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1篇
  7篇
综合类   18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7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1.
在将研究区耕地分等的基础上,构建了粮食作物成本-收益模型,并提出了减施化肥处理生态补偿标准核算方法。结果表明,以经济等为依据进行研究区减施化肥生态补偿耕地等级的划分是合理的;经测算,研究区3种粮食作物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减半施肥、不施肥处理的补偿标准分别为-4 955.0、3 181.2、9 209.6万元/年,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处理不但减少了施肥量,而且增加了农户收入,应加大推广力度;生态补偿标准主要受耕地等级、投入-产出水平及种植制度的影响;研究区右所镇的种植结构相对合理,牛街乡农业种植效益较低,需大力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布局。  相似文献   
12.
曾维军      付朝书  张耿杰    张川    廖丽君    刘淑霞    陈镜宇    樊凯    余建新     《水土保持研究》2017,24(2):246-251
合理利用耕地资源的首要问题是明确耕地利用现状,掌握其数量、质量和空间分布。以云南省129个县的农用地分等省级数据为基础,结合该省生态环境现状分区成果,分析了全省耕地经济等在空间上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云南省耕地经济等呈典型偏正态分布,以1~5等为主,占比高达92.39%;优区内耕地面积分布随经济等的提高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其他生态环境分区耕地经济等均呈偏正态分布。(2)云南省耕地经济等总体水平偏低,其平均等为2.9等。中区耕地平均经济等最高,为3.2等;劣区最低,为2.2等;优等地平均经济等最高,为10.7等;低等地最低,为2.0等。各生态环境分区耕地质量等级平均等发展趋势与全省平均等一致。(3)云南省耕地以中、低等地为主,所占比例高达95.96%。其中劣区主要分布低等地,占比高达92.66%;优等地、高等地主要分布在中区及良区,占比分别为71.2%和74.9%;中等地在生态环境分区分布相对均匀。研究成果对优化耕地布局、提升耕地质量和保护耕地生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2009年以16个鱼腥草为材料,通过正交设计研究了鱼腥草的SRAP-PCR反应体系和扩增体系,并运用SRAP标记技术构建了16个鱼腥草材料的SRAP-PCR图谱,同时应用DPS分析软件构建了UPGMA聚类图。结果表明:(1)最佳反应体系为总体积25μL中含40ngDNA,0.1mmol/LdNTPs,2.0mmol/LMg2+,37.5ng/μL引物和2UTaq酶。(2)从360对引物中筛选出条带清晰多态性好的118对,共扩增出7582个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6590个,多态率为86.92%。(3)ZY06-028在Me9-GA18扩增产物的250bp处有特异性缺失带,而ZY06-016和ZY06-028在550bp处有特异性缺失带;在Me8-Em10的扩增产物中ZY06-42和ZY06-01分别在300bp和450bp处出现特异性的带,这些带可用来鉴定不同的鱼腥草基因型。(4)在遗传距离0.31处,可将16个鱼腥草基因型分为3个类群,其中ZY06-024和ZY06-01鱼腥草与其它基因型显著不同,分别单独聚为一类,其余的聚为一类。  相似文献   
14.
鱼腥草白绢病室内药效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防治鱼腥草白绢病的18种药剂进行筛选,其中扑菌特、井冈霉素、甲基托布津、根腐灵、普菌锉、百菌清、菌核净、多菌灵、活性促根剂、咪鲜胺、三唑铜(粉锈宁)的抑菌效果分别是96.34%、94.88%、88.97%、88.31%、88.04%、87.86%、87.11%、87.11%、85.30%、85.30%、80.14%,效果较好,为鱼腥草生产中的病害防治提供了有效的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干旱胁迫对毛豹皮樟扦插苗光合作用与叶片组织结构的影响规律。【方法】以3年生毛豹皮樟扦插苗为试材,设置4种不同程度干旱胁迫处理:CK(土壤体积持水量为39.6%)、轻度(土壤体积持水量为29.2%)、中度(土壤体积持水量为19.5%)、重度(土壤体积持水量为9.7%),分析毛豹皮樟净光合速率日变化规律、气体交换参数与环境因子相关性及叶片横切组织结构,研究干旱胁迫对其光合作用与叶片组织结构的影响。【结果】重度干旱下,毛豹皮樟扦插苗“光合午睡”明显,超过2 h,光合日变化平均净光合速率为1.9712μmol/m2·s,光合能力较低,叶表相对湿度与净光合速率相关系数为-0.462,所以维持叶片正常光合生理需增加空气水分、降低温度;中度干旱下,毛豹皮樟扦插苗叶片叶绿素总量较高、为1.25 mg/L,从而对干旱胁迫作出响应;伴随干旱程度递增,叶片气孔导度降低,中度和重度干旱胁迫下的叶片气孔导度在0.03mol/m2·s左右,严重影响其水分利用和气体交换,毛豹皮樟扦插苗叶片组织结构也发生变化,上表皮厚度变薄,栅栏组织变厚,海绵组织变薄。【结论】干旱胁迫能降低毛豹皮樟扦插苗的光合作用,同时也改变叶片组织结构,干旱胁迫下的光合作用能力与叶片组织结构变化规律的相关性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比较了不同产地和不同居群鱼腥草产量和品质的差异,分析了鱼腥草实施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规模化种植的原因和必要性,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规模化种植中的相关问题,得出在鱼腥草规范化种植时要注意品系选择和产地选择等结论.  相似文献   
17.
云南省耕地利用等别与生态环境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掌握云南省耕地利用的等别及其空间分布情况,对于制定适合该省耕地质量保护和土地利用决策有重大意义。以云南省129个县的农用地分等省级成果为基础,结合该省的生态环境现状分区成果,分析了全省耕地利用等别在空间上的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云南省耕地利用等别范围为1—16等,平均等4.4等,总体来看,等别偏低。生态环境优区耕地利用等别范围是1—14等,平均等3.9等;良区耕地等别范围是1—16等,平均等4.8等;中区耕地等别范围是1—15等,平均等4.8等;差区耕地等别范围是1—13等,平均等4.4等;劣区耕地等别范围是1—15等,平均等3.4等。全省中、低等耕地的面积最多,集中在中区和差区,对全省耕地的平均利用等影响最大。对该研究为制定云南省耕地空间优化布局和质量提升,以及生态环境保护对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依据云南省农用地分等成果,服务农业产业化及精准扶贫工作,通过采用空间叠加分析与统计的方法,基于县域尺度的耕地自然质量等和平均自然质量等分析了该片区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耕地自然质量总体等别偏低,以5~9等为主,平均等8.14等;(2)耕地自然质量等级偏低,以中、低等地为主,所占比例高达92.11%,涉及236个乡镇,占该片区乡镇总数的90.42%,包括21个民族乡镇,占8.04%;(3)耕地自然质量等在指标区、县域尺度下的空间分布存在差异。滇东北山原区的平均自然质量等高于滇中高原盆地区;仅1个县分布优等地,3个县全为中等地,3个县除优等地外均有分布,8个县分布低等地和中等地,依据上述特征划分4个区并选取典型县,表明等别较好的耕地主要集中于光热资源充裕及土壤质地良好的地区。该研究为云南乌蒙山片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和精准扶贫工作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为提高土地整治预算效率,快速、合理、有效地预测工程投资造价,通过对8个典型代表省的166个土地整治项目进行投资分析,基于客土回填、农用井、渠道+管道组合类型分别建立单位面积投资与各单项工程投资之间的多元回归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检验及实例验证分析。结果表明:客土回填、农用井和渠道+管道组合3种类型的回归模型分别为y=1 689.099+59.459x_1、y=1 870.219-13.13x_2+28.04x_3和y=5 269.069-42.265x_2-15.033x_3,所建立的多元回归模型能够对全国的土地整治项目进行准确估算,模型总体回归显著,满足精度要求,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20.
为揭示不同土壤利用类型和不同海拔的油茶林根围土壤细菌和真菌的结构与组成,为油茶林的地力调控、精准施肥提供基础数据和指导,以贵州喀斯特地区不同土壤利用类型、不同海拔的油茶林根围土壤为材料,利用Illumina MiSeq测序平台进行高通量测序,分析贵州喀斯特地区不同土壤利用类型和不同海拔的油茶根围土壤细菌和真菌物种多样性及其构成,并解析土壤养分对不同土壤利用类型和不同海拔的油茶根围土壤细菌、真菌群落组成及其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油茶原生土壤和农业耕作土壤真菌、细菌香农指数差异不显著(P>0.05),但不同海拔梯度下差异显著;低海拔的从江(300 m)与高海拔的威宁(2 180 m)土壤真菌和细菌群落较为丰富;门分类水平下,优势真菌为子囊菌门、担子菌门、被孢霉门,细菌为变形菌门、酸杆菌门、放线菌门;属分类水平下,农业土壤中的慢生根瘤菌、酸杆菌等细菌属的丰度显著较小;海拔升高,野生油茶根围土壤中的被孢霉属真菌相对丰度升高且土壤养分对真菌和细菌的群落分布相对影响作用呈先增后降规律;土壤中31.62%真菌和41.51%细菌暂无分类地位。说明贵州喀斯特地区油茶根围土壤中细菌、真菌资源丰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