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02篇
  免费   195篇
  国内免费   306篇
林业   288篇
农学   160篇
基础科学   145篇
  309篇
综合类   1643篇
农作物   203篇
水产渔业   129篇
畜牧兽医   602篇
园艺   247篇
植物保护   177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60篇
  2022年   148篇
  2021年   134篇
  2020年   134篇
  2019年   139篇
  2018年   92篇
  2017年   194篇
  2016年   135篇
  2015年   191篇
  2014年   181篇
  2013年   214篇
  2012年   268篇
  2011年   282篇
  2010年   319篇
  2009年   240篇
  2008年   235篇
  2007年   200篇
  2006年   202篇
  2005年   145篇
  2004年   83篇
  2003年   64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66篇
  2000年   75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01.
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通过掘土和采食等行为对高寒草甸产生广泛的影响,从而影响高寒草甸植物的繁殖特征。本研究以高山嵩草(Kobresia pygmaea)草甸达乌里秦艽(Gentiana dahurica)为对象,采用野外调查法研究了高原鼠兔干扰对其繁殖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高原鼠兔干扰水平的增大,达乌里秦艽的地上生物量、株高、茎叶比、生殖枝数、营养枝数、花序数、花序生物量和单株种子产量均呈增加态势。干扰水平为Ⅰ(112±32)个·hm-2和Ⅱ(192±48)个·hm-2时,达乌里秦艽所同化的物质主要分配于同化器官叶中,以保证种群的生存;当干扰水平增大到Ⅲ(352±64)个·hm-2和Ⅳ(608±48)个·hm-2时,达乌里秦艽将其所同化的物质更多地分配于生殖生长,形成更多的生殖枝数、花序数和单株种子产量,从而提高了达乌里秦艽的繁殖能力,一定程度上解析了高原鼠兔过度干扰劣化高山嵩草草甸放牧品质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2.
为探讨安吉白茶对柱状黄杆菌的抑菌机理,本试验通过测定安吉白茶提取液与细菌作用前后培养液电导率和紫外吸收物的变化,以及菌体磷代谢和可溶糖的变化,初步阐明了安吉白茶对柱状黄杆菌的抑菌机理。研究结果显示,经安吉白茶提取液处理后,细菌培养液的电导率和可溶糖浓度均增大,菌悬液中的紫外吸收物也随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加,表明安吉白茶提取液可破坏细胞膜的结构、导致细胞通透性增加,进而使细胞内容物外泄。此外,经安吉白茶处理后的柱状黄杆菌对磷的消耗量降低,以致严重影响了核酸、磷脂等细胞重要成分的合成及能量代谢,导致细菌正常生理功能的丧失。结果表明,安吉白茶可通过破坏菌体细胞膜及干扰磷代谢等途径抑制柱状黄杆菌的生长。  相似文献   
103.
木质素磺酸钙的络合性能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木质素磺酸钙(简称木钙,CLS)的浓度、溶液中钙离子(Ca^2 )浓度及pH值等因素对其络合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单位质量木钙中络合的Ca^2 量随木钙浓度增加而增加。当溶液中外加Ca^2 浓度增加到一定程度或pH值升高时,木钙的络合能力提高。pH值11时,质量浓度为10g/L的木钙溶液对Ca^2 的络合能力比原溶液增大3.7倍。进一步研究了具有不同羟基、羧基和磺酸基含量的木钙对Ca^2 的络合能力。结果表明,分子中大量羟基的存在是木钙具有络合能力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4.
以硅酸钠、硅酸铝、氧化镁和硅烷偶联剂为原料,制备胶合板用硅镁系硅酸盐无机胶黏剂。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考察了主要成分用量对胶黏剂的胶合性能的影响,并采用锥形量热分析技术和热重法分别测试其阻燃抑烟性能以及耐热性能。结果表明,当硅酸钠的质量分数为92.5%,硅酸铝的质量分数为4.7%,氧化镁的质量分数为2.8%,硅烷偶联剂的百分比含量为0.6%(相对于硅酸钠的质量而言)时,改性胶黏剂的综合性能最好,其胶合强度达到0.85MPa,阻燃抑烟性能效果显著,热释放总量和热释放速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05.
106.
本文采用环氧树脂和水性聚酰胺对豆粕进行复合改性制备无醛胶黏剂,对豆粕胶黏剂的性能指标和胶合板的胶合强度进行了研究.通过正交试验得出以下最佳工艺参数:当热压温度为120℃、环氧树脂与水性聚酰胺改性豆粕溶液的质量比为20:80、热压时间600 s时胶合板的胶合强度最高,为0.7628 MPa,达到国家标准GB/T 9846-2015中Ⅱ类胶合板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07.
西京古道作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其历史遗存丰富,且孕育着繁茂的野生植物资源。通过对西京古道的植物资源进行全面的调查,鉴定出维管植物有81科217属266种,其中观赏植物资源68科123属163种(含变种)。通过对西京古道乳源段植物资源的实地调查,掌握了古道沿线植物资源现状并分析其观赏特性及应用价值。在对西京古道沿线植物群落景观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基于石漠化背景下的古驿道植物景观营造方法及生态修复对策。  相似文献   
108.
【目的】研究不同厚度秸秆隔层对盐碱地食葵农田土壤温度、水分动态变化及产量的影响,为河套灌区筛选适宜盐碱地食葵生长的合理厚度秸秆隔层措施提供依据。【方法】2015—2017年在内蒙古河套地区典型盐碱农田设置了4个不同厚度的秸秆隔层,分别为CK(无秸秆隔层)、S3(厚度3 cm秸秆隔层)、S5(厚度5 cm秸秆隔层)和S7(厚度7 cm秸秆隔层),研究不同厚度秸秆隔层对食葵生育期土壤温度、水分动态变化特征和食葵产量的影响。【结果】秸秆隔层处理(S3、S5和S7)显著提高了食葵全生育期0—40 cm土层温度,其中2015—2017年在食葵苗期分别较CK处理显著增加了0.7、0.6、0.5℃(P<0.05),但其增温幅度随秸秆埋设时长的增加逐渐减小,花期秸秆隔层处理间差异显著,其中S5、S7处理3年平均分别较CK处理提高了0.4、0.6℃(P<0.05);40—50 cm土层的秸秆隔层处理在食葵苗期、蕾期表现出增温趋势,在生长后期表现出降温趋势。不同处理下向日葵全生育期土壤温度整体上均随土层加深而降低,且土壤温度和大气温度间均具有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3年内R2值的分布范围为0.628—0.735,秸秆隔层处理增强了土壤温度对大气温度的敏感程度,且土壤温度对大气温度的响应随秸秆埋设时长的增加而减弱。不同秸秆隔层处理与不同灌水时期间交互作用对土壤含水量有显著影响(P<0.05),秸秆隔层处理能够降低灌溉前、收获后0—40 cm土层平均土壤含水量,其中S7处理降幅最大,3年平均分别较CK处理降低了7.9%、5.4%(P<0.05);但在灌溉后S3、S5和S7处理平均土壤含水量3年分别较CK处理提高了2.3%、3.4%、3.6%(P<0.05)。秸秆隔层处理能够促进食葵生长,增加食葵产量,提高灌溉水生产率和水分利用效率,其中以5、7 cm厚度秸秆隔层处理增幅最大,但两处理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不同厚度秸秆隔层均能够提高食葵生育期0—40 cm土层温度,温度增幅随秸秆埋设时长的增加而减小,在花期各处理间差异较显著,并且秸秆隔层处理能够提高灌后0—40 cm土层平均土壤含水量,为食葵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综合考虑3年土壤温度、作物水分利用效率等,5 cm厚度秸秆隔层处理最适宜在内蒙古河套灌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9.
选取10年生巨尾桉纯林(1 650株·hm-2)与按2∶1行状混交的巨尾桉×红椎林(巨尾桉1 100株·hm-2∶红椎550株·hm-2)为对象,采取典型的样地方法,对2种林分生长、土壤养分含量及其林分稳定性进行调查研究,探寻巨尾桉适宜的混交模式,以促进桉树人工林可持续经营。结果表明:1)巨尾桉×红椎混交林中巨尾桉胸径、枝下高、冠幅和单株材积生长均显著高于巨尾桉纯林(P<0.05),但树高生长差异性不显著。2)巨尾桉×红椎混交林的林分总蓄积量为126.44 m3·hm-2,比较接近巨尾桉纯林(129.84 m3·hm-2)。3)混交林上层土壤速效N、速效P和速效K含量分别比巨尾桉纯林增加16.31、0.43 mg·kg-1和16.65 mg·kg-1。4) 10年生时,混交林的种间关系协调,红椎生长尚未受到巨尾桉较大影响,但混交林中巨尾桉、红椎的胸径小于其各自平均胸径的立木比例分别占57.88%和52.42%,林分结构存在不稳定的趋势。因此,建议适时开展抚育间伐,改善林分结构和调整种间关系,以期充分发挥混交效益。  相似文献   
110.
为了分析猪源大肠杆菌中mcr-1阳性不可接合类噬菌体质粒pD72-mcr-1与blaCTX-M-55阳性可接合的F33:A-:B-质粒pD72-F33融合形成的共整合质粒pD72C的生物学特性,评估该融合质粒对mcr-1传播的潜在作用,本实验采用生长曲线测定、质粒稳定性实验、竞争性实验和接合实验,测定了融合质粒pD72C和亲本质粒pD72-F33对宿主菌的适应性、融合能力和扩散能力.结果表明:融合质粒pD72C在无抗生素的环境中能稳定传代9 d,对宿主菌有适应性优势,且比亲本质粒pD72-F33具有更好的竞争优势;该融合质粒表现出较高的融合频率和接合频率,说明该融合质粒能够扩展菌株的耐药谱并促进粘菌素耐药基因mcr-1的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