗快繁技术可在短期内实现体细胞杂交后代Y73的快速生长及繁育,这为水稻新种质创制和抗病分子育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