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6篇
  免费   113篇
  国内免费   248篇
林业   212篇
农学   208篇
基础科学   122篇
  246篇
综合类   662篇
农作物   144篇
水产渔业   104篇
畜牧兽医   238篇
园艺   84篇
植物保护   67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50篇
  2021年   47篇
  2020年   67篇
  2019年   56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57篇
  2016年   67篇
  2015年   75篇
  2014年   66篇
  2013年   85篇
  2012年   113篇
  2011年   106篇
  2010年   124篇
  2009年   102篇
  2008年   96篇
  2007年   96篇
  2006年   88篇
  2005年   92篇
  2004年   61篇
  2003年   69篇
  2002年   77篇
  2001年   71篇
  2000年   62篇
  1999年   49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3 毫秒
11.
本文应用动力学研究方法比较了具有不同耐盐性的3组共6个水稻基因型对NaCl吸收和运转的差异,结果表明,在外部低NaCl浓度(0.1mmolL~(-1)时,水稻对Na~+的吸收为被动吸收,耐盐基因型对Na~+的吸收速率显著低于盐敏感基因型;对Cl~-的吸收为主动吸收,不同耐盐性基因型吸收Cl~-的动力学参数(V_(?)、K_(?))差异不显著,在外部高NaCl浓度(50mmolL~(-1))时,耐盐基因型对Na~+和cl~-的吸收速率均低于对应的盐敏感基因型。耐盐基因型水稻的Na~+、cl-从根部向地上部的运转率低于对应的盐敏感基因型,这种差异在高盐浓度时更为明显。表明了耐盐基因型水稻地上部对NaCl的排斥作用是吸收控制和运转控制共同作用的结果,使地上部Na~+、Cl-含量相对降低而显出较高的耐盐性。  相似文献   
12.
中国葡萄野生种对葡萄根癌病的抗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田间接种鉴定,系统研究了中国葡萄属13个种和变种的26个株系对葡萄根癌病的抗性,筛选出高抗株系10个。其中燕山葡萄(♀)因扦插容易生根,可用自根苗作为抗葡萄根癌病砧木进行嫁接试验,其余可用作抗葡萄根癌病的育种资源  相似文献   
13.
“容大丰”高效复合生态肥是最新一代以腐植酸为基质的可溶性叶面肥料,它集腐植酸、氮、磷、钾和中、微量元素为一体,经生化技术生产为膏状体。在合理使用基肥、正确使用“容大丰”高效复合生态肥的前提下,可有效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提早采收。为研究“容大丰”高效复合生态肥在生产上的应用效果,笔者于2004年、2005年进行了大白菜应用“容大丰”高效复合生态肥的试验。  相似文献   
14.
橄榄是常绿乔木果树,福建特产名果之一,果实鲜食、加工皆宜。上世纪80年代以来橄榄栽培在福建主产区闽江下游及莆田、闽南一带迅速发展。长期以来,人们对橄榄结果习性、产量与分枝级数的关系只凭经验估计,没有进行详细观察。为此,我们进行了本项调查研究,以期为橄榄修剪及早结、丰产、稳产栽培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枇杷是我国南方重要水果之一,其主要害虫枇杷瘤蛾在全国各产区均不同程度地发生,有些果园还常常引起严重灾害.以往均采用叶面喷雾方法防治,为寻找防治效果好、残效期长、环境污染轻且能保护天敌的用药方法,我们于2004年进行土壤埋施内吸性杀虫剂防治枇杷瘤蛾的试验.  相似文献   
16.
利用RT-PCR检测库尔勒香梨苹果茎痘病毒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库尔勒香梨新鲜、冷藏、冷冻叶片和皮层为材料,对提取双链RNA (dsRNA)的2种方法和提取总RNA的3种方法进行了分析比较,并对总RNA的提取方法进行了改进,获得了纯度较高、完整性较好的dsRNA和总RNA,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反转录(RT)和PCR扩增。在国内首次完成了对苹果茎痘病毒(ASPV)的RT-PCR检测,建立了ASPV有效RT-PCR反应体系。用此体系扩增到ASPV一个长约316 bp的片段。实验表明以dsRNA和总RNA为模板均能成功进行RT-PCR检测,且dsRNA优于总RNA。  相似文献   
17.
为验证比格犬源芽孢杆菌的安全性,以小鼠为试验动物,研究该菌对小鼠体重和组织脏器的影响。将40只30日龄SPF级小白鼠(雌雄各2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对照组饲喂普通日粮;试验组在饲喂普通日粮的基础上,每只灌服0.2 m L比格犬源芽孢杆菌菌液(109 cfu/m L);每隔2 d测定体重;18 d后,将小鼠脱臼处死,取脾脏、肾脏称重;将肝脏、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用福尔马林固定,做组织切片试验。结果显示:试验组与对照组小鼠的体重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组小鼠肾脏重量有增加,肾脏指数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组公鼠脾脏重量增加明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试验组小鼠肠绒毛较发达,肝小叶结构清晰,肝窦和门管区明显可见。试验证明,比格犬源芽孢杆菌对小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肝脏的正常结构未造成危害,说明比格犬源芽孢杆菌是安全可用的,且对组织脏器有一定的促生长作用。  相似文献   
18.
自工业革命以来,由人类活动引起的大气CO_2浓度([CO_2])不断攀升,正驱动着全球气候变化,对全球农业产生重大影响。本文归纳总结了目前作物对高[CO_2]响应的主要研究技术手段,以及作物对高[CO_2]响应的机理研究,并进一步梳理了当前全球关于[CO_2]升高对作物产量和营养品质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相比封闭式或半封闭式环境控制试验系统,开放式试验系统(如开放式CO_2控制系统FACE)由于其能更加真实地模拟自然条件下作物对未来高[CO_2]的响应和适应情况,被公认为是目前研究作物对高[CO_2]响应的最理想手段。[CO_2]增高会增加C3作物光合速率、生物量和产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气候变化对农作物产生的负面影响,但是作物对大气[CO_2]的升高存在光合适应现象,当作物长期暴露在高[CO_2]条件下时,高[CO_2]对作物的促进作用会逐渐减缓。近10年的FACE试验发现,对高[CO_2]出现高应答的水稻品种,其光合速率和产量在高[CO_2]下的增加幅度比早期的主要粮食作物FACE试验结果平均高出两倍。此外,高[CO_2]会明显降低大部分非豆科C3作物中蛋白质和矿物质(如锌、铁)以及部分维生素的含量,加剧目前全球约2亿人由于维生素和矿物质元素等营养缺乏导致的健康问题。如何充分利用未来高[CO_2]实现高增产的同时,减缓粮食养分下降的负面影响,是迫切需要解决的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19.
蛋白质组学在生鲜肉肉色变化机制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肉色是影响消费者购买欲望的最直观因素。宰后生鲜肉肉色的变化机制和肉色改善一直是肉类科学领域研究的热点。肉色体系复杂,其稳定性受动物宰前因素、从肌肉向可食用肉转化过程和宰后商业流通链条件等因素的影响。目前,仍有许多影响途径和作用机制不够清楚。研究者已采用蛋白质组学技术发现了许多与肉色相关的蛋白标志物和可能影响途径。该文基于近年的研究,综述了不同处理条件下与肉色相关的差异蛋白,主要包括结构性蛋白中的肌动蛋白、肌球蛋白和肌联蛋白,以及肌浆蛋白中的伴侣蛋白、热休克蛋白、代谢酶类和氧化还原酶类等,分析了差异蛋白表达对肉色的影响及其表达调控肉色体系的可能机制,为今后肉色变化机制的研究和肉色稳定性的调控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20.
Seed longevity is a very important characteristic controlling seed quality. However, the mechanism underlying this characteristic is poorly understood. In this study, 'FH7185', a storable rice variety, the germination rate of which was 66.63%, much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after artificial ageing under relative humidity 88% and 42°C for 21 days. Different methods were applied to reveal the involvement of proteins during ageing of rice seeds. In total, 35 differential proteins were identified from 2D‐PAGE, and 3,719 proteins from iTRAQ analysis. A comparison of these two methods showed that not all protein types could be detected on the 2D‐PAGE gels, and the dynamic range was somewhat limited. So the comprehensive proteome map from the iTRAQ analysis was used to identify the quantitatively regulated proteins that played roles in seed longevity, and found that the most marked change was the increased abundance of many metabolic enzymes, especially the ones involved in α‐linolenic acid metabolism in the embryos during ageing. OsLOX2 and OsLOX3 had a negative effect on seed longevity, which were lower in FH7185 than the control. The dehydrogenase (LOC_Os07g44430) which played a major catalytic role in lipid peroxidation, also changed significantly during ageing. Therefore, OsLOX2, OsLOX3 and Loc_OS 07G44430 may be involved in the regulation of seed longevity with a synergistic effec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