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1篇
  免费   71篇
  国内免费   73篇
林业   89篇
农学   52篇
基础科学   31篇
  137篇
综合类   686篇
农作物   85篇
水产渔业   86篇
畜牧兽医   285篇
园艺   148篇
植物保护   36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55篇
  2021年   50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78篇
  2016年   52篇
  2015年   95篇
  2014年   64篇
  2013年   96篇
  2012年   127篇
  2011年   126篇
  2010年   127篇
  2009年   108篇
  2008年   110篇
  2007年   117篇
  2006年   76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41.
To investigate the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and molecular types of S.agona strains isolated from poultry in Shanghai from 2010 to 2011,K-B method recommended by WHO was used to detect 14 strains of S.agona from poultry.Results were analyzed according to the breakpoints of CLSI,PFGE was used for molecular typing.14 strains were sensitive to 5 kinds of antibiotics.High resistant to sulfisoxazole and high moderate sensitivity to streptomycin.14 strains of S.agona were classified to 6 PFGE patterns.Some S.agona strains isolated from 2010 to 2011 were showed highly homology.Meanwhile,the relativity between antimicrobial susceptibility and PFGE patterns was remarkable.  相似文献   
142.
石豆11号是由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以化诱446为母本,冀豆4号为父本经有性杂交选育而成。2014-2015年参加河北省夏播大豆区域试验,平均产量3 093.9 kg·hm~(-2),较对照冀豆12增产2.51%。2016年参加河北省夏播大豆生产试验,平均产量3 108.0 kg·hm~(-2),较对照冀豆12增产0.87%。2017年通过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准予推广。石豆11号的主要特点是高蛋白(45.79%)、高产、抗倒伏,适宜在河北省中南部夏播种植。  相似文献   
143.
  【目的】  以2年田间定位试验为依托,研究小麦秸秆及其生物炭连续施用对植烟土壤理化性状和有机碳组分的影响,为烟区土壤质量提升提供依据。  【方法】  田间试验在山东省诸城市潮褐土烟田上进行。试验设4个处理,分别为:常规施肥且秸秆不还田(CK),常规施肥+小麦秸秆还田(FS),常规施肥+小麦秸秆生物炭2.25 t/hm2 (FB1)和4.50 t/hm2 (FB2)。在烟叶收获后,采集0—20 cm耕层土样,测定了土壤基础理化指标和总有机碳(TOC)、微生物生物量碳(MBC)、热水溶性有机碳(HWC)、活性有机碳(LOC)及轻组有机碳(LFOC)含量,并计算土壤碳库管理指数(CPMI)。  【结果】  连续施用小麦秸秆或其生物炭2年后,FB1和FB2处理TOC含量显著高于CK,增幅分别为74.9%和116.0%,而FS与CK处理间差异不显著。LFOC含量的变化趋势与TOC类似,FB1和FB2处理LFOC含量分别较CK处理显著增加154%和326%。FS处理HWC含量显著高于CK和FB1处理,而与FB2处理差异不显著。与CK相比,FS处理HWC含量增加了107%。FS和FB2处理MBC含量较CK分别增加了252%和144%,而FB1处理与CK相比差异不显著。FS处理LOC含量较CK显著增加了68.9%,而FB1、FB2处理LOC含量与CK相比差异不显著。FS处理还能显著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含水量及有效磷含量,其对部分土壤理化特性的改良效果优于生物炭处理(FB1和FB2)。此外,CPMI也以FS处理最高,较CK显著增加了73.5%,而FB1、FB2处理与CK处理差异不显著。  【结论】  连续秸秆还田有利于提升烟田土壤活性有机碳(MBC、HWC和LOC)含量,降低土壤容重,提高有效磷含量,提高土壤CPMI。而同量秸秆转化为生物炭后连续还田能够提高土壤总有机碳和轻组有机碳含量,更有利于土壤有机碳的长期固存。  相似文献   
144.
145.
刘正位  匡晶  朱红莲  彭静  王芸  柯卫东 《园艺学报》2020,47(9):1845-1858
介绍了莲属植物的分布及分类,探讨了莲的生态型及栽培品种类型的划分,总结了野生莲和莲栽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研究进展;介绍了莲属植物的资源和育种研究,资源收集、保存及品种选育现状;梳理了莲在组学、遗传图谱构建及基因挖掘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对今后莲属植物资源收集、保护和利用提出建议,认为品种的优质、多样化和专用化是莲属植物的育种方向。  相似文献   
146.
金针菇松杉木屑菌糠栽培猴头菇的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降低猴头菇生产成本和解决松杉木屑工厂化栽培金针菇菌糠利用问题,研究了金针菇菌糠营养成分和不同配方对猴头菇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显示:金针菇菌糠含有9.8%粗蛋白、32.3%粗纤维、1.2%粗脂肪、17.9%木质素和7.7%灰分;筛选出配方2是最佳的配方,比例分别为金针菇菌糠38%、棉籽壳20%、玉米芯30%、麸皮10%、碳酸钙2%,其产量和利润分别比对照组、配方1、配方3和配方4提高了9.67%、25.00%、6.12%、8.40%和115.91%、48.44%、46.15%、25.00%。为金针菇菌糠用于猴头菇大面积栽培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7.
中国不同地区‘富士’苹果品质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确定‘富士’苹果核心品质指标,建立‘富士’苹果品质综合评价模型。【方法】从河北、河南、辽宁、宁夏、山东、山西、陕西、新疆等8个苹果主产省(区)68个市(县)的代表性果园采集176份‘富士’苹果样品进行品质测定,共测定单果重、带皮硬度、去皮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滴定酸含量、维生素C含量、山梨醇含量、葡萄糖含量、果糖含量、蔗糖含量、甜度、固酸比、糖酸比、甜酸比等15项指标。通过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法确定‘富士’苹果核心品质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采用灰色关联度法建立‘富士’苹果品质综合评价模型。【结果】不同产区间‘富士’苹果品质指标存在差异性,新疆‘富士’苹果硬度、维生素C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山梨醇含量、果糖含量、蔗糖含量、甜度值等8项品质指标均高于其他省(区)‘富士’苹果。维生素C含量、山梨醇含量、蔗糖含量和甜酸比的变异系数均大于30%,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异系数最小(仅为9.8%)。‘富士’苹果某些品质指标间存在极显著的相关性,可滴定酸含量与固酸比、糖酸比之间相关系数分别为-0.844、-0.854,果糖和甜度值之间相关系数达0.963,固酸比与糖酸比之间相关系数为0.941。通过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确定单果重(X1)、去皮硬度(X2)、可滴定酸含量(X3)、固酸比(X4)和果糖含量(X5)为‘富士’苹果核心品质指标。通过灰色关联度法建立了‘富士’苹果品质综合评价模型Y=0.2601X1+0.1378X2+0.0819X3+0.2601X4+0.2601X5。【结论】单果重、去皮硬度、可滴定酸含量、固酸比和果糖含量为‘富士’苹果核心品质指标,以其建立的评价模型可用于‘富士’苹果品质的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48.
为了更好地开展中兽医药与方剂学课程的教学和科学研究,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中草药物和方剂的理论学习,通过制作中草药饮片标本、干制标本、蜡叶标本和浸制标本,不断地建立和完善中草药标本室,也可以通过中草药标本二维码数据库的建立、常见植物标本的种植栽培,以及野外采集中草药实践教学的实施,提高学生对中兽医药与方剂学课程的学习质量,以期为今后临床实践和应用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9.
为了阐明树鼩精子中是否存在丝氨酸/苏氨酸蛋白磷酸酶1γ2(PP1γ2)及其在附睾精子中的存在形式,进而探究PP1γ2对精子成熟和运动性的调控作用,本试验以树鼩为研究对象,采用Western blotting分析了不同条件下树鼩附睾头和附睾尾精子中PP1γ2的存在形式和磷酸化程度,探讨了双丁酰环腺苷酸(db-cAMP)、3-异丁基-1-甲基黄嘌呤(IBMX)或Ca2+对树鼩精子中PP1γ2磷酸化表达水平的影响,并进一步研究了磷酸酶抑制剂冈田酸(okadaic acid,OA)和花萼海绵诱癌素A(calyculin A,CA)对树鼩精子中PP1γ2磷酸化程度的影响及其对树鼩附睾头和附睾尾精子运动度的影响。结果显示,在树鼩附睾头和附睾尾精子中均存在PP1γ2,且在等量的附睾头和附睾尾精子蛋白中,PP1γ2在附睾尾精子的磷酸化程度远高于附睾头精子;db-cAMP、IBMX或Ca2+不改变PP1γ2的磷酸化水平;磷酸酶抑制剂OA和CA能明显提高附睾头和附睾尾中PP1γ2磷酸化的程度,且能显著提高精子(尤其是附睾头精子)的运动度(P<0.05),OA和CA的最佳作用浓度分别为1μmol/L和10 nmol/L,最佳作用时间分别为15、20 min。本研究结果表明,蛋白磷酸酶PP1γ2对树鼩精子成熟及运动性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其主要通过磷酸化和去磷酸化的变化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50.
由共享镰刀菌Fusarium commune引起的莲腐败病是我国莲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本研究以强致病力菌株FCN23为供试菌株,通过PEG介导的遗传转化法研究了菌龄、酶解时间和渗透压稳定剂等对原生质体制备的影响。结果表明,分生孢子在YPD液体培养基培养24 h获得新鲜菌丝,在酶解时间为2.5 h,渗透压稳定剂为0.7 mol/L NaCl溶液时原生质体制备效率最高。进而将遗传霉素的抗性基因和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转入莲腐败病菌原生质体中,获得了稳定表达的转化子,能够稳定遗传gfp基因,说明莲腐败病菌的遗传转化体系构建成功。该体系的建立为莲腐败病菌的侵染过程及基因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