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3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6篇
林业   19篇
农学   32篇
基础科学   5篇
  8篇
综合类   96篇
农作物   23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35篇
园艺   12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2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01.
【目的】制备猪δ冠状病毒(porcine deltacoronavirus,PDCoV)N蛋白及其多克隆抗体,建立检测PDCoV N蛋白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方法】从PDCoV CH-01毒株中扩增N全基因,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中,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T-28a-PDCoV-N,转入BL21(DE3),用IPTG诱导表达重组N蛋白,并对该蛋白的反应原性进行鉴定。诱导表达的N蛋白经镍柱纯化后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多克隆抗体。同时用镍柱纯化后的N蛋白作为包被抗原,建立PDCoV的间接ELISA检测方法,对该方法的特异性、重复性和稳定性进行检测,并利用该方法对河南部分地区猪场送检的165份临床猪血清样本进行PDCoV抗体检测。【结果】成功克隆了1 026 bp的N基因,构建了重组表达载体pET-28a-PDCoV-N,经诱导表达后获得了重组N蛋白,其相对分子质量约42.9 ku,Western blot分析表明所表达的蛋白可与抗PDCoV全病毒猪阳性血清发生反应。制备的PDCoV N蛋白多克隆抗体经Western blot检测表明,该抗体具有特异性;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测定该多克隆抗体在ST细胞上的最佳使用稀释度为1∶200。以N蛋白作为包被抗原建立了间接ELISA方法,确定最佳的反应条件如下:抗原2μg/mL在4℃过夜包被,10 g/L BSA在37℃下封闭2 h,血清(1∶80稀释)37℃孵育1 h,酶标二抗(1∶6 000稀释)37℃孵育1 h,TMB在37℃下显色15 min;待检血清OD_(450)值≥0.272判定为阳性。特异性试验结果显示,该包被抗原与其他猪常见病毒的阳性血清均无交叉反应,批内和批间重复试验变异系数均小于5%。用间接ELISA法对来自河南不同地区的165份血清样本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各地样本PDCoV抗体阳性率平均为53.94%。【结论】成功表达了PDCoV N蛋白,制备了其多克隆抗体,建立了PDCoV间接ELISA检测方法,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重复性和稳定性,可用于临床猪血清中PDCoV抗体的检测。  相似文献   
202.
旱地小麦渗灌覆盖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1997年~1999年对旱地小麦在不同播种方式与渗灌条件下的产量形成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膜上穴播较传统的露地条播具有显著的增产效果,与对照相比渗灌则表现出极显著的增产效应,与露地条播相比,渗灌加覆盖的增产幅度明显大于渗灌与覆盖分别较露地条播的增产幅度之和,说明了两项技术之间存在明显的协同效应。不同栽培措施在经济效益上的反应也与产量结果相似。通过进一步的分析研究,形成了旱地小麦渗灌覆盖栽培技术。与传统的露地条播相比,渗灌覆盖栽培技术平均增产1601.2kg/hm^2,增产率达38.0%。在计水成本的情况下,本项技术提高纯收益969.6元/hm^2,在不计水成本的情况下,则提高1362.0元/hm^2。研究还进一步表明,旱地小麦生产潜力巨大,需做好栽培技术的优化工作,并要注意降低生产成本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3.
野生毛榛种子繁殖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榛子为桦木科榛属植物,原产我国,是人们喜爱的干果佳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场对榛子的需求量日趋增大。定西市部分山区有着零星的野生榛子资源,但尚无开发利用,为了给开发利用当地的榛子资源提供技术支持,我们试验总结出了野生毛榛子种子繁殖技术,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4.
苗期施用EM菌肥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了解苗期施用EM菌肥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解决“一年两熟区”种子包衣条件下的EM菌肥高效使用问题,于玉米4叶1心期,在山西南部对地力旺微生物菌肥EM进行了用量及配水量试验。结果表明,苗期喷施EM菌肥,能显著促进夏玉米的生长发育,其农艺性状与产量构成因素明显改善、产量显著提高。与喷540 kg清水比,45 kg/hm2 EM+水540 kg/hm2处理玉米单叶面积增加8.29%,差异显著;穗长增加8.57%,差异极显著,穗粒数增加15.14%,差异显著,产量增幅达18.5%,差异极显著。与喷1080 kg清水比,60 kg/hm2 EM+水1080 kg/hm2处理的株高、茎粗、茎节数、果穗高度、叶面积均增加,差异极显著;45 kg/hm2 EM+水1080 kg/hm2处理的穗长、穗粗、穗粒数、单穗重、公顷穗数、产量增加均达极显著水平,产量最高,增产幅度达35.8%。  相似文献   
205.
[目的]在放牧条件下,对处于非繁殖季节的473只家庭牧场的细毛羊进行同期发情处理,以期提高非繁殖季节绵羊繁殖率,从而增加农牧民的收入,为家庭牧场的牧户提供技术指导.[方法]采用阴道栓埋植的方法,诱导细毛羊发情.[结果]在家庭牧场中的细毛羊且在放牧条件下能够在非繁殖季节发情,三批试验羊的情期受胎率分别为75.5;、88.64;、80;.[结论]在非繁殖季节细毛羊同期发情的成功为绵羊实现高效生产奠定基础;增加牧户规模化养殖的信心.  相似文献   
206.
[目的]以伊犁州昭苏马场的伊犁马为研究对象,收集伊犁马种公马后代母马的泌乳记录,并对其乳成分(乳糖、乳蛋白、乳脂、非脂固形物、体细胞数)进行测定,通过种公马后裔的泌乳资料估计种公马的育种值.[方法]采用SAS 8.1统计分析软件GLM过程对固定效应进行划分,采用MTDFREML2000f软件估计伊犁马的产奶量、乳成分的遗传参数,利用动物模型Blup估计伊犁种公马的育种值.[结果]伊犁马150 d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乳糖率、非脂固形物、体细胞数的遗传力分别为:0.34、0.12、0.26、0.14、0.20、0.27;产奶量育种值、乳脂率育种值、乳糖率育种值和体细胞数育种值最高的均为18号种公马;乳蛋白率育种值最高的为1号种公马;非脂固形物育种值最高的为2号种公马;6匹种公马中18号种公马综合育种值最高为48.936;其次是2号种公马,综合育种值为42.068;综合育种值最低的是1号种公马仅为17.335.[结论]伊犁马产奶量的遗传力较高,属于中等偏上的遗传力,乳蛋白的遗传力属于中等遗传力,乳脂率、乳糖率的遗传力偏低;根据动物育种学估计原理建立了评定伊犁马种公马的综合育种值模型,为后期伊犁马的产奶性能的科学选育提供前期基础.  相似文献   
207.
利用分子生物学手段研究MyoD基因遗传多态性与阿勒泰羊产肉量的关系,旨在为今后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方法提高阿勒泰羊产肉性能提供科学依据。本试验以120只阿勒泰羊周岁公羊为研究对象,选取MyoD基因的5'调控区和外显子1的部分片段,采用PCR-SSCP技术检测其遗传多态性,并与周岁体重进行关联分析,研究MyoD基因的多态性与阿勒泰羊产肉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MyoD-P1基因座(MyoD基因5'调控区)无多态性;MyoD-P2基因座(外显子1)有多态性,存在3种基因型:AA、AB和BB,测序结果显示该处发生了碱基突变A→G,为错义突变,该突变导致其编码的氨基酸由组氨酸变为丙氨酸,经关联分析发现,该突变对阿勒泰羊产肉性能有显著影响(P<0.05)。阿勒泰羊MyoD基因外显子1上的点突变可能是影响阿勒泰羊产肉性能的重要位点,MyoD基因可望作为阿勒泰羊产肉性能的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208.
刘玲玲 《农业展望》2010,6(8):40-44
中国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态度是一个普遍关注的问题,虽然转基因食品已问世近20年,但消费者对其的态度却不尽相同。文章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就消费者对转基因大米的了解和接受程度进行了分析,并以此为据。对中国今后如何加强转基因食品的宣传和管理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9.
基于实验室前期构建的吉846(高抗)/掖3189(感病)含273个家系的F7重组自交系(RIL)群体的连锁图谱,进一步筛选多态性的SSR标记加密图谱,结合3年抗病鉴定结果对玉米抗丝黑穗病进行QTL定位。结果表明,将亲本间存在差异的66个新SSR标记加密到遗传图谱中,构建含160个SSR标记和49个AFLP标记的遗传连锁图谱,覆盖玉米基因组3302.8 cM,平均图距15.8 cM。应用完备区间作图法共检测到3个抗丝黑穗病相关QTL,分别位于染色体bin2.09、bin3.04和bin9.04区域。利用混合线性模型法检测到7个未报道的抗病相关QTL,分别位于染色体bin2.05、bin6.02、bin8.05、bin9.01、bin10.03和bin10.07区域。  相似文献   
210.
为有效解决麦茬复播谷子大群体小个体免间苗农艺技术所需的播种量配套调控装置,降低研制、生产与购买麦茬复播谷子播种机具成本,提升其播种效率和种植效益。通过制定技术方案、田间小试、中试及生产试制;研制开发出了与“小麦旋耕(免耕)播种镇压一体机”配套使用的播种量调控装置即排种盒盖A和排种盒盖B,其所用聚苯乙烯泡沫塑料取材广泛、制作成本低、工艺简单;该装置具有与“小麦旋耕(免耕)播种镇压一体机”安装拆卸简捷,生产成本低、作业效率高及机手易操作等特点,同时增加了“小麦旋耕(免耕)播种镇压一体机”作业功能;经生产示范应用,符合麦茬复播谷子大群体小个体农艺技术要求。该项研究可为黄淮麦区麦茬复播谷子实现节本简易栽培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