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6篇
基础科学   9篇
  3篇
综合类   53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12篇
畜牧兽医   9篇
园艺   3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为调整优化福建梨品种结构,本试验引进国内外不同熟期梨新品种7个,在3个不同立地条件的区域开展适应性试验。结果表明:‘翠玉’果实经济性状好,早熟优势明显,坐果率高,产量稳,推广应用前景良好;早熟梨‘初夏绿’作为搭配品种具有一定的发展空间;其他品种与主栽品种‘翠冠’、‘黄花’相比,综合栽培经济性状均无明显优势,建议慎重发展。  相似文献   
42.
整形修剪是梨树栽培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尤其是每年的冬季修剪存有大量的离体枝条.从理论到实践证明,充分利用修剪离体梨枝作为食用菌及人造板材原料,可大大减少的木材用量,有效保护森林资源,也可通过堆沤发酵腐烂回田回园,减少病虫害基数,扩大农业生产有机质肥料来源.福建是我国重要的南方砂梨产区,为合理开发利用修剪离体梨枝,国家梨产业技术体系福州综合试验站2011-2012年组织力量深入建宁、清流、明溪、建瓯、德化等福建梨主产县(市)开展调查,基本摸清了福建梨修剪离体枝条数量与利用现状,并提出实现高效综合利用途径与方法.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3.
红肉蜜柚与琯溪蜜柚亲缘关系孢粉学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肉蜜柚系芽变新株系,为探讨其变异来源,对红肉蜜柚、琯溪蜜柚、下河蜜柚的花粉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表明:红肉蜜柚与琯溪蜜柚花粉粒外壁纹饰相似,形状大小相近,与下河蜜柚差异较大;红肉蜜柚与琯溪蜜柚花粉粒同属于以5孔沟为主类型,穿孔密度差异不显著,与下河蜜柚差异较大;进一步从孢粉学上证实红肉蜜柚与琯溪蜜柚遗传距离相近.  相似文献   
44.
应用SRAP技术对"锦绣"黄桃、"丰黄"黄桃及其相应变异株系等7个材料进行了分析。从40对引物组合中筛选出2对引物在"丰黄"及变异株"锦黄"之间有明显扩增带差异,表明遗传变异已发生。分别纯化、克隆、测序这些特异条带,分析序列预测所示基因,并设计引物将其转化为稳定SCAR标记。应用特异的SCAR标记可快速检测鉴定相应变异株,进一步验证了变异的存在。试验未筛选到合适引物可区分"锦绣"及其变异株系。  相似文献   
45.
鲜食加工兼用型黄桃优变株系选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观察结果表明,5个鲜食加工兼用型‘黄桃’优变株系与来源品种相比,果型较大,锦绣黄桃的4个优变株系单果重均增加50 g以上,‘锦黄’增加16.6 g;‘硕锦1号’展叶期前各物候期较迟,盛花期延后5~7 d;‘锦黄’果实成熟期推迟约45 d;‘硕锦1号’、‘硕锦3号’、‘硕锦4号’、‘锦黄’果形为椭圆形、长椭圆形,与来源品种相似,‘硕锦2号’则以尖圆为主;‘锦黄’风味酸甜,明显异于‘丰黄’;各优变株系既符合黄桃鲜销市场供求走势,又能满足果品加工企业的原料需求,均显现出良好的选育前景与应用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46.
八月香系实生优株选育而成。属长枝型,树势强健,枝梢生长旺,分枝角度小;以粗壮结果母枝结果为主,连续结果能力强。坚果圆锥形、单果质量13.5 g、果皮红褐色、果肉黄白色,鲜食熟食品质皆佳;成熟期9月上旬,较黄榛提早20~25 d;早实丰产,盛产期666.7 m2产量200 kg以上。  相似文献   
47.
近年来,由于近海的捕捞强度过大,近海渔业资源已日趋贫乏,因此,海洋捕捞渔业正在向深海、远洋渔业发展。目前,国家农业部为了控制海洋捕捞强度,保护近海资源,已实行海洋捕捞渔业零增长、对渔船实行船数、功率双控制和伏季休渔等制度,而且提出五年内不再发展渔船和实行渔船报废制度。  相似文献   
48.
波纹巴非蛤(Paphia undulata)是经济价值较高的海产贝类之一,斧足是其重要的食用部位。本研究分别检测了91个波纹巴非蛤斧足的总类胡萝卜素含量(TCC)和3个颜色指标L*(明暗度)、a*(红绿值)、b*(黄蓝值),结果显示波纹巴非蛤斧足总类胡萝卜素含量和颜色指标在不同的个体中存在较大的差异,不同个体斧足总类胡萝卜素含量范围为1.78~15.72μg/g,颜色指标L*、a*、b*的波动范围分别为48.21~56.31、-0.32~10.46、16.56~30.29。统计分析表明,波纹巴非蛤斧足的总类胡萝卜素含量和颜色指标L*、a*、b*之间相关极显著(P0.01),相关系数分别为-0.733、0.685、0.775。研究结果将为选育高含量类胡萝卜素的波纹巴非蛤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9.
对江苏省如皋市土壤中主要微量元素的环境地球化学特征空间分布及动态变化分析表明,如皋市土壤中的铁元素总含量较为丰富,铜元素略低,锌、锰元素严重缺乏。土壤中有效铜、有效铁、有效硼含量比较丰富,但分布极不均匀。土壤微量元素的有效性与成土母质关系密切。部分土壤锰、锌缺乏原因是土壤中总量不足,而且两元素活化率较低。土壤理化性状及不同农业利用方式对有效态含量的影响明显大于来源于母质的影响。近20年来随着土壤有机质的逐步提高和微量元素肥料投入量的增长,锰、锌、铜有效态含量大幅度上升,含量小于临界值的面积大幅度减少。土壤pH值、有机质对土壤微量元素的有效性有着重要的影响。有效铁、有效锌与土壤pH值呈显著负相关;有机质与土壤锌、铜、锰、铁、硼的有效态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50.
为揭示泥岩岩质边坡在环境荷载以及由于边坡倾角改变引起的失稳过程,采用二维边坡模型,对不同坡脚、结构面填充条件下的岩质边坡破坏过程进行了详细的试验研究。通过模拟人工降雨条件下的岩质边坡破坏揭示了干湿循环的渐进性物理风化过程;对有无干湿循环、填充物以及不同结构面倾向的泥岩岩质边坡的破坏进行对比研究,揭示泥岩边坡破坏的影响因素。利用工业相机采用非接触手段采集边坡破坏的发生、发展过程,对破坏形态进行归纳总结。结果表明:泥岩岩质边坡破坏与边坡倾角、坡脚、结构面填充物及外部环境有密切关系;反倾边坡破坏易从坡顶关健体破坏并迅速扩展,从而导致整体垮塌;泥岩岩质边坡坡面处应力集中最严重,破坏从坡面开始并迅速往坡内发展,导致边坡的整体失稳。最后结合实验结果,给出了具体的工程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