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5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9篇
林业   10篇
农学   65篇
基础科学   19篇
  14篇
综合类   155篇
农作物   44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34篇
园艺   33篇
植物保护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加强草原建设,不断提高草原生产力,增加牧草产量,是适应现代畜牧业的飞速发展的需要。超载放牧、私开乱垦等现象的发生,使草原得不到很好的休养生息,盐碱化程度逐年增大.而且光板连片碱斑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土地盐碱化面积是造成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原因,它严重的威胁着农牧业生产.民族经济的繁荣与发展以及生态环境的改善等一系列重大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142.
形态学性状的聚类分析把供试的24个荸荠品种分为2个类群。第一类群只有野生荸荠1个品种,第二类群为23份地方栽培的荸荠品种,第二类群中又可分为5个亚类。从分析结果可以看出,野生荸荠与23份地方栽培种的遗传距离相对较远,而23份地方栽培种间的遗传距离较小,这与从形态上难以鉴定品种的结果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143.
采用土壤盆栽试验,研究砷(As)超积累植物大叶井口边草(PteriscreticaL.)与玉米品种云瑞6号(ZeamaysL.Yunrui6)、云瑞8号(ZeamaysL.Yunrui8)、云瑞88号(ZeamaysL.Yunrui88)间作对其吸收积累重金属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玉米品种对大叶井口边草的生物量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均不同程度地降低了其生物量。与玉米间作显著提高了大叶井口边草地上部和根部对As、Cd的吸收,同时显著降低了地上部对Pb的吸收,而地下部对Pb的吸收却有明显增加,尤其以云瑞8号的间作效应最显著。与单作相比,间作能显著提高玉米各器官重金属含量,只有云瑞88号的茎中As含量明显降低,由单作的310.89mg.kg-1降低至间作的145.86mg.kg-1。研究初步表明,大叶井口边草与云瑞8号间作可提高修复As、Cd、Pb污染土壤的效率。  相似文献   
144.
为了探索贵阳市乌当区农村土地流转与农民合作经营结合的模式,对乌当区的土地流转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提出了目前较适合乌当区实际情况的3种模式,即:乡村旅游+公司+农户、股份+合作社+农户、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的土地流转与农民合作经营结合模式。  相似文献   
145.
对从韩国引进、收集于亚洲不同产稻国的杂草稻材料,田间隔离种植、观察、记载杂草稻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分析其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参试的199份杂草稻中,杂草稻抽穗天数和株高的变化范围均大于栽培稻;颖壳色共6种,多数表现为淡黄色和黄褐色斑点、微红、金色(似栽培稻颖色),部分表现黑褐色和褐色(似野生稻颖色);种皮色以红色为主,部分为白色;40.7%材料有芒,芒色以金色和紫色为主;部分材料易落粒;再生力强。结果表明:不同生态型杂草稻的生物学特性差异较大,变异类型丰富,是水稻遗传改良的重要资源,在水稻改良中应有目的地选择利用。  相似文献   
146.
水稻亚种间、品种间杂交揭示杂草稻的起源和进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杂草稻是在稻田或可耕地周边生长的类似杂草并兼有野生稻和栽培稻特性的稻属植株或群体。迄今对杂草稻的发生和进化尚有很多的争论和假说,本研究通过水稻亚种间和品种间的杂交试验以及亲本与杂交后代籼粳分化分子标记的遗传分析,对杂草稻起源和进化途径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控策略。研究结果显示:亚种间和品种间特定亲本杂交组合(7个籼/粳,4个籼/籼)的后代中均可分离出类似杂草稻的植株,其频率为籼/粳>籼/籼;籼粳交或籼籼交F2-F4代群体中产生类似杂草稻植株的频率随世代增加呈现递增趋势(F2最低为1.26%,F4最高为15.35%),这与双亲的遗传背景有密切关系,即籼、粳亚种的遗传背景差距越大,其杂交组合后代中产生杂草稻的机率越高;籼/粳交组合安山稻/9311F3代分离群体中类似杂草稻的植株以籼型为主(占52.8%);韩国粳稻品种安山稻在籼粳组合中不论作母本或父本,杂交后代都易产生类似杂草稻单株,这可能与其籼粳组分遗传异质性较高有关;粳/粳组合后代中未鉴定出类似杂草稻的植株,预示粳稻品种间杂交可能不易产生杂草稻。本研究为杂草稻的防控和利用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7.
叶色突变体作为一种易于观察的性状突变,是开展光合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叶绿素生物合成及其调控机制研究的理想材料。本研究以水稻T-DNA插入细条纹叶色突变体为研究材料,通过叶片的形态鉴定、石蜡切片、叶绿素和光合速率测定,分析突变体的表型和光合特性;采用TAIL-PCR技术,定位和克隆该突变基因。结果表明:突变体苗期幼叶上呈现间断的白色细条纹,而叶鞘、叶脉表现正常,三叶期后至分蘖期叶片逐渐转绿;突变体叶色对温度变化敏感;是国内外尚未报道的一种新型水稻细条纹叶色突变体。根据T-DNA插入标签,确定突变候选基因位于第7染色体上,并对候选基因进行了克隆已获得部分cDNA序列,暂命名为fs3(t)。  相似文献   
148.
为评定蒸馏滴定法测定复混肥中氮含量测量不确定度,详细分析了测定结果的不确定度来源,并通过数学模型对主要不确定度分量进行了合理评定,最后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当K=2(95%置信水平)时,获得测量结果的扩展不确定度。  相似文献   
149.
系统的分析方法在作物改良和资源管理上的应用———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的过去及将来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作所番兴明云南农业大学稻作所陈丽娟自1966年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CIMMYT)成立以来,主要通过作物改良来提高作物生产力及保证农业的持续性。培育出了...  相似文献   
150.
在第Ⅰ、Ⅱ报中〔1〕〔2〕对皂甙类及污染微生物作了分析 ,本文对挥发油成分进行了分析。因为挥发油成分是西洋参特有的香味成分。有关西洋参挥发油成分的研究 ,报道的很少〔3〕,为了对西洋参加工中出现的青支与红支的质量评价 ,进一步阐明青支和红支西洋参是否能够利用 ,全面评价青支和红支西洋参 ,我们为此对西洋参加工中出现的青支与红支西洋参与正品西洋参进行了对比分析 ,将乙醚提取物经色谱一质谱联用仪进行了分离和鉴定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试验材料正品西洋参、青支和红支西洋参由北京西洋参联合总公司 (怀柔 )提供。2 试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