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1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26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42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旅游的满意度的研究是了解游客对旅游地评价好坏的重要方法之一.本文以抽样调查的方法收集了2012年8 400份哈尔滨市湿地景区的旅游游客的满意度调查问卷,其中包括对旅游接待设施和服务两大类等十余分项满意度的数据,通过均值分析,比较这些分项满意度的高低;通过相关分析发现各分项满意度与综合满意度之间高度正相关;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得到旅游接待设施和服务满意度的回归模型,并得到接待设施和服务的分项满意度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得到相关结论,并通过这些结论提出提高满意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22.
谷氨酸脱羧酶催化产生的γ-氨基丁酸具有调节血压、促进精神安定和改善脑机能等重要功效。富集高γ-氨基丁酸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该研究对有关γ-氨基丁酸代谢的关键酶的研究概况进行了综述。通过激活或抑制酶活性,促进γ-氨基丁酸的富集,为开发新型保健产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3.
在茧丝生产中,如能专养雄蚕,利用雄蚕体质强健好养、茧丝质优的特点,就会有效地提高养蚕的经济效益。目前,国内利用平衡致死系统、雌雄胚胎期的温敏性差异品系,都可控制单一的雄蚕孵化,实行专养雄蚕。由本课题组最先发现的温敏性蚕品系,由于其主要的经济性状距生  相似文献   
24.
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是动物中枢神经系统中的一种主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参与许多重要的生理代谢调节,它广泛存在于植物体内。采用比色法测定了23个桑树品种以及同一品种不同季节桑叶GABA含量,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桑叶的GABA含量差异很大,高的达10.00 mg/g干桑叶,低的仅4.92 mg/g干桑叶;其中含量达到了9.00 mg/g干桑叶以上的品种有抗青10号、云阳二号、大红皮、强兵、湖桑199等;桑叶中的GABA含量会随季节不同而发生变化,春季桑叶GABA含量最高、夏秋季次之,冬季最低。  相似文献   
25.
桑叶尤其是桑嫩芽中富含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为开发利用桑叶GABA,采用超声-微波协同萃取法提取桑叶GABA。通过单因素和Box-Behnken试验,探究提取时间、料液比、提取温度、超声波功率和微波功率对桑叶GABA提取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提取时间、料液比及提取温度对桑叶GABA的提取影响较大,超声-微波协同萃取法提取的最佳技术参数为料液比1∶34、微波功率为144 W、超声波功率为50 W、提取时间为165 s,在此工艺条件下GABA提取量为5.83 mg/g。可见,采用超声-微波协同萃取法提取桑叶GABA具有提取率高、提取时间短等优点。  相似文献   
26.
【目的】克隆多粘类芽孢杆菌(Paenibaccillus polymyxa)CP7的β-1,3-1,4-葡聚糖酶基因,构建高效表达工程菌株,为CP7菌的抗菌活性组分研究和开发利用以及葡聚糖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CP7菌β-1,3-1,4-葡聚糖酶基因的克隆及原核表达构建工程菌株,采用平板对峙培养和生长速率测定法研究重组酶对供试真菌的生长抑制活性,同时采用体外消化法研究该酶对麦类饲料消化率的影响。【结果】成功克隆目的基因并在原核系统获得高效表达。重组酶蛋白对4种供试真菌菌丝生长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平均抑制率高达40%以上;添加了重组β-1,3-1,4-葡聚糖酶的处理组样品,经体外消化后黏度降低了4.69%(P﹥0.05)。【结论】β-1,3-1,4-葡聚糖酶是CP7菌发酵液中抗真菌活性组分或其中之一,对真菌生长抑制的活性作用提示其可作为农业抗病虫害新型药物进行开发研究;该酶能够有效降低麦类饲料黏度,表明其作为饲料添加剂的开发利用同样具有良好前景。  相似文献   
27.
[目的]在家蚕种茧雌雄鉴别设备推广应用中,为了减少新品种、新设备需要重新建模的难度和时间,进行了基于近红外光谱的家蚕种茧雌雄鉴别模型在多设备和多品种间的迁移研究.[方法]首先使用2种型号光谱仪(NirQuest512光谱仪和SW2540光谱仪)采集4个品种蚕茧(9芙、7湘、7夏和932)的近红外漫透射光谱数据;然后用源...  相似文献   
28.
以7·湘和9·芙2个原种作为研究对象,五龄期蜕皮激素添食时间分为五日添食区、见熟蚕5%添食区,以不添食区为对照,探讨添食蜕皮激素对原蚕及其杂种一代的影响。结果表明:太早添食蜕皮激素对原蚕的熟蚕体重、上茧量、死笼率、产卵量有不良影响,越后添食蜕皮激素,对蚕儿的各项生理功能影响越少;原蚕添食蜕皮激素对其杂种一代的养蚕成绩没有显著影响。7·湘五日添食区的熟蚕体重、上茧量比不添食区分别低11.56%、38.78%,9·芙分别低9.46%,10.00%;7·湘和9·芙五日添食区的死笼率比不添食区分别高38.78%和60.37%;单蛾产卵量五日添食区显著低于不添食区,7·湘×9·芙低16.18%、9·芙×7·湘低8.74%;而见熟蚕5%添食区和不添食区之间,除9·芙×7·湘的单蛾产卵量比不添食区低3.89%,其余指标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9.
将产后经过72h的9·芙、芙·9蚕卵入库冷藏,在冷藏经过15~60天期间,可依冷藏时间的长短采取不同的浸酸时间让其孵化;冷藏15天的浸酸7~9min,冷藏45~60天的浸酸3~5min,实用孵化率可达到95%以上。冷藏超过60天后,蚕种直接出库催青便可孵化。经过120~135天冷藏的蚕种,孵化率仍保持在95%以上,但冷藏期超过150天,孵化率开始下降并出现死卵。  相似文献   
30.
广东省小蚕共育不同经营管理模式的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广东省目前生产上小蚕共育的经营管理模式,并对工厂化小蚕共育基地、商品化小蚕共育公司、联户共育和小蚕共育专业户4种类型的共育模式及经营管理方法进行了评价,期望探索出适合广东蚕业健康有序发展的小蚕共育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