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2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26篇
综合类   23篇
畜牧兽医   5篇
园艺   3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从多个层面对目前受到广泛关注的我输欧牛肝菌等野生食用菌含有尼古丁的成因进行了初步的分析论证,提出了食用菌中尼古丁成因研究的科学方法并介绍了食用菌中含有的尼古丁的食用安全风险评估情况,为有效破解食用菌国际贸易的技术堡垒建立了工作基础。  相似文献   
62.
粉虱传双生病毒在云南的发生分布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粉虱传双生病毒 (whiteflytramsmitted ,Gemi nivirusWTG)属于双生病毒科 (Geminiviridae)菜豆金色花叶病毒属 (Begomovirus) ,是单链环状DNA病毒 ,基因组有 2个组份 ,即DNA -A和DNA - β .该属病毒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为害多种作物 ,引起烟草、番茄等曲叶病 ,辣椒和甜椒曲叶皱缩病 ,葫芦科植物花叶病等。由于WTG株系变异快 ,易发生突变和重组 ,造成病毒病的突发流行 ,近年来 ,本项目对云南的WTG发生和分布开展了研究。1 材料与方法1 1 病害调查与样品采集根据…  相似文献   
63.
野生食用菌资源保护与开发的有效措施-包山养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云南省大型野生食用菌资源丰富 ,品质好 ,但近年来由于生态环境的破坏和掠夺式的采摘 ,导致资源急剧减少 ,品质降低。采取包山养菌的形式能较好地解决资源破坏与开发问题。  相似文献   
64.
近年来,永济市农机局选择推广了小麦半精量播种技术,不仅省工、省种、省地力,而且苗全苗壮,促进了小麦稳定增产。他们推广该项技术的具体做法是: 1、因地制宜,确定机型根据永济市的地理特点及农业结构,他们在认真考察的基础上选择引进了一台山东诸城生产的半  相似文献   
65.
近年来,我国粮食出现区域性相对过剩,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尤其是我国加入WTO后,粮食生产受到的冲击更大。我国的畜牧业是以养猪为主的耗粮型畜牧业,饲料短缺的矛盾日渐突出,传统的农业结构亟须调整,牧草养殖已成为发展趋势。为此,该市农机局的科技人员根据市委、市政府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新思路,对全市牧草产业进行了摸底调查、分析论证,提出了在全市推广牧草(以苜蓿为主)种植、收获及加工的机械化配套技术的课题。1.草地资源状况及牧草机械化发展情况永济市有山、滩等天然草地9670hm2。20世纪80年…  相似文献   
66.
1999年,永济市各级干部及广大农机科技工作者,统一思想、齐心协力,按照市政府制定的秸秆还田实施方案,周密部署,精心组织,经过全市近千台机车奋战,按时、按质、按量,圆满完成了市政府提出的“还田面积五十万亩(3.33万hm~2)”奋斗目标,为创建千斤小麦示范市打下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67.
本文以佛罗里达平菇、鲍鱼菇光红平菇为材料,研究了食用菌原生质体的单核化、诱变及融合。单核化的原生质体用u.v。照射60秒时,缺陷型突变率约为0.3%。实验表明,电融合方法所得的融合子主要是非整倍体。所得融合子能明显地改善亲本的酶学特性,这对提高菌种对基质的利用率是非常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68.
总结了担子菌孢子缺失菌株资源、获取方法及突变原因方面的研究,探讨了孢子缺失菌株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69.
以8个杨柳田头菇菌株为材料,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了担孢子单核体的各类交配型比例。结果表明,不同菌株都存在一定的偏分离现象但程度不同,12.5%的菌株担孢子交配型不呈预期的比例;单孢挑取时间过短会导致一些菌株极性的丢失,多数菌株其亲本型孢子多于重组型孢子的趋势,若将生长速度极慢单孢菌株排除在统计之外,发生偏分离的菌株占供试菌株的25%,在各菌株4种交配型中,除菌株Y2外,菌株Y1也发生严重的偏分离现象(χ2=47.40),菌株Y1亲本型出现了处理前没有的偏分离现象(χ2=38.19),整个群体亲本型和重组型的担孢子分布偏分离程度加重,而Y1自交后代因挑取的单孢数量相对少(37~75个单孢菌株)并未发生偏分离现象。因此,挑取时间作为一个人为因素会导致生长速度极慢的菌株丢失,而表现出虚假的偏分离现象,所以担子菌的交配型偏分离应该是孢子萌发力或生长速度导致的结果,而不是孢子比例差别的结果。  相似文献   
70.
茶树菇复合群系统类群及交配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茶树菇复合群是一类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菌类,其菌株资源多样,命名混乱。为了给育种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本研究利用线粒体小亚基V4-6-9区序列和交配,对四个代表菌株进行分子和交配特征分析,[结果]结果表明:(1)线粒体小亚基序列作为类群区分的有效标记,有效区分杨柳田头菇类群、茶树菇/茶薪菇类群和杨树菇类群;(2)交配特征显示杨柳田头菇为独立生物学种,而其它类群属同一生物学种,建议使用茶树菇这一名称。[结论]研究结果可以为茶树菇资源鉴定及育种研究提供参考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