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20篇
农学   10篇
基础科学   7篇
  11篇
综合类   46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13篇
畜牧兽医   40篇
园艺   17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为探讨2种不同基因型耧斗菜的耐旱性,用5%、10%、15%、20%、25%的PEG-6000溶液处理耧斗菜种子,研究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对2种不同基因型耧斗菜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胁迫抑制了耧斗菜种子的萌发,2种不同基因型材料的种子发芽率、发芽势、相对发芽率、发芽指数均显著降低(P0.05)。低浓度PEG-6000促使萌发高峰期提前,而且加快了种子萌发进程,高浓度则反之。在相同的PEG-6000浓度处理水平下,白鹭耧斗菜表现出的耐旱性强于黄凤耧斗菜。  相似文献   
162.
纳米羟基磷灰石改性生物炭对铜的吸附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提高生物炭对重金属铜的吸附能力,选取小麦秸秆作为原料,将不同比例纳米羟基磷灰石与秸秆混合均匀,在600℃高温限氧条件下制备了羟基磷灰石改性生物炭材料,比较了生物炭和生物炭改性材料对铜的吸附特性,同时分析了两者间的表面特征等。结果表明:热重分析显示,生物炭表面附着纳米羟基磷灰石可以提高生物炭的热稳定性;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显示,纳米羟基磷灰石可以较为均匀地附着在生物炭表面,但同时会伴随不同程度的聚集现象;接触角测试结果显示,生物炭表面附着纳米羟基磷灰石可降低其疏水性;生物炭和生物炭改性材料对铜的吸附符合伪二级动力学模型,生物炭改性材料可使铜的吸附速率提高7.69%~130.77%;生物炭和生物炭改性材料对不同浓度的铜吸附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对铜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32.65 mg·g~(-1)和57.01 mg·g~(-1)。  相似文献   
163.
珠江三角洲平原农田土壤有机碳组分及剖面分布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集珠江三角洲平原20个农田不同发生层的土壤样品,研究了土壤有机碳(SOC)及其组分,包括高锰酸钾氧化碳(POXC)、不同浓度硫酸氧化的有机碳组分(CF1、CF2、CF3和CF4)、胡敏酸碳(HAC)、富里酸碳(FAC)和胡敏素碳(HMC)的分布特征及其相互关系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SOC含量变幅为1.88~52.78 g kg~(-1)。SOC、CF1、CF2、CF3、POXC、FAC、HAC含量均在耕作层(Ap1)中最高,平均值分别为17.87、7.29、4.32、2.57、0.58、1.72、2.60 g kg~(-1),在水耕氧化还原层(Br)中最低;CF4和HMC含量在Bg层土壤中最高,平均值分别为5.32、15.03 g kg~(-1)。Ap1、Ap2、Br、Bg层中POXC占有机碳比例平均值分别为3.2%、3.3%、3.5%、3.6%,活性有机碳(CF1+CF2)是土壤有机碳的主要组分,在各发生层土壤中所占比例均60%。土壤腐殖质以HMC为主,所占比例约80%。土壤有机碳及其各组分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与土壤全氮、碱解氮呈极显著正相关,与pH值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64.
陈冲  宋广军 《水产科学》2005,24(10):40-41
底栖硅藻作为鲍幼体的前期饵料,其种类与质量对鲍人工育苗的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种类适宜且数量充足可以延长鲍幼体的附着变态率,延长在板时间,实现剥离大规格苗种,达到提高成活率的目的。据报道在底栖硅藻自然种群中,以小型的卵形藻(Cocconesp.)和舟形藻(Naviculasp.)的  相似文献   
165.
陈冲  孙丕海  王全军 《水产科学》2011,30(10):641-643
将在大连地区繁育的平均壳长2.2cm的皱纹盘鲍苗种运至福建省莆田市海域进行海上越冬,使用底面积为350mm×550mm、层间距150mm的7层专用养鲍笼,养殖密度25~80枚/层,饵料为盐渍海带、鲜紫菜、鲜海带苗。经5个月饲育,鲍苗平均壳长增长1.94cm,成活率达94.5%,效果明显优于北方沿海的室内越冬及海上越冬。  相似文献   
166.
基于WQI法的滴水湖及入湖河道水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取2018年8月至2019年7月间滴水湖及入湖河道区域水质调查数据及月平均降水量,按照水系特征及土地利用规律将研究范围分为五个区域。采用综合水质标识指数(WQI)法,评价分析水质时空分布规律;将该地区月平均降水量与氨氮和总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滴水湖及入湖河道的水质具有空间上的差异性,外涟河、中涟河、内涟河、入湖口为“中等”,滴水湖区水质为“良好”,从外涟河到滴水湖区的水质呈现出逐渐变好的状态;和WQI显著相关的水质参数有总氮、氨氮等;降水对氨氮和总氮具有稀释作用。水质季节变化主要影响因子为水温和降水,空间变化主要影响因子为引水水源水质和人类活动。最后,根据该区域水质特征和影响因子,提出了生物治理法、改建雨水排放管道和加强重要指标监测等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67.
168.
临淄西红柿是中国地理标志商标产品、市级区域公用品牌。为进一步深化农业产业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及提档升级,打造全国“口感西红柿之都”,本文结合临淄区的实际,从产业项目实施、良种推广、社会化服务、绿色生产、合作社兴办等5个方面提出了西红柿产业的发展道路,并就从产业融合、生产模式、培育市场、品牌运作、人才储备等5个方面探索了下一步的发展路径,为临淄区西红柿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9.
170.
针对焊接较长工件时焊接变形对设备的实用性及其表面的美观性的影响,从焊接工艺、焊接顺序、构件定位和焊接参数分析了对焊接变形的影响,对焊前、焊中和焊后的预防方法进行了讨论,以T型焊接件作为仿真模型,围绕焊接顺序、焊接结构进行讨论,采用交错断续、并列断续焊接与连续焊接对比,结合实际方案采用不同的焊接顺序,对焊接过程的变形进行数值模拟,并分析了焊接后的残余变形,结果表明:交错断续焊接的变形量最小,连续焊接次之,并列焊接最大。可对实际焊接过程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