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科学   4篇
综合类   29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10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41.
研究了光强和无机碳对红毛菜自由丝状体PSⅡ有效光化学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红毛菜丝状体PSⅡ活性在11d的连续培养中表现为培养1 d时下降,随后则逐渐回升,在试验范围内随着光强的增加.PSⅡ活性在培养1 d时的下降幅度增大,且恢复到初始水平所需时间延长.在低光强[10、20 μmol/(m<'2>·s)]下,不同无机碳浓度的影响不明显;而在高光强[40、80 μmol/(m<'2>·s)]、无机碳6.6 mmol/L条件下,红毛菜丝状体的PSⅡ活性较高.  相似文献   
42.
不同培养条件对长紫菜叶状体生长及生理响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长紫菜在不同培养条件下的生理响应,研究了在不同温度、盐度和光照培养条件长紫菜叶状体的生长及生理响应,主要测定藻体的生长、光合色素、可溶性蛋白和丙二醛(MDA)含量、抗氧化酶活性等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培养温度为17~20 ℃时,长紫菜藻体可以保持较高相对生长速率,当温度高于23 ℃时,其生长明显受到抑制,藻体发红并出现溃烂;长紫菜叶状体在盐度25~35下可以保持较快生长,在低于盐度25的条件下,藻体的光合色素、可溶性蛋白、丙二醛(MDA)的含量以及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产生显著的变化,并观察到藻体变薄、发白、腐烂现象;在光照为3 000~6 000 lx时,藻体生长速率较为稳定,藻体在光照为9 000 lx条件下的叶绿素a含量低,可溶性蛋白和MDA含量以及POD活性都出现显著增高,并观察到发红及溃烂现象。因此,适合长紫菜叶状体生长的温度为17~20 ℃,盐度为25~35,光照在6 000 lx左右。  相似文献   
43.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作物种植面积大,秸秆产量多,特别是吉林省是玉米主产区,玉米秸秆产量极其丰富。玉米秸秆是宝贵的物质资源,生物质是仅次于煤炭、石油、天燃气的第四大能源,其用途十分广泛,  相似文献   
44.
采用马铃薯坏疽病菌已知分布点和中国14个环境地理变量图层,运用GARP生态位模型结合GIS空间分析模块,对该病原菌在中国的适生区和风险性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其在甘肃、云南、贵州、四川、新疆、宁夏、江苏、安徽、湖北和湖南等省有较大面积的适生区;在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山东、北京、辽宁、吉林及黑龙江等省市有大面积的适生区,其综合风险值为0.792,具有风险性,需重点监测。本研究为监测和防止马铃薯坏疽病的入侵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5.
2009年2月13日,吉林省东南部普降暴雪。笔者从环流形势演变、影响系统发展,高低空急流配置,通过对水汽条件、能量条件、冷空气等相关条件的诊断分析,详细阐述了暴雪的成因。结果表明,这次暴雪过程是在极其有利的环境背景下,贝加尔湖强冷空气东移南下沿天山北部、经河西走廊进入华南地区倒槽中,导致地面低压进一步加强发展。地面南方低压的北上发展为暴雪的形成提供了充沛的水汽条件,高低空急流的有利配置,是暴雪形成和维持的关键。水汽通量、ki指数、Q矢量等物理量在时空上的有利配置均和暴雪的落区有着较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46.
47.
玉米种衣剂包衣效果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通过人工接种种子包衣苗期盆栽和大田试验结果表明:用“西农牌”玉米种衣剂种子包衣后,可提高种子活力,对种子发芽无不良影响,且能加速芽、根、叶的生长,对玉米茎腐病菌:瓜果腐霉菌(Pythium aphanidernatum)和串珠镰孢(Fusarium moniliforme)防效分别达77.6%~81.4%和77.9%~82%,玉米产量增加8.03%~22.7%和9%~14.1%。  相似文献   
48.
采用M199培养基对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吻端组织进行体外培养研究,继代培养细胞传至第8代。实验结果显示:吻端组织接种培养3~5 h,细胞迁移伸展,6 d后生长细胞集落汇合,每4~6 d递次进行继代培养,培养生长的细胞呈纤维样。比较继代细胞在不同温度(15、27、37℃)和血清浓度(0、10%、20%)条件下的生长,27℃、10%血清的培养条件最适宜吻端细胞的增殖。通过染色体组型分析,证明离体吻端细胞为正常的二倍体细胞。研究结果表明,黄颡鱼离体吻端细胞对温度等培养条件有很强的适应性,培养细胞增殖迅速,具有建立连续细胞系的潜力。  相似文献   
49.
甘肃省马铃薯炭疽病的鉴定及室内药剂筛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甘肃省马铃薯主要种植区的田间和贮藏库中分别采集不同时期发病植株和块茎,进行症状描述,并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和致病性测定,以及室内药剂筛选。结果表明,该病害在茎秆上形成褐色长条斑;叶片上症状多不明显;薯块上病斑近圆形或不规则形,略下陷,逐渐褐色腐烂;在发病部位形成分生孢子盘;马铃薯炭疽病菌菌丝无色至浅褐色,有隔膜;分生孢子盘黑褐色,其上着生有分隔和顶部渐尖的刚毛;分生孢子棒状,无色;分生孢子梗无色,具分隔,紧密排列在分生孢子盘上;通过ITS序列同源性分析,与已报道的Colletotrichum coccodes相似性达100%。基于病原形态特征和ITS序列分析结果,鉴定该病原菌为球炭疽菌(Colletotrichum coccodes),其引起的病害为马铃薯炭疽病。经室内毒力测定,甲基硫菌灵、苯醚甲环唑、丙环唑.苯醚甲环唑、苯醚甲环唑.嘧菌酯、肟菌.戊唑醇、咪鲜胺锰盐和噻霉酮对马铃薯炭疽病菌的EC50小于10,理论上对该病害有较好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50.
探讨甘肃省昆虫病原线虫对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的防治效果.通过室内生物测定研究了甘肃省5种10个昆虫病原线虫品系对草地贪夜蛾2龄幼虫的致病力,并用筛选出的高效品系对预蛹和蛹进行致病力测定.结果表明,夜蛾斯氏线虫(Steinernema feltiae)?0663PG和卡森斯氏线虫(Steinernema krussei)?0657L对草地贪夜蛾2龄幼虫有较高的致病力.在线虫和2龄幼虫数量比为160:1时,夜蛾斯氏线虫0663PG和卡森斯氏线虫0657L侵染72?h后,草地贪夜蛾死亡率分别达到100%和80%.草地贪夜蛾预蛹在夜蛾斯氏线虫0663PG的处理下2?d后均可成功化蛹,处理15?d后在数量比为3200:1时,蛹的羽化率为96.67%.数量比为12800:1时,夜蛾斯氏线虫0663PG侵染草地贪夜蛾蛹13?d后,蛹的羽化率为93.33%,夜蛾斯氏线虫0663PG对草地贪夜蛾预蛹和蛹的致死率均低于10%.综上可知,夜蛾斯氏线虫0663PG线虫品系对草地贪夜蛾幼虫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草地贪夜蛾预蛹和蛹对昆虫病原线虫不敏感,线虫侵染后对蛹的羽化率和羽化时间没有显著影响(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