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0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54篇
林业   10篇
农学   6篇
基础科学   10篇
  6篇
综合类   149篇
农作物   18篇
畜牧兽医   33篇
园艺   18篇
植物保护   7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为了鉴定和分析海南黑山羊与其F1代杂交羊(努比亚山羊公羊与海南黑山羊母羊杂交)背最长肌中差异表达的mRNA和lncRNA,试验以6月龄海南黑山羊及其F1代杂交羊公羊为试验动物,逐头采集背最长肌样品,采用RNA-Seq技术和生物信息学方法对两种山羊背最长肌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运用DESeq软件鉴定两种山羊背最长肌组织间差异表达的mRNA和lncRNA,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GO功能注释、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同时对差异表达的lncRNA进行靶基因预测分析。结果表明:海南黑山羊及其F1代杂交羊背最长肌间存在276个差异表达的mRNA,其中1个mRNA只在海南黑山羊背最长肌中表达,2个mRNA只在F1代杂交羊背最长肌中表达;在273个共同表达的mRNA中,根据差异倍数大小,排名前10位的分别是NDUFB5、TMEM237、LOC102170968、TXLNB、GPR63、OSBPL1A、KERA、LOC108638040、BMF、HSP70.1。存在145个差异表达的lncRNA,其中16个只在海南黑山羊背最长肌中表达,7个只在F1代杂交羊背最长肌中表达。276个差异表达基因共富集在50个G...  相似文献   
72.
辽宁省沙棘资源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宁省沙棘引种驯化及开发利用研究起步于20世纪50—60年代。据统计,全省现有人工沙棘林面积达13.33万hm^2,沙棘加工企业10余家,年产值达6000多万元。沙棘不仅有效地提高了辽宁省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植被覆盖率,改善了生态环境。同时,沙棘已逐渐发展为一项开发潜力较大的生态型产业。章针对目前辽宁省沙棘资源保护和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合理的对策和建议:突出沙棘在生态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加大沙棘建设力度;加强沙棘资源的管理,保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大力发展沙棘产品精深加工业,推进沙棘产业化进程;加强沙棘科学研究,提高沙棘资源经营管理水平;切实加强领导,为沙棘建设与开发创造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73.
苹果树Valsa malicola的发现及其致病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旭丽  臧睿  王磊  康振生  黄丽丽 《林业科学》2007,43(9):23-26,156
从苹果树腐烂病病斑上分离得到分离物,其在PDA培养基上菌落颜色为乳白色,30d未形成产孢体,在37℃高温下不能生长。在20%苹果树皮煎汁培养基(ABA)上于25℃培养6d即可形成大量微小(直径0.1~0.5mm)的产孢体,每皿(直径9cm)数量平均达140~250个。根据其在枝条上产生的有性型和无性型子实体的形态特征,鉴定为Valsa malicola Z.Urb.及其无性型Cytospora schulzeri Sacc.&P.Syd。进一步的ITS序列聚类结果也表明,陕西各分离株与美国和南非的V.malicola聚为一类。采用菌丝块接种烫伤的离体苹果枝条(秦冠、富士),发现其在伤口部位扩展缓慢、病斑面积很小,但8~9d后仍可形成大量产孢体,而常见的致病种V.ceratosperma形成的病斑面积很大,在接种后20d才能在接种枝条上形成产孢体。  相似文献   
74.
bZIP转录因子已经在多种植物中被报道广泛参与抗病,但是对于bZIP转录因子在小麦与条锈菌互作过程中的抗病机制的研究很少。因此,通过电子克隆及RT PCR方法从条锈诱导的小麦水源11中克隆得到一个具有1 005 bp完整ORF,编码334个氨基酸,且具有bZIP保守结构域的小麦TabZIP转录因子基因。将该基因和拟南芥的基因组比对发现其和 AtbZIP20相似度最高,故命名该基因为TabZIP20。通过转化洋葱表皮细胞发现该基因编码的蛋白定位于细胞核;利用实时定量PCR分析了该基因在小麦与条锈菌亲和与非亲和组合中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该基因在小麦对条锈菌的抗病反应中受条锈菌诱导表达。可见,TabZIP20参与小麦对条锈病的抗病反应,但具体作用机制仍待研究。  相似文献   
75.
黄丽丽 《湖南农机》2012,39(1):160+162
《机械基础》是一门机械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具有概念多、名词多、原理多,内容抽象,实践性强等特点.而由于技校的学生大多数学习基础差,学校用于教学的教具和设备又普遍缺乏,极易使学生产生厌学和弃学的情绪.笔者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就如何提高《机械基础》教学效果做了一些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借此机会与大家一起交流探讨.  相似文献   
76.
大豆干种子中大豆花叶病毒的RT-PCR检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应用改进的SDS-酚氯仿法,在沉淀RNA前先加入1/4体积无水乙醇、1/10体积5mol/L乙酸钾沉淀多糖,然后再用异丙醇沉淀RNA,成功地从大豆干种子中提取了大豆花叶病毒(SMV)总RNA;应用RT-PCR技术对大豆种子中携带的SMV进行了检测,同时以DAS-ELISA方法作比较,建立了能直接以大豆干种子为检测对象的SMV快速、灵敏、特异的RT-PCR检测技术。  相似文献   
77.
大豆疫霉菌单孢分离物生物学性状的遗传变异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研究了大豆疫霉菌单游动孢子无性分离物和自交单卵孢子分离物的菌丝生长速率、菌落形态、同宗配合性状、产孢量以及对甲霜灵敏感性的遗传变异。结果表明:菌落形态、生长速率和同宗配合性状在单游动孢子后代和自交后代可稳定遗传,控制上述性状的遗传因子是纯合的;大豆疫霉菌的游动孢子产生能力和对甲霜灵的敏感性在单游动孢子后代和自交后代中均发生连续性变异,表明这两种性状可能是数量遗传性状,也可能控制这两种性状的基因为杂合基因或细胞质遗传因子。  相似文献   
78.
西藏青稞籽粒燕麦镰刀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西藏青稞籽粒中分离到的燕麦镰孢(Fusarium avenaceum)Hb39分离株为对象,研究了温度、湿度、pH、光照、营养对其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影响,以便为进一步研究由燕麦镰孢引起的青稞病害发生规律、防治方法奠定基础,并为研究由此引致的人类疾病提供理论依据.该菌株在供试的10种不同固体、液体培养基上均能生长,但菌丝生长速度和生长量均有很大差异,PDBA、PDA、PSA培养基有利于该菌的生长,而HA、CMA和WA不利于该菌的生长.比较不同碳、氮源对菌丝生长的影响,发现该菌能利用多种单糖、多糖及可溶性淀粉作碳源,其中葡萄糖、蔗糖、麦芽糖较好;能利用蛋白胨等有机氮和硝酸钠等无机氮作氮源,其中蛋白胨最好.该菌最适生长温度为25℃,生长的温度范围为5~30℃.菌丝生长最适pH为6,也能在pH 3~12的范围内生长.连续光照不利于菌丝的生长,而光暗交替或黑暗条件下菌落生长无显著性差异.大型分生孢子萌发的温湿度范围分别为10~30℃、RH 85%~100%,pH值3~12,最适萌发条件为25℃、RH100%和pH 6.该菌株的致死温度为45℃10 min.  相似文献   
79.
 本文采用细胞化学方法, 对健康和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侵染的小麦穗组织中细胞壁主要成分进行了比较分析。电镜观察发现, 被侵穗部组织细胞壁中的主要成分如纤维素、木聚糖和果胶质的标记密度下降, 显著低于未接种的健康对照组织。结果表明病菌侵染和扩展过程中分泌产生了纤维素酶、木聚糖酶和果胶酶等细胞壁降解酶类, 造成寄主细胞壁成分的分解及细胞壁松弛, 从而有利于病菌在寄主穗部组织中的侵染和扩展。  相似文献   
80.
条锈菌诱导的小麦叶片cDNA文库构建及表达序列标签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小麦品种水源11和条锈菌CY31号小种为材料,用SMARTTMcDNA Library Construction Kit构建条锈菌诱导的小麦叶片cDNA文库。得到原始文库的滴度为6×106pfu/mL,扩增文库滴度9×109pfu/mL,重组率98%,插入片段在0.5~2.2kb。随机挑取600个克隆,测序获得594条高质量ESTs,与GenBank序列进行BLASTx分析,已知功能ESTs与植物同源比例最高,占44%;其次为真菌,占32%;有18%ESTs在GenBank中没有匹配的同源产物。蛋白功能分析表明,PIG28编码蛋白、ABC转运子、金属硫因、泛素、质膜H+-ATPase和氨基酸透酶等可能参与了寄主与病原菌互作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