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8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5篇
林业   21篇
农学   19篇
基础科学   3篇
  20篇
综合类   114篇
农作物   11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56篇
园艺   33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01.
不同生态环境对甘薯主要品质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研究甘薯鲜薯总胡萝卜素、淀粉、蛋白质、还原性糖和可溶性糖等主要块根品质特性在不同地区的生态变异,选用"徐薯25"与"徐22-5"杂交所获得的不同甘薯基因型,在4个生态点进行栽插试验,系统分析不同生态环境下甘薯块根主要品质性状的变异规律。结果表明:生态点、年份、基因型、地点×基因型互作、年份×基因型互作对甘薯鲜薯总胡萝卜素、淀粉、蛋白质、还原性糖和可溶性糖的影响均达到显著水平。胡萝卜素表现为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大于基因型效应和环境效应,而其他品质性状均表现为环境效应远大于基因型效应和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可溶性糖和蛋白质含量的年际效应明显大于基因型主效应或基因型×年份互作效应,而其余3个品质性状的基因型×年份互作效应大于基因型主效应或年份主效应。在4个生态点中,徐州点的胡萝卜素、还原性糖和可溶性糖含量最高,但淀粉含量最低;烟台点的蛋白质含量最高,胡萝卜素含量最低;南昌点的蛋白质含量最低,胡萝卜素含量最高;万州点的还原性糖和可溶性糖含量最低,上述品质性状随纬度变化的规律不明显。值得关注的是,不同环境下,蛋白质含量为烟台点>徐州点>万州点>南昌点,表现出随纬度升高而增大的趋势。不同年份处理间,2008年的胡萝卜素、还原性糖及可溶性糖含量高于2009年,而2008年的淀粉和蛋白质含量低于2009年。淀粉、可溶性糖含量变幅范围在2年间差别不大,而其他3个性状变幅范围在2年间差别较大。各甘薯基因型在不同地点、不同年份间品质性状的变异中,以胡萝卜素变异系数为最大,淀粉变异为最小。  相似文献   
102.
叶面肥的营养机理及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65,自引:0,他引:65  
 综合评述了植物叶面营养机理以及叶面肥应用的研究进展。植物叶片与根一样可以吸收利用养分,叶片对养分的吸收主要是通过叶面气孔和表皮亲水小孔进行的,还可以通过胞间连丝进行主动吸收。植物种类及其生长状况、叶面喷施液的组成与养分元素的性质以及温度、光照等环境条件都影响叶面养分的吸收与利用。叶片类型及叶表蜡质层结构与组成的不同造成双子叶植物叶面施肥效果好于单子叶植物,甚至同种类不同品种的植物叶面养分吸收也不同;植物生长时期不同叶面肥施用效果也不同;表面活性剂等助剂因可以提高叶面喷施效果而成为叶面肥中不可缺少的成分,但通常沿用农药中常用的活性剂种类,由于成分间相溶性差而影响叶面喷施效果。叶面营养机理的研究推动了叶面肥的发展与应用,叶面施肥逐渐成为现代农业中一项重要的施肥措施,但因其施肥量有限只能作为土壤施肥的一种有效辅助措施而不能代替土壤施肥。近年来,中国叶面肥产品数量和种类增长迅速,但产品质量较差,使用技术也有待提高。在今后的发展中,应加强叶面营养机理以及助剂等物质的研究与应用,提高产品质量和施用效果,强化专用叶面肥研究,优化和推广叶面肥施用技术。  相似文献   
103.
高淀粉型甘薯新品种徐薯24的选育与栽培要点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根据甘薯产业化发展需要,采用淀粉含量高的新品系96-31-5为母本,以引进亚洲蔬菜研究发展中心优异资源AIS35-2为父本进行杂交,选育而成高淀粉甘薯新品种徐薯24。该品种具有高产、稳产、高淀粉率、抗病性好等优点。不仅可作为淀粉加工用,还可作为再生能源的植物原料之一。  相似文献   
104.
糖蜜是甘蔗或甜菜制糖工业的一种副产物。糖蜜发酵工业主要指制糖工业的下游工业中以糖蜜为发酵原料的酒精和酵母等发酵工业。在糖蜜发酵酒精和酵母过程中可产生大量废液(即糖蜜发酵工业废液)。出于对这类糖蜜发酵工业废液的资源化利用考虑,很多产糖国(如巴西、印度和中国等)都有将这类废液以直接土地处置方式用于农作物灌溉施肥或土壤改良。由于糖蜜发酵工业废液属于处理难度大的高浓度有机废水,还属于多种重金属污染废水,随着一些产糖国对糖蜜发酵工业废液的长期农田处置,所引发出土壤-作物-水系生态环境问题也日益暴露。目前,我国部分企业以这类废液为原料生产有机水溶肥料,其产品在水溶肥市场上占一定比重(约占32%),但对这类废液长期农用的环境安全风险研究及其监测数据尚不充足。本文收集了1980年以来国内外公开发表的关于糖蜜发酵工业废液水质污染特征及其农用的环境影响等相关科研文献,通过对相关研究数据调研和综述分析,评估糖蜜发酵工业废液农用的环境安全风险:(1)糖蜜发酵工业废液水质严重超标,且具有生态毒性特征。这类废液含高负荷有机污染物、强酸性、高盐度,并含多种重金属等污染物,除As、Hg、Cd、Pb和Cr等5种重金属外...  相似文献   
105.
指出了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由于生态环境破坏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和人民的广泛关注,野生动物保护更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以亚洲象、梅花鹿、褐马鸡具有代表性的典型野生动物为对象,总结了我国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了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在栖息地保护恢复方面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6.
试验旨在检测新疆褐牛近交群体的遗传相似性和群体的纯合度。利用13对微卫星引物对由2头新疆褐牛经40年完全封闭繁育出的55头新疆褐牛近交群体和25头对照组新疆褐牛的遗传结构特征进行了比对分析,以期开展对近交群体的鉴定研究。结果发现,新疆褐牛近交群体的纯合度为0.9064,多态信息含量为0.0873,可知该群体具有低多态性;对照组新疆褐牛的纯合度为0.4647,多态信息含量为0.4882。将该近交群体按毛色分为4个亚群:A、B、C和D,各亚群的遗传纯合度分别为0.9029、0.9632、0.9208和0.9551。结果表明受检测的新疆褐牛近交群体有较高的纯合度和很低的杂合性,已成为遗传纯度很高的近交群体。该封闭的近交新疆褐牛群体是中国牛品种中难得、宝贵的遗传资源。  相似文献   
107.
缓释复混肥料对玉米产量和土壤硝态氮淋失累积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4种缓释复混肥料对玉米产量和土壤硝态氮淋洗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缓释复混肥料较普通化肥的常规施肥方式增产10%左右,土壤剖面硝态氮累积量降低20%~70%,从而降低了地下水硝态氮污染的生态风险。与施用常规化肥的传统施肥方式比较,缓释复混肥料可作为基肥一次性使用,故其具有省工省时和环境友好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8.
电石渣是电石法聚氯乙烯(PVC)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工业固体废渣。为解决电石渣堆积带来的环境问题,其资源化利用受到关注。然而,在电石法PVC生产过程中,电石渣中会带入一些有毒有害元素,主要含有镉(Cd)、镍(Ni)、氯(Cl-)和氰化物(CN-)等污染元素。研究数据显示:电石渣中污染元素Cd、Ni、CN-和Cl-等含量存在不同程度超出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和地下水质量标准(包括As和Pb)。为保证土壤健康、食品安全和环境安全,建议未经无害化处理、有害物质超标的、存在环境安全风险的电石渣等工业固体废物不得直接施用于农田土壤,杜绝其进入食物链而危害人类健康。  相似文献   
109.
为研究含硝酸盐类水溶肥料的安全性,选取了5种硝酸盐类原料,设置了21种两两混配的硝酸盐样品,从获得农业农村部产品登记证的2 605个国内外硝酸盐水溶肥料中筛选出20种产品,分别采用固体氧化性试验方法对以上样品进行测试。结果表明:肥料行业中常用的六水合硝酸锌与六水合硝酸镁为非氧化性物质,硝酸钾、硝酸钠和硝酸钙分别为Ⅱ类和Ⅲ类氧化性物质,氧化性顺序为硝酸钾硝酸钠硝酸钙;筛选的20种水溶肥料产品中有50%的样品为氧化性物质,表明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建议在今后的产品审批中,对肥料配方中硝酸钾含量超过75%和硝酸钠含量超过85%的水溶肥料产品进行氧化性试验,对达到氧化性物质标准的应在产品备案、包装识别、标签、生产、运输、储存中加大管理力度。  相似文献   
110.
在蔬菜生产上,杂种优势的利用已成为提高产量和改进品质的重要措施之一,如何利用杂交制种技术提高一代杂种种子产量,是农业科技人员多年来面对的重要问题。杂交制种技术需要简便易行,同时种子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